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不停地從土壤中汲取養(yǎng)分,等到來年春天開出嬌艷欲滴的玫瑰花。
小溪平緩地流過山澗,不停地奔跑著,翻越了高山峽谷后,匯入大海。
人在生活中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學會在積淀中成長,變得強大。就像尖茅草那樣,在積蓄了足夠的營養(yǎng)之后瘋狂地生長,最終變成“草地之王”。
厚積,方能薄發(fā)。王羲之用他那神奇的雙手,寫下了“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
他從小跟隨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志存高遠;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刻苦臨摹名家書法;他不停地思考和揣摩字體的結構、筆畫。因為練字不輟,筆、硯就在門前的池塘里清洗,久而久之,清澈的水池變成了墨池。長期的苦練、積累,使他的書法出神入化,遒美勁健。
厚積,方能薄發(fā)。王羲之練字,據說每天是從“點”開始,堅持了一生。正因為他重視基礎,重視積淀,才練就了扎實的書法基本功,寫出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薄發(fā)源于厚積。人們只看到沈從文先生用筆將中國古代服飾描繪得美不勝收,卻不知他歷經了多少人世間的風風雨雨,考察了多少各地的綾羅綢緞,分析了多少張相關的圖片,閱讀了多少本記載相關內容的典章書籍。他像“尖茅草”一樣,耐得住寂寞。扎根的過程是艱辛、漫長而不易出效果的過程,而他把“根”扎向深處,積累資料……于是一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橫空出世……
厚積,方能薄發(fā),薄發(fā)源于厚積。因為他重視積累,親力親為,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對中國古代服飾進行深入探討,發(fā)前人未發(fā)之論,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成為該領域的經典著作。
“厚積”與“薄發(fā)”是辯證并相互轉化的。只要堅持住自己的目標,立足長遠,就有了向下扎根的不竭動力和清晰方向,成為后來枝繁葉茂的可靠支撐。只有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眼前利益和一時得失迷住雙眼,才能成就自身事業(yè);反之將一事無成。
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積淀中成長,經歷了那積淀過程中的痛苦才會嘗到苦盡甘來的味道;因為厚積,方能薄發(fā)。
點評
本文開篇運用排比句式扣題,然后從“厚積,方能薄發(fā);薄發(fā)源于厚積;厚積與薄發(fā)是辯證并相互轉化的”三個方面闡述“厚積方能薄發(fā)”“薄發(fā)源于厚積”及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本文例證典型有力,結構層次清晰,語言表達注重句式、修辭的綜合運用,富有文采。
【作者系四川省瀘州老窖天府中學學生,指導并置評:竇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