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發(fā)揮《考試大綱》高考試題的強大導向作用
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研讀《考試大綱》,從大綱中找到各知識點的要求,針對這些要求做好復習計劃,標明復習重點和難點;從大綱中找到能力要求,在老師的幫助下制定好能力培訓計劃;針對新舊大綱中的要求,有針對性的練習歷年來的高考,在試卷中找出考試大綱的體現(xiàn)方式和方法;在考試大綱的指導下,構建高中生物知識網(wǎng)絡,對高中生物有個大概理解和記憶,為復習建構基本的框架。
二、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而夯實基礎離不開課本?!邦}在書外,理在書內”,所以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學生取勝于高考必須具備的,對基礎知識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規(guī)律、原理的內涵和外延,做到提取準確、遷移靈活、運用合理,只有吃透課本,才能活化知識,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升能力。根據(jù)考試大綱的要求,實行地毯式、拉網(wǎng)式清理,覆蓋所有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復習,前后知識的連貫、歸納和總結,知識點的延伸和擴展,并通過一定量的強化訓練來查缺補漏、強化記憶和理解。
在考試大綱中明確提出:理解知識要點,把握知識之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主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即逐漸建構的結果,這便是建構主義理論,這一理論對學習過程的認識是:知識不能傳遞,只能建構,即教師是無法代替學生的學習。教師唯一能做的是幫助學生自己去建構知識體系。教師的幫助主要體現(xiàn)在復習時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網(wǎng)絡,這一點對“3+綜合”的高考新模式下的復習更為重要,因為這種模式十分注重學科內綜合。我們可以把高中四本書完全歸納到一個網(wǎng)絡中去,例如把必修1、2、3聯(lián)系的就是:元素———化合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1,3)細胞———細胞核———染色質———DNA———基因———基因的基本規(guī)律、DNA的復制(1,2)。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自己的知識構建,加深學生對高中生物的理解和記憶。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其進行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推動力。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chǎn)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從而使課堂變得高效。在高中階段,有的學生對生物這一學科學習興趣不足,影響了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
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恰當?shù)钠谕?。教師一開始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現(xiàn)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學生水平,經(jīng)過學生努力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此目標使學生既看到了自己與目標的差距,產(chǎn)生彌補這一差距的愿望。同時也看到了目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這樣便加強了彌補這一差距的動力,沒有目標或目標過高、過低都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中生物學科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重要性學科,學生對本學科的高考分數(shù)不重視———太少。如何讓學生把興趣轉到生物上來,就要讓他們明白生物在所有科目中最好拿分的。就要求老師在復習中選好試卷,命好題,有的放矢。在前期做好基礎的復習的同時,讓學生考出信心,考出興趣。分出層次,先易后難,逐步加大難度,讓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的一種良性循環(huán),越考越有信心,越學就越有興趣。
四、加強學生能力的培訓
(一)加強對學生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的訓練
通過分析近幾年高考生物試題發(fā)現(xiàn),審題是學生現(xiàn)在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在做題時不能弄清題目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義和一些重要詞語的作用,不能排除表面現(xiàn)象的迷惑,不能保證對題意的理解準確無誤。審題第一從題目提供的背景資料中提取相關信息,找到關鍵詞句。抓住關鍵詞句,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第二學會避陷阱、破定勢,要善于發(fā)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第三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將所給信息進行合理轉換,例如換一種方式表述條件、將圖表轉換成文字、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表,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隱藏的條件浮出來,從而明確問題的指向。
同時發(fā)現(xiàn)高考中填空題的得分率不高,原因是什么呢?答題的準確度不夠,不準確不得分。作答要使用規(guī)范的生物學術語和簡明扼要的語言敘述問題的答案??茖W作答不可忽視。答案要準確,要做到層次清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答案簡潔,緊扣基本觀點。若是開放性的試題,可以大膽用多種方式解答。要盡量使用生物學學科語言。
(二)學會比較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生物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規(guī)律的科學,學習生物科學自然就離不開比較。生物學的很多概念、生理過程相近但并不相同,通過比較法即可判斷出其中的細微差別,解決問題時便能明辨對錯,得出正確答案。
例:在誘變育種的過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A.促使基因中遺傳信息改變B.促使基因序列的改變
C.抑制紡錘體的形成D.抑制DNA的復制
解析: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秋水仙素既可以誘發(fā)基因突變,也可以誘發(fā)染色體變異。誘發(fā)基因突變促使了基因中的遺傳信息改變,即促使基因中堿基的序列改變,包括堿基對的增添、缺失等;而不是促使基因序列的改變。誘發(fā)染色體變異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也促使了基因中遺傳信息的改變。正確答案A。
(三)加強實驗能力培養(yǎng)
縱觀近幾年高考《理綜》試題,可以說生物高考實驗的分值逐年提高。重視實驗分值的增加,盡量動手做實驗,看實驗VCD,總結實驗原則、方法,程序,科學家的科學思維方法。
高考要求的任何一個實驗都包含著一定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科學的研究當中,能否將學到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遷移到新的實驗情景中或相關的生物探究實驗中,是高考對考生實驗能力考查的具體體現(xiàn)。
因此在實驗復習時,要認真領會每個實驗的設計意圖和總結實驗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夠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也包括判斷實驗結果和推導實驗結論等內容;能夠設計實驗方案。要重視綜合實驗題,要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時也要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現(xiàn)在高考命題形式多種多樣,生物實驗試題的范圍也不再簡簡單單局限于教材中的實驗,而是更多地來自于生活、生產(chǎn)和高科技,其特點具有廣泛性、新穎性。
五、提高訓練檢測的有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后作業(yè)訓練的有效性。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yè),既要切實杜絕重復性作業(yè)的現(xiàn)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還要做到有效訓練的“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決定復習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就不在題目的數(shù)量,而在于題目的質量和處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學習生物高考大綱的基礎上,突出能力的培養(yǎng),在選擇題目時,立意于能力,注重對知識分析和運用,但又不忽略基礎知識的復習,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fā)點,改變教法,消除以滿堂灌、簡單地重復知識來扼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以題海戰(zhàn)術來泯滅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的傳統(tǒng)復習方法,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傊呷龔土曔_到提高學生成績,才能體現(xiàn)高三總復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