摘 要:新課改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單元導學課”的實施,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新課程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單元導學課”實施的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單元導學課;理論基礎;討論研究
“單元導學課”的重點在于“單元”和“導學”,其中“單元”主要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通過對教材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教學內容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部分劃分為一個單元,同時并保證每一個單元知識的完整性。而“導學”主要是指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點,將要學習的內容以及知識,通過游戲、故事以及生活實際等策略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數(shù)學知識是在連續(xù)、不間斷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自主構建對數(shù)學知識理解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單元導學課”勢在必行。
一、“單元導學課”的理論基礎
單元導學就是在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前,根據(jù)教學目標,并通過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后,能夠將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滿
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需求,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精心設計遞進性的教學,以引導學生可以在教學中自主完成學習過程。
1.單元教學的理論基礎
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按照教材內容以及課時進行劃分教學內容,此種教學方式看似井井有條,但是卻不能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導致知識比較零亂,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有效把握知識的重點,導致數(shù)學學習較為困難。而單元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應與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特點相結合,按照教材的內在規(guī)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劃分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保證知識的完整性,而且對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導學教學的理論基礎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講”為主,此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會導致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同時也激發(fā)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會造成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而導學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為本”,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教師主要責任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對于學生而言,應讓他們自己去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獲得知識。總的來說,導學主要是將教師傳統(tǒng)的“講”變?yōu)椤皩А保鴮W生被動的“聽”變成自己主動探索的過程。
二、“單元導學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施
1.精心設計問題,充分發(fā)揮“單元導學”作用
問題是導學功能的重要載體,精心合理的問題設計,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有效開展探究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設計單元導學的問題時,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首先設計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以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如在學習“連加連減應用題”時,在自主探索環(huán)節(jié)中,設計“購物”的情境:小明和媽媽一起去逛商場,小明看上了一雙價格為45元的鞋子,媽媽看上了一頂價格為50元的帽子,開好發(fā)票后,到柜臺付款,媽媽的錢包里共有300元,想一想,媽媽會怎樣付款呢?通過設計與生活情境相關的、開發(fā)性的問題,不僅能使學生明確學習數(shù)學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
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還能避免諸如“付款后媽媽還剩下多少錢?”等傳統(tǒng)的固定式問題對學生思維的禁錮,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其次,問題的設計也應有一定的層次性,通過逐步加深的層次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認知問題、掌握知識,使學生明白只有詳細地了解課本知識,并加以思考,才能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如在學習“年、月、日”時,在“記住各月天數(shù)”的環(huán)節(jié)中,設計提示方法:(1)仔細看課本中介紹記各月天數(shù)的方法;(2)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或在網(wǎng)上查記住各月天數(shù)的方法;(3)看一看老師的方法:只記四個小月(4、6、9、11月);7個大月,七前單數(shù)七后雙;(4)記生日:英英的生日是四月最后一天,她的生日是4月( )日?方方的生日是9月1日的前一天,他的生日是8月( )日?通過問題設計,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查資料等手段進行記憶,不僅可是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在學習過程中還可鍛煉學生的閱讀、記憶、總結、應用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2.注重細節(jié)設計,提高單元導學質量
由于年齡小,學生智力發(fā)育尚未成熟,自學能力有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學能力普遍較低,加之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重難點的自學有一定的難度,而由于學習中的重難點通常又是關鍵點,在設計單元導學課時,教師更應當著重注意課時學習中重難點的細節(jié)問題,提高單元導學的質量。如在學習“找規(guī)律”時,本課時的重點應當是“找”的過程,而不是規(guī)律的應用,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設計單元導學時應圍繞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免偏離教學重點。如桌子上擺放的小球顏色依次是白、白、紫、紫、綠、綠、紅、
紅……積木的擺放依次是方形、圓形、方形、圓形……用看一看、劃一劃、擺一擺等方法,找找看有什么規(guī)律(如小球的顏色是兩個一組,積木單數(shù)是方形、雙數(shù)是圓形等),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尋找到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引導學生對規(guī)律進行運用。
3.合理把握時機,引導學生討論探究
在運用單元導學時,由于一般會使用固有的模板,如在內容設計中,主要有預習題、探究題、鞏固題、拓展題及檢測題,由于試題較多,加之小學生好動愛玩,容易使學生在使用導學案時出現(xiàn)急于做題、淺嘗輒止的現(xiàn)象,缺乏深入的思考,難以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使導學難以發(fā)揮其應用的作用,因此為盡量避免這一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如導學中設計的例題為“籃子里有18個蘋果,桌子上有3個盤子,把蘋果平均放在盤子中該怎樣放?”在學生完成這一問題后,進一步出示例題“籃子里有18個蘋果,媽媽又買來了6個,平均放在6個盤子中應該怎樣放?”“籃子里有18個蘋果,大家吃掉了9個,剩余的3個放一盤可以放幾盤?”讓學生比較出示的例題與原題的區(qū)別,引導學生對“加”“減”進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總數(shù)”“剩余”等概念。
單元導學著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的理念,對于指導學生預習、提高課堂效率有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著預設過多、課堂環(huán)節(jié)多等不足,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需注意把握一定的策略,避免單元導學運用中的誤區(qū),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應用作用,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石惠.淺談“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下的問題設計:以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為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26).
[2]王宇,侯君虎.四看四想落實“四基”:關于小學數(shù)學單元復習課的探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3(6).
[3]過敏慧,林曉.導學:生本教育的詮釋:“生本”視角下的小學數(shù)學“導學案”研究[J].考試周刊,2012(68).
[4]谷曉玲.小學數(shù)學“單元導學課”的教學體會[J].新校園:理論版,2011(11).
[5]曹海.單元導學課:立足一個“導”字:以重組的“寫人類”單元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4(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