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做深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學習氛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提出幾點粗淺的建議。
一、運用信息技術,營造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學習環(huán)境與文本中所描繪的情境有著較大差別,學生無法真正體會異國的文化氛圍,致使他們遇到與其相同場合下的現(xiàn)實問題時常常顯得束手無策。而信息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形具備、動靜結合等特點,它可以將英語教材中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
比如,在學習“Around the trip”這模塊時,我就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了大量有關英國風景、自然、文化等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并附上簡單的英文介紹和說明。在學生觀看課件時,配以課文聽力,這樣,我們就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仿佛真的來到了澳大利亞,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文章大意。同時也因為信息技術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喚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盡管英語是一門語言性質學科,但英語教材中某些概念和知識點學生易混淆且不易理解,這時我們就可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制作出能夠分解重點、簡化難點的教學課件,將抽象復雜的知識形象簡單化,拉近學生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感性認識。
比如,在學習in,on,under,behind,front等這些英語介詞時,如果我們只是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解釋這些介詞的含義和用法,這對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學生來講,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就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了有關這些介詞教學的課件,如教“on”這一介詞時,畫面顯示一只小狗站起在桌子上,并問學生“where is the dog”.學生回答:“it is on the desk.”教其他介詞時,投影顯示小狗和桌子位置關系相應的畫面,這樣,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在學生和單詞之間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起到了優(yōu)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的良好作用。
三、運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模式,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如今,新課改提倡教師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等方式,完成任務目標。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無疑為教師實施這一教學模式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也使原本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課堂得到了有效改觀,它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下得到智能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比如,在學習“Spring festival”這一模塊時,在正式學習之前,我要求學生上網(wǎng)搜集有關中國和外國重要的節(jié)假日以及主要慶祝方式,并將其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在正式上課時,5人為一組,到講臺上對自己的課件進行講解和演示,這樣,我們既幫助學生了解了世界,加強了學生對中外節(jié)日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做到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希望廣大英語教師能夠繼續(xù)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運用策略,使原本枯燥乏味、死板無趣的英語課堂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變得妙趣橫生、精彩四溢。
參考文獻:
陳靜.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合問題的淺探[J].大眾文藝,2010(6).
作者簡介:宋榮霞,女,1984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遼寧省瓦房店市第八初級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