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的課堂模式解決了很多教學問題。在課改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zhuǎn)變,更要落實到實際課堂中,做真正的改變,而非單純理論上的轉(zhuǎn)變,要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全方面發(fā)展,這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關(guān)鍵詞:高效課堂、課堂主人、合作學習、系統(tǒng)總結(jié)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的活動,是一門藝術(shù)。在新課改理念和素質(zhì)教育的新形勢下,要把提高課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目標,并努力去實現(xiàn)。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常常感到困惑,為了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借鑒學習、大量翻閱有關(guān)教育的資料,又經(jīng)過課堂教學的實踐后,逐漸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具體如下:
1充分體現(xiàn)學生課堂主人的地位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在主人翁的地位,才能最大程度上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全面的挖掘出他們的潛能,只有這樣依著興趣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得到超出預期的成果。
(一)讓學生自主選擇文章講解的順序
新課本拿到手后,學生總會很感興趣,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先選出自己感興趣的文章,細讀細品。老師可以在此時建議學生粗讀課本,選擇出自己最喜歡的文章,其余按順序排出先后,大家交流之后全班同學投票,按大家喜好確定講課順序,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帶著興趣學,讀自己喜歡的文章,課上分析賞讀都很賣力,學習效果很好。
(二)讓學生自主設計課堂問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拿到文章,對文章內(nèi)容、主題、寫作手法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把握重點,設計課堂問題,依自己的想法做答。課下小組間交流篩選,課上全班交流探討,最后確定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意見。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的時候,課前布置了預習,并安排了“援疑質(zhì)理”這項作業(yè),學生們把自己對本文中的疑點難點都列出來,設計成恰當?shù)乃伎碱}與全班同學交流討論,全班各個層次的學生參與其中,大家討論,群策群力,教學效果超區(qū)預想。
(三)把文章交給學生自己品,提高賞讀能力
在教學中都有過這樣的體會,課前備課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設計好,預設的問題和答案,讓學生按程序依次回答,甚至要求學生的答案和教參一模一樣,這樣學生毫無主動性和主體性,也就失去了積極性。認為應該讓他們充分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賞析文章,談收獲,大家共同交流學習,這樣課堂就充滿了靈動感,學生的興趣也會變得濃厚。如在執(zhí)教課文《醉翁亭記》的時候,學生對文章情感的分析,精句的把握分析都會眼前一亮,不禁感嘆學生的潛力真是無窮的呀!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極好。
2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科學組建合作小組,明確職責,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基礎,這樣人人都有發(fā)揮特長和鍛煉的機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教學中,把班內(nèi)的學生按照成績平均分成八組,有學生自主選出組長,組長也有任職日期,如果稱職則會持久當選,如果不稱職的話學生們可以組內(nèi)開會,重新選出更合適的。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參與班里的學習競賽,提問搶答,加分扣分組長都記錄在冊,并進行及時的分析總結(jié)。課下,組長督促組員認真完成作業(yè),及時復習鞏固。有時小組間成員還會展開內(nèi)部小測驗,包括筆試和背誦檢查,以幫助彼此進行復習。每周末小組成員都會開一個總結(jié)會,表揚和批評并行,成員間相互指出長處和不足,使每個同學都能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真正做到全面發(fā)展。小組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各組成員團結(jié)一心為本組爭光,爭當優(yōu)秀學習小組。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和形式下,每個人都找到了合適自己的位置和學習的方法,在交流中學習,在合作中提高。
還會開展一些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例如上學期的假期作業(yè)是安排學生背誦新課本上的詩詞,為對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又不讓學生覺得是在檢查作業(yè),本學期開學初便舉行了一次“詩詞背誦”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出賽,組長抽簽決定出場順序,個人抽簽決定本誦篇目,根據(jù)本誦情況酌情打分,全組累計積分為本組最后成績,左后評出獲勝小組進行獎勵。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集體榮譽感體現(xiàn)的也是淋漓盡致,這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我而言都是一項極為成功的學習活動。以后還準備多開展些類似的活動,相信同學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
3做好總結(jié)復習,將知識系統(tǒng)化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質(zhì)疑問難,交流合作,談收獲,說體會,分享勞動果實,,此時他們收獲了許多的知識,但是,他們是支離破碎的,這就需要教師把知識系統(tǒng)化,給學生以完整清晰的印象,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以及具體的運用。如在賞讀毛澤東的詩《沁園春 雪》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賞析雪的大氣豪邁后,教師隨即從時代背景、修辭方法、寫作手法等方面給學生以整體印象,此時要求學生自己整理好筆記嗎,養(yǎng)成隨時動手的好習慣。課下由組長組織大家交流課堂筆記,相互提出不足,及時補充完善,有待下一節(jié)課上的實際應用。
進入復習階段,也可以上些專門的閱讀課。老師針對考點選擇一些典型文章進行分析,滲透閱讀方法。課下教師根據(jù)所講方法列出試題,以小閱讀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因試題極具針對性,所以學生能很快將所學用于測驗中,達到了很好的鞏固效果。
4做好隨堂檢測,查缺補漏
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要隨堂檢測所學知識,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以便教師及時調(diào)控,查缺補漏。隨堂檢測的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可以同桌之間相互出題,小組間互相出題,或者教師可提前準備試題,或者利用黑板、投影的設備。試題不必面面俱到,題量也不必過多,就是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側(cè)重于教學重點和難點,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看看學生掌握情況,由此可具體分析出優(yōu)秀生良好生及合格生存在的不同問題,從未更好的調(diào)控教學。這樣一個出試題的過程也能很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他們很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積極參加這樣的學習活動,是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所出試題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是他們在測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在不同程度上獲得一些成就感,對每個孩子都是很好的鼓勵。
在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摸索中,都深深感受到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程序。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有心。只要不斷實踐不斷摸索,就能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找到走進每位學生內(nèi)心的方法,讓他們打從心底里愿意學,使不同能力的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學有所得,這樣才是真正構(gòu)建出了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亞峰.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學生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神州, 2012(21).
〔2〕高廣明.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J〕.素質(zhì)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