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新課程改革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在自主意識和主體意識的作用下,激發(fā)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自我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素質教育深化發(fā)展的重要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且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環(huán)境,采取各種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真正的教學不只是按部就班依照課程計劃教學的過程,更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育的主體。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能動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注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性發(fā)展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主動性的學習,同時也注重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
二、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小學生具有特定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學習興趣是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主要的動力,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夠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保持新鮮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魚游到了紙上》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學習魚只能生活在水中,但是課本上說魚游到了紙上,這是為什么呢?”小學生對于為什么都會產生探究的心理,這樣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起來,學生更加專注于課文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積極性的探究狀態(tài)。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可愛的草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將圖片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向學生提問:“你們見過草塘嗎?老師今天就要帶大家參觀在美麗北大荒的一個草塘?!睂W生們看到草塘的圖片展示以后,引導學生對草塘的特點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可以說草塘漂亮、美麗,但是作者為什么說是可愛的草塘呢?”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問題中,并且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探究的心理,就會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努力尋求問題的答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的播放,或是利用音樂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空間。例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中,可以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渲染悲哀的氛圍,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中,體會文章表現出的思想感情,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建立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性,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認識和觀點。教師對學生的觀點要持有包容的態(tài)度,尊重學生的認識,不片面的否定學生的觀點,對于不正確的回答以鼓勵為主,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我解讀和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見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小學生具有自身獨特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個體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根據具體的評價內容選用恰當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
在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激勵性評價是重要的評價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激勵性評價方式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出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進行評價,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在教學活動中,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對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方法的整理,以便用于探究新知識和新問題。此外,還要重視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作用,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學生自我調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