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教育部門對教育進行了革新,改革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性和自主性。
關鍵詞:教學氣氛;教學方式;興趣愛好
一、師生良性互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面對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都比較少,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學生比較懼怕教師,在課堂上會有一種不安的情緒,教學效率不高。為了避免這些教學情況的發(fā)展,教師要精心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要求在課堂上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接觸的機會,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且在課余時間教師要與學生經常溝通,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使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依賴和信任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就會更加聚精會神。通過學生和教師良性的互動,還能夠使學生跟上教師的思路,從而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構建,這時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引
導,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fā)展。
二、興趣導學,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一腔熱血地進行口述教學,學
生卻在講臺下面“神游”,甚至部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交頭接耳,左顧右盼,嚴重影響課堂秩序,降低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該喚醒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現狀。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吸引學生目光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利用這一特點,通過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之下對數學問題進行積極地探索。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有
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培養(yǎng)。
三、教會學生積極主動,使之體驗成功的樂趣
當人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有自己親自動手才能夠真正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質,并了解其中的樂趣。事實上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操作才能夠喚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數學中存在的奧妙,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數學的思維性,懂得數學的學習思路和規(guī)律,才能夠使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其中,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主性。例如在學習數學教材中長方形的體積這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有一個長方形,它的長為15厘米,寬度為10厘米,將長方形的每一個角都用剪子剪掉一個長為3厘米的正方形,
然后將剪完之后的圖形拼成一個長方體,請問這個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多少呢?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空間立體幾何的想象力很有限,很難直接回答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根據問題的內容準備工具進行剪裁,然后拼出長方體,然后根據組成的長方體來回答這個問題,求出體積。通過這樣的動手教學,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積極性與創(chuàng)新性。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喚醒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探究性,從而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田淑霞.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繼承[J].內蒙古教育,2009(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