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中采購管理經過一段時期的發(fā)展與優(yōu)化,已經進入了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的軌道,但在具體的采購管理流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采購流程中的前期準備工作提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方法,為以后的采購管理政策制定提出建議。
關鍵詞:商業(yè)銀行 集中采購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集中采購,已經成為包括政府、金融機構及各類企業(yè)在內的諸多市場主體首選的采購模式。而采購部門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橋梁,在集中采購過程中更要發(fā)揮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服務的優(yōu)勢,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并為后續(xù)采購積累供應資源。本文將以商業(yè)銀行的集中采購管理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采購流程為切入點,主要通過對采購前期準備工作的考察,提出當前商業(yè)銀行集中采購前期準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本文將提出這些問題的對策,并對下一步集中采購管理方面的發(fā)展提出政策建議。
二、采購前期準備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商業(yè)銀行在采購過程中往往比較重視談判的結果,而忽略了采購前期的準備工作。前期準備階段是完成整個集中采購工作的基礎,是采購部門啟動采購程序的前提條件。從采購部門的職責本身來說,前期準備階段主要是完成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與采購需求部門的溝通聯系,二是潛在供應商的選取。
(一)需求方:采購需求管理部門
目前,商業(yè)銀行集中采購工作是由各需求管理部門根據年度采購計劃向采購部門提交《采購需求書》,采購部門根據各部門提交的采購需求組織采購流程。這種分散的被動的采購實際上不利于采購部門開展工作。采購需求大致可分為跨部門合并需求和個別部門需求,還可分為計劃內需求和計劃外需求。各需求管理部門的采購需求打亂了這樣的分類,而各需求管理部門提交上來的采購需求龐雜,大大增加了采購部門的工作時間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例如在營銷用品采購項目上,個人金融部、銀行卡部、辦公室等按照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均提交了相關采購需求。如果按照各個采購需求管理部門提交的采購需求書,分別組織采購項目,則無形中增加了采購部門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認為合理的對策是化被動為主動。采購部門應主動根據采購需求部門以往的采購需求,進行整合,并制定《采購工作聯系單》。在聯系單中對于整合需求的相關部門提出采購需求征詢,需求部門對征詢進行確認,實現跨部門采購需求的整合,減少了采購部門的重復工作。而對于需求管理部門臨時性的采購需求,采購部門應建立應急機制,設計一套針對臨時的計劃外需求的采購流程,避免時間緊、任務重對于產品采購的質量和后續(xù)工作造成不良影響。采購工作聯系單與應急機制的配套實施降低了采購部門在前期準備階段的實際工作量,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供給方:潛在供應商
對于潛在供應商的征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采購需求管理部門負責推薦相關的供應商,采購部門負責審核和管理工作。從一定程度上說,需求管理部門的推薦,減少了采購部門篩選的工作量,而且需求管理部門是產品的使用部門,能夠找到適應其需求的產品供應商。這其中出現的問題就在于信息不對稱,可能會產生道德風險。而采購部門只能在采購需求部門推薦的供應商名單中選取供應商,處于被動地位。本文認為發(fā)生此問題的原因在于采購部門人員配置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量和工作細化程度不匹配,無法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來尋找符合采購需求的供應商。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認為采購部門應將產品采購需求的潛在供應商選取納入日常工作范疇,并在符合不相容崗位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人力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而對于需求部門推薦的供應商,采購部門則應對其進行監(jiān)督審核,特別是對供應商的資質進行獨立審查,包括資產規(guī)模、行業(yè)地位、市場份額等等。尤其應考慮將產品質量反饋信息納入審查范疇,以減少信息不對稱以及人力資源的短缺對潛在供應商選取過程造成的不良影響。
前期準備工作中,貫穿采購流程始終的還有對已入庫的供應商的管理工作。征集供應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市場競爭機制篩選出符合產品需求的供應商。因此充分的市場競爭是獲取優(yōu)質供應商的前提條件。供應商的征集工作,不僅僅意味著增加供應商數量,將更多潛在供應商納入信息庫,而是要建立完善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不能給供應商造成 “一旦入選,終生受益”的印象。
對于如何完善當前的退出機制,本文認為首先應在制度設計上減少主觀因素,強調客觀因素。除了現有規(guī)定外,還應將商品測試的結果與最終產品的使用反饋納入退出機制中。對潛在供應商建立末位淘汰機制,實現常規(guī)化、程序化,將采購部門的審核與采購需求部門的反饋相結合,建立起完善的退出機制,增強潛在供應商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在招標談判過程中形成公平的競爭氛圍。
綜上所述,本文以商業(yè)銀行集中采購流程為切入點,重點探討了集中采購前期準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連接供需雙方的橋梁,采購部門在當前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采購需求工作上的被動、潛在供應商選取中的弱勢以及供應商退出機制上的缺位。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則在于對采購工作主動性的認識不足、人力資源的錯配,以及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常規(guī)化、程序化的采購服務體系尚未形成。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加強采購部門與諸多采購需求部門的協作意識,通過采購需求的整合化被動為主動,加強采購部門在整個采購流程中的主導作用;二是優(yōu)化采購部門的人力資源配置,避免因部門內部資源的錯配而造成對采購工作整體的不良影響,通過部門內部崗位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建立供應商考核機制和評價體系,避免人為因素過多地介入采購工作中,最終形成標準化專業(yè)化的采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