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說教育改革攜著素質教育已經深入多年,但審視當今的小學課堂,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狀態(tài)就是教師在臺上講得口干舌燥,而臺下的學生卻聽得暈頭轉向,這樣的教學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是有悖素質教育要求的一種教學狀態(tài)。
關鍵詞:鉆研教材;教學計劃;學生特點
一、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這個載體,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所以說語文課程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教師想提高課堂教學最根本有效性的途徑在于鉆研教材,確定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標。
如,在備課《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除了要畫出重點的生字生詞,更應明確這篇精讀課文的教學意義,進而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了解學生特點,制訂教學計劃
小學生不同于其他群體,他們的認知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所以語文課堂的教學應充分考慮這些特點,通過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通過先進教學工具的應用,通過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討興趣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在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
首先,教師應從課題的導入入手。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節(jié)課時,針對題目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這篇文章可能講的是什么內容,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這樣學生也能毫無顧忌地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圓明園是怎么被毀滅的?如果圓明園還在會是什么樣子?等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的作用。其次,教師就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和整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中的價值,激發(fā)對問題研究探討的興趣。
2.善用電教媒體,突破課堂難點
多媒體教學工具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好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秷A明園的毀滅》一文中,由于圓明園的輝煌已是歷史,這部分內容僅靠文字,學生很難想象和理解。這時,我們可以在學生熟讀課文后,運用多媒體播放紀錄片《圓明園》的精彩片段,將歷史重現(xiàn)在學生眼前,深化學生的情感。這時如果讓學生齊聲朗誦這篇文章,情感韻味肯定都會有所不同,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xiàn)。
總的來說,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運用恰當合適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真正理解并獲取較大容量的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這條路漫漫且阻,作為教師,我們仍需在這條道路上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建明.初探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改進問題[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0).
[2]周艾林.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成功:教育,2012(22).
[3]邊金玲.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新課程:小學版,2012(6).
[4]郁利平.如何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11).
作者簡介:張國軍,男,出生年月:1977.10,學歷:本科,就職學校:陜西省神木縣李家畔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