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寫記敘文時習慣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其實,同樣的材料如果能夠通過精巧的結構展示出來,就會收到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下面,結合實例介紹記敘文幾種簡便易學的結構方法:
一、蒙太奇組合法
蒙太奇組合法,是把多組不連貫的生活片段或畫面巧妙地“剪輯組合”起來,用以表現某一主題的手法。這一手法不僅不受時空限制,取材廣泛自由,而且可以省去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段,可以把內容集中在若干相對獨立的片段上,快速成文;同時,片段或標題式的排列方式,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更有條理。這些片段或畫面都相對完整,獨立,但是必須圍繞一個主題或中心。同時,每個片段或畫面,應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立體地表現主題。另外,片段或畫面的排列也必須要有一定的邏輯性,或縱或橫或層層深入,不能混亂無序。它的行文特點是:簡潔,明快,大氣,符合現代讀者的審美需求。
運用蒙太奇手法,一般以選用三個或四個片段或畫面為佳。其組織形式往往有下面五種:一是空行法,即什么都不用,僅僅在片段或畫面之間留出空行,以顯示片段或畫面的轉換。二是小標題法,即使用小標題來概括片段或畫面的內容。三是序號法,即使用一、二、三或A、B、C的形式進行排列。四是場幕法,即使用戲劇中的場或幕來排列內容,如第一幕(第一場)、第二幕(第二場)等。五是綜合法,即把小標題法和序號法結合起來,既有序號也有小標題,或者把場幕法和小標題法結合起來,給每一幕或場加上小標題。
如在《哥哥,我們一起走》一文中,作者精心描寫了“昨日”“今朝”“明天”三個鏡頭,凸顯出哥哥的奉獻精神、關愛之情以及弟弟的感恩之心、知報之意。
二、紅線串珠法
“紅線”即寫人敘事的線索,如果巧妙地在這條紅線上綴上幾顆閃亮的“珍珠(事件)”,就能逐層拓展文章豐富的內涵,使文章迸射出強勁的縱向穿透力。線索是組織材料的一種思路,是連綴文章全部材料的脈絡。
一般來說,有這樣幾種常見的線索,如以景或物為線索,以人或事為線索,以思想感情為線索,或以游蹤為線索。線索不僅僅在結構上起了串聯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往往暗示著文章的主旨內涵。
如在《父親的車子》一文中,以“車子”為線索。在這根“紅線”上,作者巧妙地綴上了三顆閃亮的“珍珠”:一是改革開放初期的飛鴿牌自行車;二是上世紀末的嘉陵摩托車;三是現在的一汽“速騰”。三顆“珍珠”,巧妙地縱向連綴,逐層拓展文章內涵,既將父親的生活經歷展現出來,又巧妙地表現了“中國正在崛起”的主旨。由此可見,紅線串珠式不僅需要有一條線索貫串始終,更要深化線索所代表的內涵。這樣,線索串起的就是珠貝,而不是簡單事件的糅合。
三、雙線并進法
所謂雙線并進法,就是指在敘事過程中設置兩條線索,分敘兩件事,彼此映照、對比、交叉、重合,從而更好地傳情達意的謀篇之法。所謂雙線,或者是一人兩事,或者是兩人一事,每條線索都串起若干個細節(jié)單元,既可以平行展開,殊途同歸,也可以交叉重疊,相互襯托。其有以下兩種形式:
1.時間序列的雙線式:如《藥》一文中有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是華老栓一家,暗線是夏瑜一家。明線:一個秋天的后半夜,華老栓到刑場買“藥”→當天早上,小栓在茶館吃“藥”→當天上午,茶客在華家茶館談“藥”→第二年清明,華大媽為小栓上墳。暗線:夏瑜在刑場就義→夏瑜的血在茶館被吃→茶客在茶館談夏瑜→夏四奶奶上墳。明線是主線,突出群眾的愚昧麻木;暗線是次線,揭示革命者的悲哀。兩條線從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眾的冷漠而帶來的革命者的悲哀。
2.意識的雙線式:意識流的文章,有很多是非常巧妙地利用雙線式手法來撰寫的。如哈里托諾夫的《命運線》一書,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對應結構雙線作品,此書設置了兩條線索,一明一暗,明線寫人,暗線記物,兩線情節(jié)同時推進。
在寫作記敘文時,我們還可以運用懸念釋疑、對話互動、巧合陡轉、抑揚生變等結構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結構方式并不是孤立的,有時甚至可以綜合運用多種結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