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俗稱電子郵件,又稱電子函件、電郵或郵件,是指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書寫、發(fā)送和接收信件的交流方式,目的是達成發(fā)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信息交互。
電子郵箱最大特點是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收、發(fā)信件,解決了時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為辦公自動化、商業(yè)活動提供了很大便利。
尋找中國首封郵件
1987年9月14日晚,中國兵器工業(yè)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的一棟小樓里,十幾位中、德兩國科學家圍在一臺西門子7760大型計算機旁,試發(fā)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這臺7760是當年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措恩教授從德國拉到的“贊助”之一,當時中國尚未有能力制造這類大型計算機。那時,中國還沒有成為國際計算機數(shù)據(jù)通信網(wǎng)CSNET的成員,因此計算機只能先通過德國的卡爾斯魯厄大學,“中轉”之后再和國際網(wǎng)絡連接。當時郵箱的地址跟現(xiàn)在的地址寫法不太一樣,很多郵件系統(tǒng)都是自行開發(fā)的,自己能識別就行。
郵件內容用英文和德文兩種文字,內容是原中國兵器工業(yè)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李澄炯教授提議的“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郵件左側是以措恩為首的外籍專家名字,右側是李澄炯、技術顧問王運豐教授等中方代表名字,一共13位參與人。
措恩輸完郵件內容,敲下回車鍵,坐著一動不動,等待信號。但怎么等,也沒等回信號。大家開始重新檢查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和硬件設施,后來找到原因,是一個數(shù)據(jù)交換協(xié)議有點小漏洞,導致郵件未發(fā)送出去。
6天后的1987年9月20日,項目組再一次試發(fā)郵件。20點55分,發(fā)送鍵再次被按下。過了一會兒,計算機屏幕出現(xiàn)“發(fā)送完成”字樣,眾人鼓掌慶賀。
德國大學的服務器順利收到這封本該在一周前收到的郵件,并轉發(fā)到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上,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在國際上的第一個聲音就此發(fā)出。
后來據(jù)有關方面粗略估算,這封電子郵件耗費了人民幣40-50元。在當時,這是一位教授半個月工資。
辦公室里,郵件是一件很懸的東西
自從E-mail作為正式文件形式被公司接納后,閱讀公司E-mail有時就成為一種額外的樂趣,甚至比朋友窮極無聊時群發(fā)的小游戲還有趣??蓜e小看了E-mail功能中的抄送、暗送、轉發(fā)等功能,簡單的幾個詞,里面大有玄機。他們有時比會議更曖昧,比八卦傳媒更辣手。記住,你所寫的每一個字,都將作為之后的“E-mail法庭”中的證詞。
CC 不可言說的圈套——黃小姐從一家國有銀行跳槽到一家知名的跨國金融公司工作。面對龐雜的組織結構,她無所適從。
每個項目結束后,黃小姐就會老老實實地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直接上司匯報。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fā)現(xiàn)與自己同級別的同事Candy不但將情況匯報給直接上司,同時也會抄送(CC)給上司的上司。
Candy在電梯入口處與上司的上司相談甚歡,不經意透露的這一句話讓站在一旁的黃小姐緊張不已。
作為新人,黃小姐既不熟悉公司的組織架構,也不了解公司的人際關系,究竟該不該抄送,抄送給誰,她陷入困境。
一年以后,對公司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后,黃小姐已經對向誰匯報,采取怎樣的方式匯報駕輕就熟。CC的方式不僅僅用于巧妙的匯報工作,同時也能夠讓所有在一個項目中的同事了解自己的任務。
“最討厭的不是CC,是BCC。”她開始抱怨那些喜歡BCC(秘密抄送)的同事。在她看來,BCC就像一個圈套,收到信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信還同時被哪些人收到,也不知道自己的信會被秘密轉發(fā)到哪些人手中,這是一個危險的做法——這些秘密的收信人可能是項目的負責人,也可能是公司的CEO。
