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為例,通過多媒體教學,以任務驅(qū)動模式改進學習方法,以學習共同體形式促進學習動力,并對這兩種方式在幼兒師范教育教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進行討論。
關鍵詞:任務驅(qū)動;特點;意義;概念
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發(fā)展與學校的教育分不開。由于多媒體教學的逐漸普及,幼師教育課程中,多媒體課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多媒體課程內(nèi)容多。我們看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是形、聲、色、知、情、意相融合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多媒體課程就包括了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技術手段。有些課程設計,如frontpage2003需要一些復雜的計算機語言,有一定難度。因此尋找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筆者就學習共同體和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學習共同體
1.學習共同體的發(fā)展歷史
學習共同體最早是在1887年由騰尼斯發(fā)表出來的,不過在教育方面杜威被認為是對共同體最早進行探索的,但是他并沒有明確“學習共同體”的含義,提出的“社會就是學校”也包含了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他認為學習必須處在平等地位,有共享和交流的愿望,需要紀律的制約,但氛圍應該是愉快的。學習共同體(community of learning)還可以說成“學習城市”“學習小區(qū)”等。總體來說是在一定的組織層面上的共同學習。澳大利亞學者肯恩斯將學習共同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強調(diào)的是終生學習,主要是推進城市居民的終生學習,為居民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第二階段是強調(diào)城市學習促進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第三階段主要是強調(diào)回歸人本的學習。學??梢钥闯梢粋€小的城鎮(zhèn),學生和教師就是這個城鎮(zhèn)的居民。學校組成學習共同體的主要目的在于形成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以及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學習共同體可以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互學互助,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學習共同體的特點
學習共同體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三點:一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學習;二是需要建立一個學習參與者的互動平臺,能夠交流、互助、競爭;三是學習參與者能夠擁有自己的角色,在共同主題、不同領域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3.班級學習共同體及其意義
對于學校來說,班級可以看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因為班級中學生有集體意識和榮譽感,學生彼此之間不僅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習的信息能夠更好地流通,形成互相合作的學習團體。班級的學習共同體能夠整合班級的所有力量。班級是學校最重要的一個團體,學生和教師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關系也是得到信息的一種途徑。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和交際能力。
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參與學生共同體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過程將班級組織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如在“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基礎”中的第一章內(nèi)容——“幼兒園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與評價”主要是基礎知識,完全可以通過學生自學,用一堂課的時間進行學習匯報。可以先在班里形成學習共同體的雛形,然后,在下面的實踐內(nèi)容中,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
4.如何創(chuàng)建班級學習共同體
班級學習共同體使整個班級融為一體,所以班級的環(huán)境觀是學習共同體的基礎。學生之間關系和諧、學習氛圍良好能給每一個成員帶來愉快的身心感受。學習共同體能夠改善班級學生之間的競爭關系,使學生能夠互幫互助,資源能夠互相流通。
班級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少不了教師的參與,任課教師通過教學活動影響整個共同體。任課教師是共同體中的建設者,也是維持者和責任者。任課教師可以通過活動,使整個共同體擁有學習自覺性。教師可以將課題提供給學生,溝通學生之間的關系,使整個共同體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任課教師需要多參與學生活動,這樣能了解學生的更多學習信息,變成班級學習共同體的一員。班級學習共同體不僅應提升整個班級,還應注重個人的培養(yǎng)。
二、任務驅(qū)動模式
1.任務驅(qū)動模式的概念和特點
任務驅(qū)動簡單來說,就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或是一個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這個中心進行自主學習,是一種情境教學方式。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前身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強調(diào)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是一種探索式的自主學習過程。這種方法能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地位,教師只是分配任務,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一定的幫助。任務驅(qū)動教學過程除了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教學過程一步步很清楚,學生能清楚地知道學習內(nèi)容、學習重點。任務驅(qū)動教學也是一個由簡至難的過程,學生漸漸掌握。這樣的循序漸進,不僅使學生有成就感,教師也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2.任務驅(qū)動模式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任務驅(qū)動教學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兩個,情境教學理論和活動學習理論。情境學習主要是將學生帶入應用這門學科的工作場景中。由此來培養(yǎng)學生對將來工作的適應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工作、生活。學生提前融入場景,可以明白所學內(nèi)容的價值,了解學習目的和將來的社會角色。活動學習理論主要是強調(diào)有意識地進行學習活動,且活動內(nèi)容不能脫離學習中心?;顒觾?nèi)容可以總結為三種:一是積累經(jīng)驗并在結束后對經(jīng)驗進行反思;二是在活動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三是在活動過程中互助互學,從各個人身上學習東西。
