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鬃釉唬翰粚W禮,無以立。作為記錄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蘊涵著大量的古代禮儀知識,了解它,有助于掃除文言文閱讀的障礙。下面我們就教材文言文中出現的禮儀詞語為例簡要說明。
一、坐
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跽”,長跪。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上身挺直,兩股貼在腳跟上。兩股不貼腳跟為跪,跪而挺腰聳身為跽。項王在樊噲闖帳時“按劍而跽”,喝問“客何為者”,是帶著一種戒備的態(tài)度和倨傲的語氣的。
除了這種坐姿,文言文中還常出現的有“箕踞”[“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始得西山宴游記》)]“箕踞”,坐時兩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種倨傲無禮的表現。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韓詩外傳》中提到:“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而視之,白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泵献右驗橛幸淮慰吹狡拮右粋€人在內室的時候是“踞坐”,就認為妻子實在太不講禮儀婦德了,所以對他母親說想把妻子休掉。僅僅因為“踞坐”就要遭遇被休的命運,可見“箕踞”是一種不合禮法的坐姿。
還有一個比較普通的詞語叫“坐”,《古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后跟上?!白笔菚庾?,其形就如兩人坐在土上,是古人的止息方式之一,也是較為常見且合禮法的一種坐姿。
二、玉
如:“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保ā而欓T宴》)玦,是佩玉的一種,環(huán)狀而有缺口,也可用以贈人表示決絕,因其形似和音近。《鴻門宴》中范增向項王舉玦,以提醒和鼓勵項王要抓住機會,行事果斷,不能給劉邦留下后路,以絕后患。可惜優(yōu)柔寡斷的項羽“默然不應”,辜負了范增一片忠心。
玉在中國古代充當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祭祀活動?!吨芏Y》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庇脕砑漓氲挠衿饔需?、璋、圭等六類,形制各異,其用途也各不相同。
三、宴
如:“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醉翁亭記》)古禮規(guī)定,在宴飲之時,配以樂舞,是為宴禮?!敖z竹”(即管弦樂曲)便是宴禮的一部分。
如:“射者中?!保ā蹲砦掏び洝罚吧洹奔赐秹?。這種禮節(jié)是從古人宴時射箭取樂演化而來的,“投壺”即把箭投入壺中,壺束頸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后不至于彈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罰不中者飲酒,以此活躍宴飲氣氛。
四、相見
如:燕魏韓趙“皆朝于齊。”(《鄒忌諷齊王納諫》)古時候,諸侯定期朝見天子或霸主,是為“朝覲之禮”。
如:“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保ā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古時候,諸侯四方會齊,共聚一堂,規(guī)模宏大,是為“會同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