留存 掌握證據(jù)——李先生每隔一個月就會將自己已經收到和發(fā)出的電子郵件打包,并把它們小心地分類保存起來,他甚至還做了一個備份,以免郵件丟失。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6年。
畢業(yè)后進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年,他并沒有意識到電子郵件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當一個項目由于某個環(huán)節(jié)而無法繼續(xù)下去時,其他同事都能夠提供自己當時在電子郵件中溝通的細節(jié),以及自己已經完成了屬于自己的工作。而李先生卻因為釋放郵箱空間刪除了自己的發(fā)件,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他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那部分工作。
雖然他沒有受到任何處分,但這給了他一個教訓。李先生痛下決心,一定要保存郵件,直到自己離開現(xiàn)在的崗位。
而陳先生則早就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他絕少口頭與同事達成共識,每當討論出來一個結果,必會要求同事發(fā)電子郵件給他確認。
即便是坐在對面的同事,他也同樣會提出“發(fā)個電子郵件給我”的要求,一些同事起初并不適應他的工作方式,不過在陳先生的堅持下,大家慢慢開始形成默契。
“電子郵件是最好的證人。”陳先生坦言。
最牛女秘書E-mail大戰(zhàn)洋老板——2006年4月7日晚上,EMC大中華區(qū)總裁陸純初回辦公室取東西,到門口才發(fā)現(xiàn)自己沒帶鑰匙。
此時他的私人秘書瑞貝卡已經下班,陸試圖聯(lián)系后者未果。數(shù)小時后,陸純初還是難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時13分通過內部電子郵件系統(tǒng)給瑞貝卡發(fā)了一封措辭嚴厲且語氣生硬的“譴責信”。這封電子郵件最終成為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陸純初在這封用英文寫就的郵件中說,“瑞貝卡,星期二我曾告訴過你,想東西、做事情不要想當然!結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鎖在門外,我要取的東西都還在辦公室里。問題在于你自以為是地認為我隨身帶了鑰匙。從現(xiàn)在起,無論是午餐時段還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務的每一名經理都確認無事后才能離開辦公室,明白了嗎?”陸在發(fā)送這封郵件的時候,同時傳給了公司幾位高管。
面對大中華區(qū)總裁的責備,一個小秘書應該怎樣應對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同樣用英文寫一封回信,解釋當天的原委并接受總裁的要求,語氣注意要溫婉有禮,坦承自己的錯誤并道歉。
但是瑞貝卡的做法卻大相徑庭,并最終為她在網(wǎng)絡上贏得了“史上最牛女秘書”的稱號。兩天后,她在郵件中回復說,“首先,我做這件事是完全正確的,我鎖門是從安全角度上考慮的,北京這里不是沒有丟過東西,如果一旦丟了東西,我無法承擔這個責任。其次,你有鑰匙,你自己忘了帶,還要說別人不對。造成這件事的主要原因都是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錯誤轉移到別人的身上。第三,你無權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時間,我一天就8小時工作時間,請你記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時間都是我的私人時間。第四,從到EMC的第一天到現(xiàn)在為止,我工作盡職盡責,也加過很多次的班,我也沒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們要求我加班是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無法做到。第五,雖然咱們是上下級的關系,也請你注重一下你說話的語氣,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問題。第六,我要在這強調一下,我并沒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為我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必要?!?/p>
