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已經(jīng)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已經(jīng)成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從分析當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與發(fā)生問題的原因入手,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生 心理素質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1.引言
中小學生心理問題一直以來就是我國教育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中小學生因家庭原因、學業(yè)原因、情感原因所發(fā)生的悲劇,更將這一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使我們也不得不反思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到底怎么了?心理健康作為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和身體健康、社會適應、知識水平一起成為了決定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也十分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2012年國家教育部印發(fā)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為新時期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jù)和指導。
2.當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與成因
《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并確立了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總目標。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等都因素都造成了當前學生心理素質不高的現(xiàn)狀。
2.1當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
一是心理承受力低。這是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他們從小開始就在家庭、學校的呵護之中成長,加之獨生子女的身份更讓使其難以感受到挫折的存在,這就造成了學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事事以我為中心的心理誤區(qū),一旦出現(xiàn)問題,極易造成心理問題發(fā)生。
二是自我調節(jié)能力低。對于突然出現(xiàn)的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等情況,學生不能夠很好的調節(jié)自己,面對問題時不知所措,造成心理問題積累,易出現(xiàn)突發(fā)性的心理障礙。
三是心理疏導力度低。中小學生心理發(fā)育尚不健全,需要教師、家長、朋友等外界因素的幫助。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對于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度不夠,而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與外界的溝通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界因素的接入效果,影響心理問題的解決。
四是心理定位不準確?!霸缡臁笔钱斍爸行W生體現(xiàn)的一個突出的特征,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手機、移動通信等高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也造成了學生“成人化”趨勢的加劇,但這種“成人化”僅僅體現(xiàn)在思想上,而在心理方面還遠遠沒有達到實際的需要,早戀等問題發(fā)生幾率提高,這種心理定位的錯位也影響了學生心理素質健康。
2.2造成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低的原因
一是家庭關注方向有偏差。許多家長過分的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將考試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而社會學習資源的不均衡,也加劇了這一問題的發(fā)生。但在對于學生心理素質成長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則給予的關注不夠,這樣既給予了學生過于沉重的心理負擔,但給予學生心理的關注不夠。
二是學校干預機制不健全。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場所,對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擔負著重要的職責,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者。在《綱要》中,也對于學校的職責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具體指導并不多,往往口頭多于行動,特別是在工作的針對性方面還有著諸多不足。
三是心理教育介入不及時。就學校心理輔導員自身而言,一方面,自身素質不高,對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對學生心理特征掌握不準確,工作方法單調都影響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學校對于專業(yè)教師的扶持力度不夠,在職稱、職務等等方面關注度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的工作熱情。
3.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針對當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及新時期學生所呈現(xiàn)的心理特點,筆者認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必須立足在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加強學校、家庭、課堂三者的溝通,從轉觀念、強溝通、多關注、提素質等方面做好工作。
3.1轉觀念,加強對心理教育的關注
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學校、家長要進一步強化認識,切實認清心理教育工作的積極意義,將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的地位抓好。對于學校而言,要落實和完善科學的心理素質教育方案,針對學生可能發(fā)生的學習、情感、人際交往等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工作;對于家庭而言,除了在生活、學習上的關注外,更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降低、緩解學生對家長的抵觸情緒,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疏導學生心理。
3.3多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存在問題
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心理問題的發(fā)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注重日常心理問題的關注和介入,對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就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制度上關注。學校、班級要建立科學可行的制度,通過班務會、班主任、教務會、學生工作會等時機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學生的心理問題。二是技術上關注。目前學生擁有和使用手機的比例增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交流比例增加,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注重采取技術手段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如可以通過微信、微博、QQ群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提高工作的針對性。三是組織上關注。學校、班級要通過學生會組織、班級組織等相關的組織形式,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
3.3強溝通,提高對心理問題的干預
增加溝通,是發(fā)現(xiàn)糾正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手段。一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無論是專業(yè)心理教師還是授課教師,都要始終把學生心理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在課堂、課下,采取多種方式交流思想,答疑解惑,幫助學生處理面臨的各類問題。二是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之間的是平等的,更能夠了解其心理,因此有效的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時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學校、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班級的心理教育骨干,通過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來降低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幾率。三是注重家庭成員的溝通。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家長自身也要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在工作之余主動與學生交流,與學校、與教師溝通,形成一個信息共享的整體,為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3.4提素質,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
對于專業(yè)教師而言,提高自身素質是確保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和基礎。一是要正確看待學生心理問題。教師要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了解新時期學生心理的特點,提高工作的針對性。二是要掌握必須的工作方法。要主動學習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掌握過硬的專業(yè)技能,較好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三是要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增強對自身工作的認識,切實將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放在為學生長遠發(fā)展的地位來看待,學校也要為專業(yè)教師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增強工作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脫秀蘭.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J].祖國,2013(6)
[2]申杰.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特點及趨勢[J].基礎教育研究,2013(1)
[3]李艷杰.淺談教學中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