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試卷評講課是復習時采用最多的課型之一。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側重介紹評講課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評講課;學習態(tài)度;自我認識
試卷評講課是復習時采用最多的課型之一。它的功能是讓學生自我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分析、討論問題,自我歸納、總結問題,從而達到自我優(yōu)化、自我提高。在實際的試卷評講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對此缺乏深入的講究,通常是教師“唱主角”,導致學習狀態(tài)的高耗低效。那么,怎樣對這種傳統(tǒng)的評講課進行改革,真正有效地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
一、試卷評講課的新意義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試卷評講中包辦現(xiàn)象相當嚴重,學生似乎只是無知的聽眾。而事實上我們?nèi)鄙俚牟皇怯袧摿Φ膶W生,而是不能讓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老師。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生為本,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走出一條科學發(fā)展的新路。
1.關注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習慣的評價
人具有學習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順應人的天性。學生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先天智慧與學習機制成為自主學習的、人格獨立的學習者。而教師的所為,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tài)中,這樣他們的潛能才能得到激發(fā),他們的天性才能得到張揚。因此,只要教師給予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他們定能自主快樂地學習。只要教師樹立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為學生需要為首要目標的理念,而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評講課就能成為學生自己檢驗知識掌握情況、調(diào)整自身學習進度、及時改變學習方法的工具。
2.評講課是學生自我調(diào)整和自我認識的途徑
如果教師在評講課中只是簡單地宣布答案,或者粗線條的解釋,那學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再次碰到類似的問題仍會重蹈覆轍。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學生自己去找錯,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學生在找到錯誤后,大多會通過各種方式尋求正確的答案,那么學生就會主動地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結構。只要把這種找錯的權力給學生,那目的就達到了。
二、復習評講課的幾點策略
評講課的評價方法要科學合理,采用“講、練、評”的方式進行評講。在評講時,通過平等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掌握知識,師生評講準確到位,評講突出針對性,注重層次性,講究激勵性,思維的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性。
1.集體糾錯制
試卷應盡快批改,及時發(fā)回,分組討論,解決組內(nèi)的錯題。老師的作用就是起監(jiān)督作用,對有些組中可能存在問題比較大的略作幫助。學生先自我訂正,訂正完以后對自己覺得能解決了的錯題分析給組員聽,并且指出原先出錯的原因,再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題目,請求組員的幫助,從而實施組內(nèi)兵幫兵、兵帶兵,這時課堂中就會形成熱烈的學習氣氛,每組的成員都嘗到成功的體驗。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
2.小組辯論制
具體做法是對學生做的練習或試卷要上交但不改(可抽取部分看一下,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下節(jié)課中發(fā)回去,課中將試卷通常分兩部分交流,第一部分是選擇題和填空題,第二部分是科學探究題。先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四人小組的學生先交流第一部分,對于有不同答案的展開辯論闡述各自的觀點。例如,有這樣的題目:將一只盛有水的小燒杯放在盛有水的大燒杯中,然后加熱大燒杯里的水。觀察到大燒杯里的水已經(jīng)沸騰了,小燒杯的水______(會或不會)沸騰?
小組間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辯論過程中每個同學盡其所能地抓住對方的知識缺陷進行反駁,在這唇槍舌劍的過程中很多認識漸漸明朗起來,最后達成了共識。課中為不同意見而爭得面紅耳赤是經(jīng)常的事,而教師只能在一旁獲取信息,不能參與任何一方辯論,等學生將題目解決得差不多了,再抽四人小組的同學到臺上展示,內(nèi)容是組內(nèi)還存在有爭議的題目,但要講出組內(nèi)爭議點(也就是學生卡住的地方)。選取某一組的同學作為評委進行評定,這時的評委就要對此說出自己的觀點。如果對評委的觀點也有不同意見時,就可能展開全班性的討論了,老師在這過一過程中可作出點撥,但要點撥趕進度,很多老師看到學生的進度這么慢或講不到點上就忍不住自己上去講,這樣表面上看已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實際上導致后進生不斷增多。好的聽懂了,能跟著老師走,差的學生還留在原地。不斷趕進度,不斷跑,一路上會不斷有學生掉隊、失去信心。
3.相互調(diào)改制
對于學生已做的題目,教師不改由學生來改,學生怎么改呢?教師先不提供答案,小組內(nèi)進行溝通交流,達成對題目的共識(當然共識中也會出現(xiàn)錯誤的),然后組間的試卷相互進行批改,在改完后的試卷上寫上批改人的名字(上述這些操作是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的),在課堂上學生交換改過的試卷,學生先進行自我分析“錯題”,對于“錯題”中有不同觀點的先在組內(nèi)展開討論,如果這組與改卷組還達不成共識的問題與改卷組進行質疑溝通(當然一開始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要講明組間批改試卷帶來的好處,對于有可能存在改錯的題,大家也要以平常心來對待,以免組間可能因改錯了題而傷了和氣)。大多數(shù)的題目在組里或組間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對于解決不了的題怎么辦?這時就要讓不同組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這樣一來問題肯定能暴露,學生的知識缺陷就呈現(xiàn)出來了。再讓學生來分析同學的問題所在,這樣問題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為什么要由學生分析問題而不由老師來進行呢?這兩者從表面看好像老師的分析思路更清晰,也可節(jié)約一定的時間。但是由教師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就沒有再次思維的空間,也堵塞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學生來分析,學生有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同學間可以各抒己見,閃爍著創(chuàng)新的火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思辨和爭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清晰而深刻。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M].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2-05.
[2]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8.
[3] 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6.
[4]楊貽華 .淺談如何上好九年級試卷講評課.《東方青年·教師,2012(8).
作者簡介:金堯(1978. 08—),男,學歷:本科,就職學校:浙江臨海中城中學,研究方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