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篤鮮——舌尖上的江南Style
操作步驟:
1.咸肉切塊。用清水浸泡6—8個小時。
2.春筍切塊后,放入沸水中汆燙幾分鐘撈出待用;五花肉切塊。
3.將五花肉與咸肉一并放入砂鍋中,注入足量的水。
4.大火煮開后轉(zhuǎn)文火燉1個小時。
5.1小時后放入筍塊,再次開鍋后轉(zhuǎn)小火煮半個小時。
6.半小時后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味蕾上的故事:
每年春天,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筍就像江南人家初長成的女子,嫩得可以掐出水來。取春筍根切塊,與五花肉、咸肉一起下鍋小火燜煮,直到肉爛筍軟,就這么成就了一道著名的腌篤鮮。
上乘的腌篤鮮咸度適口,湯清似明鏡,肉酥爛而不艮。寒潮尚未全消的春季,來上這么一碗亦湯亦菜的美味,從舌尖一直鮮到胃里,喚醒每一根冬眠的神經(jīng),豈不快哉。如此看來,腌篤鮮應該是對“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要不素也不瘦,餐餐煮燉肉”這句話最具體的詮釋了吧?
也有人生了疑惑,為何要用筍根部分,而不用筍尖呢?筍根質(zhì)地較老,久燉亦不會失去嚼勁,照樣保留齒感(所謂齒感,就是牙齒咀嚼食物時的感受,而口感則更偏重于味道)。原本就十分鮮嫩的筍尖當然要炒來吃了,若用它來煲湯,湯成時則過于軟爛,失去唇齒樂趣。“食不厭精”也正蘊含這個道理,任何食材都有它最鐘愛的料理方式,用對了是升華,用錯了是浪費。
在此還要提示一點,烹筍的第一步驟,總是要先將它斬塊或切片,然后在滾開的熱水中汆燙幾分鐘。這種高溫“排毒”法實則是為了去除筍中的草酸,使人體免于酸堿失衡。還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吃好筍也是急不來的。
蟲草花花膠燉雞——老火煲出節(jié)后好身體
操作步驟:
1.花膠提前一晚用冷水泡發(fā)。
2.將花膠,姜,花雕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水開后中火繼續(xù)煮15分鐘。
3.撈出花膠,切成段。
4.將洗凈用花雕浸泡過的雞塊放入燉盅內(nèi)。
5.花膠,姜,棗倒入。
6.在燉盅中加滿水,隔水燉,水開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燉1.5小時。
7.蟲草花用水清洗后,稍作浸泡。
8.加進已經(jīng)燉了1.5個小時之后的燉盅中。
9.再繼續(xù)燉半個小時,便可放鹽享用。
⑨味蕾上的故事
南方人崇尚老火湯,或許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隱藏著一種概念——翻滾了時光的水,必然將天地精華融入。一鍋老火湯,耗的是時間,也融入了光陰練就的經(jīng)驗。什么季節(jié),如何搭配食材,需要多長時間,發(fā)揮何種效力,掌管身體的哪個部位,需要一一甄別,不可馬虎。因此,除了需知道哪些食材天生就是死對頭,不可屈就在一個鍋里醉生夢死,還要適當?shù)囟靡恍┎±碇R,依據(jù)飲用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食材。
當然,無論幾時都應遵守“不時不食”的理論,這點很重要。春季宜健脾,夏季宜去火,秋季要潤燥,冬季應滋補。蟲草花花膠燉雞,即可去除因過年大餐滯留在體內(nèi)的過剩油脂,清理腸胃,同時又提供溫和的滋補與免疫力,還有養(yǎng)顏功效,正適合當下飲用。
有人說了煲湯何難,不過是將食材一股腦放入水中,任它自由泳幾個小時便得。殊不知,這火與火的方寸之間,尚存乾坤差別。同樣的食材在不同人家的爐火上能呈現(xiàn)兩種味道。譬如煲豬牛羊類湯,最好事先將肉類飛水。所謂飛水,就是將肉冷水入鍋,滾開煮十幾分鐘,先來個熱身運動,再將水倒掉,重新倒入滾水。此舉是為了去除肉類的嘌呤。在南方沿海城市居住久了,大概會不知不覺中吃下太多海鮮、啤酒,惹上尿酸高的問題,嘌呤便是元兇。
可是,話說回來,煲湯相比起其他烹飪手法,還是極適合懶人的。食材處理好后,按順序投放,大火煮開,再轉(zhuǎn)文火后便不用守候,當然要確保水不會溢出撲滅火。雖占用大段時間,卻只占兩頭,可任人自由填充。倘若懶到連投放食材都不愿去做,那就只有默默祈禱此生都有“飯來張口”的福分了。
作者簡介:游向藍天的魚
她是一個擅長攝影,恰巧又熱愛廚藝的女人,從小就喜歡探索食物里的各種滋味,對食材有著異于常人的情感。她說她最大的心愿,不是住大屋,開靚車,而是放下電腦、手機去環(huán)游世界,吃遍各地。她是游向藍天的魚——一個細嗅生活的氣味,用味蕾寫就情書的女人,
博客:http:∥blog.sina.com.cn/a realyu
微博:http:∥weibo.com/areal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