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工具學科,面對的是剛剛脫離童年期的初中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對人、對事、對社會開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這段時期他們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確指導的階段。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既要傳授語文知識、又要在授課中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要善于借助各種媒介,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創(chuàng)造情境,營造德育氛圍。
例如《安塞腰鼓》一文里的一段文字: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讀完之后,教師提問:你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著,讓學生再觀看一段視頻資料,之后提問:你又有什么感受?安塞腰鼓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想,此時的我們不僅見識了融舞蹈、歌曲、武術于一體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了解了陜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xiàn)象,更有深刻體會的,就是理解了文章所描述的:“發(fā)狠,忘情,狂舞”還有“壯闊、豪放、火烈”,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輝耀眼,沸騰著生命的熱烈?!痹谖恼吕?,安塞腰鼓本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這樣,作者傾注下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借助媒體資料,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陜北人的精神風貌、舞蹈中迸發(fā)出的激情與力量怎能不感染著一顆顆充滿活力的年輕學子的心。
二、以美好的形象感染和教育學生
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許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生活中優(yōu)秀人物的事跡。有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終生建功立業(yè)的領袖人物,有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嘔心瀝血、不畏犧牲的英雄模范,有為祖國建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勞動者,也有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舍身求法大聲疾呼的人。他們的光輝形象,對學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說服力,能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指明前進的方向。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向領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勞動者學習。課文中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質和行為習慣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形象,我們老師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會使學生心靈受到洗禮,情感產生共鳴,思想得到升華,從而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
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信念和價值觀
語文教學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語文課的德育,不僅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就可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喚起學生再造性想象,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xiàn)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現(xiàn)舊社會涼薄苦人兒的種種情景,對孔乙己的悲慘處境、悲劇命運產生同情;進一步則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jié)、場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舉制度聯(lián)系起來,同冷漠的社會聯(lián)系起來,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達到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再如,我在教學《最后一課》時,由于學生對該小說寫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于是,我將當時“普法戰(zhàn)爭”的社會背景在教學中作了特別介紹,讓學生認識到戰(zhàn)爭的動因、性質,這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心理品德的養(yǎng)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雖然是異國,同學們對其遭受的侵略,或許沒有感同身受。但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遭欺壓、蹂躪異民族的同情,我將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上的有關事實融入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落后將意味著挨打的道理,從而,將個人與國家利益聯(lián)系起來,熱愛祖國,肩負責任,去發(fā)奮學習,努力工作。
四、充分挖掘教材突出情感教育
(一)培養(yǎng)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愛國主義從來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豆茏印つ撩瘛贰耙约覟榧?,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就提出了這個觀點。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說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跡和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只要因勢利導,自然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激情。例如《黃河頌》等從不同角度歌頌祖國,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而《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用優(yōu)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蘇州園林等綺麗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欣欣向榮的面貌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二)培養(yǎng)愛親人、重友誼的情感。語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著濃郁的親情氛圍,語文不應當成為干癟的說教,只有利用課文,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我的母親》讓學生感受到骨肉親情感人“母愛”的力量?!短僖跋壬穼懥税l(fā)生在20世紀初那個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發(fā)人深省的往事,特別是當他在獨處異國他鄉(xiāng),在失望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時候,卻有一位恩師給你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恩師是讓人永遠懷念的”。像《風箏》《羚羊木雕》等課文均是很好的范文。
(三)培養(yǎng)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經濟的發(fā)展讓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尤其是城內的一部分學生居住在環(huán)境幽雅的小區(qū)或者別墅,條件是好,但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生活空間,容易形成孤僻、壓抑的心理。語文教材到處滲透著開導的良藥。《人生寓言》告訴學生:人生有財富和不幸,生活有得有失;如何面對財富和不幸,關鍵是大家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在困難中鍛煉個人的意志??傊?,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必須用愛心切實抓好學生的德育教育,加強熱愛祖國,文明禮貌等思想品質教育。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完成教育書育人的雙重任務,為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五、必須提高教師素質注重言傳身教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yè)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我的具體做法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fā)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fā)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
總之,德育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德育在教材中的體現(xiàn)也很多,只要恰當利用和引導,會使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有更高的文化素養(yǎng),也有更高的道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