3.任務驅(qū)動模式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同
任務驅(qū)動模式教學將原來的老師單純講授的教學過程轉(zhuǎn)變?yōu)閷W生與教師共同完成的任務教學。傳統(tǒng)教學主要是以教材的內(nèi)容為主,教師在教室里脫離了知識的應用情境,教學內(nèi)容就變得抽象。特別是計算機內(nèi)容,有許多是需要動手實踐的,甚至有些要自己摸索,教師單純地講理論知識使得學生的課堂效率降低。任務驅(qū)動模式是以情境為基礎,使教師板書中的理論知識能夠進入學生的應用過程中。這是從原來的單純授課、單純的被動接受變成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方法實現(xiàn)了國家新課程改革所重視的教師主動構建知識情境,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注意問題的出現(xiàn),并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實現(xiàn)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教師講課、示范,對知識的整合處理也是教師在做。而任務驅(qū)動模式教學方法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后,學會整合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的能力,是一種自主探索式學習方式。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教師在上課講的知識不會聽一次就放下,而是需要反復應用,這樣就將學科和運用結合。在運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問題和失誤,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少走一些彎路。
4.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模式
學習共同體與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重點不同。學習共同體在于組間合作,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強調(diào)圍繞的主題。兩者互為補充,能夠使上課傳輸?shù)闹R更好地應用與整合,共同體之間的分享也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對信息技術一類的動手操作課程,是常用的效果很好的教學模式之一。
三、以“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為例
1.確立課程目標
第一部分的課程是理論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形成學習共同體。先讓每個學生自學,共同體中的成員進行討論,自行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自行解決,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這是一個磨合時期,使接下來共同學習的過程能夠更順利。之后的兩部分實踐性較強,教師先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然后針對本堂課的內(nèi)容,交給每個班級學習共同體不同的任務。如“多媒體課件素材制作”這一部分分成五類素材,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教師可以讓學生設定一個主題,使用這些素材進行設計,使每個學生會做、會解釋,培養(yǎng)實踐思維能力。
2.學校支持創(chuàng)建平臺
學校創(chuàng)建平臺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資源有限、資源和上課內(nèi)容無關、外部資源不能直接使用等,影響學生的實踐活動。學??梢酝ㄟ^計算機房定期對學生免費開放等方法,方便學生使用。還可以通過建設局域網(wǎng)將計算機素材庫供全校使用。
3.制定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是“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基礎”課程的中心,每結束一章或是一部分內(nèi)容可以設定一個任務。學生首先要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確定主題,一個班級學習共同體的學生做同一個主題,然后制定步驟,最后評價。教師可以選擇有特色的課件在課堂上展示,提出優(yōu)點和不足。這種學習共同體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其他成員遇到的問題或是技巧進行學習。這種方法比起單純的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更能讓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學習除了知識之外的東西。
四、結語
任務驅(qū)動式教學以圍繞任務為主,學生利用課上的知識、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主動學習的方式,采用學習共同體的形式,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相借鑒,還能夠團結班集體的凝聚力?;趯W習共同體的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模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有利于解放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志揚,楊海艷.個性差異與學習優(yōu)先:中國和德國大學生的實證性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0(2).
[2]潘洪建,仇麗君.學習共同體研究:成績、問題與前瞻[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3).
[3]張生祥.淺談幼兒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空中英語教室:社會科學版,2010(11).
作者簡介:聶韶華(1972.10—)男,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職學校:臨沂大學費縣分校,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術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