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一把開啟人生智慧的鑰匙,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是情感藝術,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信心以及提高教師素質(zhì)三個方面探討如何營造小學音樂課堂寬松、愉快的氣氛,讓歌聲澆灌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課堂教學;自身素質(zhì);樹立信心
小學音樂對小學生有著啟迪智慧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必須加以高度重視。音樂教學需要情感的投入,如何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是每個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有時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于我們?nèi)ッ枥L。在音樂課中,應該使學生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中的豐富情感,為音樂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與之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真正使歌聲走進學生的心靈。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音樂有了興趣,才會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美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音樂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通過多媒體運用、故事演繹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歌聲中體會音樂的神奇魅力。同時,輕松愉快的課堂秩序也有利于學生放松自我,使音樂沁入身心,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nèi)收到良好的課堂效率。
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小學生的性格不一,有的活潑開朗,大膽學習和嘗試,但也有部分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初始階段由于對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的陌生,而怯于表達,不敢將老師所教授的東西唱出來。因此,教師需要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自信,讓學生樹立“我能行”的信念。首先,教師要和這樣的學生多溝通,只有在彼此信任的環(huán)境下,學生才會放松自己,勇敢地將歌聲唱出來,教師要耐心地進行教導,切忌使學生產(chǎn)生恐懼心理,用感情溫暖學生是音樂教學的催化劑,能夠在提高教學效率之余,升華師生情感。其次,要多組織集體活動,小學生的本性是開放的,在同齡人的影響下,比較羞澀的學生慢慢能夠放開自己,在音樂課堂上勇敢地表達自己。最后,教師要實施鼓勵教學,信心的積累是點滴的,只有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進行不斷鼓勵,學生才會更多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從而在歌聲中提升自我。
筆者班上曾經(jīng)有一個比較羞澀的女生,平時說話也少,因此,讓她個人進行唱歌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在一節(jié)音樂課堂上,筆者特意安排了小組合唱,三個人一個小組,把她和唱歌比較好且會表達自己的小朋友放在一組,慢慢帶動她的熱情,在歌聲結束,筆者除了對小組歌聲進行點評外,還進行了個人點評,及時地表揚了她的歌聲。在兩三次這樣的課堂活動之后,我提議他們小組的歌聲很好聽,讓每個人單獨唱一遍,雖然她有點害羞,但還是勇敢地唱完了整首歌,并且逐漸放開,慢慢在自己的歌聲中找到了自信。
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
小學生一般沒有音樂基礎,因此,小學教師的音樂啟蒙作用非常大。如何讓學生在歌聲中陶冶心靈,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素質(zhì)。
1.愛心
小學生的心智還在成長中,所以需要小學音樂教師有特別的愛心,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師只有以自己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才能搭起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梁。當然,這種愛并不是順從、溺愛,教師的愛體現(xiàn)在公平對待每個學生,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信任、尊重、期望和正確的評價上,它要求教師徹底拋棄只教書不教人,以師為中心的舊觀念,而必須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
心理學家曾經(jīng)說過,只有學生獲得足夠的愛心,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信任的感覺,才能真正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和嘗試。教師在音樂教育中,要能夠投入愛心,建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微笑與學生交流,保持寬容,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例如,在進行“小鹿小鹿”的課堂教學時,有學生提出想要自己修改歌詞,有學生想要把自己感受的東西畫下來,筆者并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微笑著允許學生的這些奇怪的想法,教學效果反而大大提升了,學生分組,有的畫,有的唱,課堂氛圍活躍而秩序,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起到了鼓勵作用。
2.用心
用心是要求教師明白自己的職責是教會學生做人,音樂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音樂家的教育。小學生的音樂基礎幾乎為零,因此,教師更要用心地加以輔導和培養(yǎng),不一定非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音樂家,但是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從音樂中享受美,培養(yǎng)孩子從小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音樂的習慣。在教學“火車開了”時,很多學生就表示枯燥無味,原因是火車與他們的生活沒有關系,但是筆者沒有放棄,而是啟發(fā)他們:“你們見過火車嗎?你們知道火車的叫聲嗎?”然后利用多媒體配以圖片和視頻,使得學生首先了解生活,其次愿意去從音樂中感受生活,在歌聲中表達情感。
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累積的過程,小學音樂教育需要教師的耐心、愛心和用心,只有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營造與其智力水平發(fā)展相適應的課堂氛圍,才能在課堂中提高效率,達到育人的目的,使得孩子的心靈與音樂相融合,在歌聲中陶冶性情,培養(yǎng)熱愛藝術的心靈。
參考文獻:
吳惠琴.小學音樂課堂中讓音樂與心靈相融教學研究[J].文教資料,2014(13):82-8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