本來,這封咄咄逼人的回信已經夠令人吃驚了,但是瑞貝卡選擇了更加過火的做法:她回信的對象選擇了EMC中國各分部。這樣一來,EMC中國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這封郵件。
從陸純初發(fā)信到瑞貝卡回信中間間隔了兩天。這封“女秘書PK老板”的火爆郵件就被她的同事在全國外企中廣泛轉發(fā)。
郵件被轉發(fā)出EMC后不久,陸純初就更換了秘書,瑞貝卡也離開了公司。
男白領狀告女上司郵件性騷擾——雖然就職跨國IT企業(yè),月薪高達1.2萬元,白領米克卻還是有自己的煩惱。初進公司,他便發(fā)覺女同事幸迪對他頗有好感,時不時在辦公室內外暗示他,想跟他交往。無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在米克看來,幸迪“粘乎乎”的行為等同“性騷擾”,便向公司高層告了一狀。
在米克向法庭提交的材料中,米克所謂的“性騷擾”,是指幸迪不分場合,向他告白要嫁給他,要跟他生小孩,還在下班后尾隨他等,但這些行為都是他自己口述,公司雖經過調查,但實在難以取證,不好作出處罰。于是,公司將幸迪調離米克所在的辦公室。
不過,兩人雖然被隔開,但在上海分公司依然同屬一個部門,抬頭不見低頭見。而米克認為,幸迪對他依然有“騷擾”行為。見公司無法按照他的要求辭退幸迪,米克心懷不滿,于是在2009年7月8日通過公司內部網(wǎng)絡,向50多位同事的郵箱發(fā)去“求證”郵件,以類似調查的形式,要求同事作證幸迪有多般騷擾行為,還將幸迪的照片公諸網(wǎng)上。
公司發(fā)覺此事后,于2009年7月10日向米克發(fā)送了紀律處分通知書,以其行為違紀,構成嚴重錯誤為由,決定立即將其解雇。但米克不服,將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恢復勞動關系,并給予工資補償。
最終,法庭認為,米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占用公司的網(wǎng)絡資源私自群發(fā)郵件,聲稱女同事對其“性騷擾”,破壞公司正常工作秩序,對公司制訂的規(guī)章制度存在多重違反,構成嚴重過錯,公司與他解除勞動合同,合法有據(jù),并無不當。
被E-mail “搞死”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于2012年11月9日辭去職務,原因是聯(lián)邦調查局發(fā)現(xiàn)了他跟他的傳記作者寶拉·布洛德威爾的婚外情。
雖然因婚外情下臺不算什么新聞,但這起調查卻不同尋常。FBI最初的報告說,他們認為彼得雷烏斯的個人Gmail(谷歌郵箱)帳戶被盜號,于是對這個賬戶進行了監(jiān)控,并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彼得雷烏斯的婚外情。為什么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會調查彼得雷烏斯的電子郵件?其實彼得雷烏斯并不是這個調查的最初目標。FBI實際上是在調查針對吉爾·凱利的匿名威脅。凱利女士在美國中央司令部的軍事基地幫助組織軍事社交活動。彼得雷烏斯在2008至2010年期間擔任中央司令部司令。凱利在一份聲明中說,她認識彼得雷烏斯和他的家人有五年多時間了。
美聯(lián)社和《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凱利從5月開始收到了“5到10封”匿名電子郵件,于是她聯(lián)系了FBI。FBI很快就推斷出這些電子郵件的發(fā)件人是布洛德威爾。雖然她使用的是一次性電郵地址,但FBI把電子郵件元數(shù)據(jù)(可能是IP地址)跟布洛德威爾住過的酒店和其他地方匹配起來,查出是她發(fā)送了這些匿名郵件。隨后,F(xiàn)BI發(fā)現(xiàn)她用一個單獨的Gmail郵箱跟某人發(fā)送過含有兩性內容的郵件,對方似乎是彼得雷烏斯。
隨后,布洛德威爾承認了這段婚外情并上交了她的電腦,結果FBI發(fā)現(xiàn)電腦中含有其他機密文件。他們懷疑是彼得雷烏斯泄露了這些文件。由幾封騷擾郵件引起的一樁調查似乎牽扯到了嚴重的安全漏洞。雖然不知道確切的進展,但似乎FBI在發(fā)現(xiàn)了這些文件后不露聲色,繼續(xù)調查,并要求與彼得雷烏斯會面。彼得雷烏斯承認了婚外情,但卻否認把這些文件泄露給了布洛德威爾。在11月初,布洛德威爾表示,這些文件來自于其他地方。
調查結論在11月6日呈交到了國家情報總監(jiān)詹姆斯·克拉珀那里,但是在那之前就已經走露了風聲。眾議院多數(shù)黨領袖埃里克·康托爾說,一位“告密者”在10月下旬通過國會議員戴夫·雷切特與他聯(lián)系過,稱“敏感的機密信息可能已被泄露”。
風聲走露給彼得雷烏斯的辭職決定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誰也說不清楚。但詹姆斯·克拉珀的一位發(fā)言人說,克拉珀曾要求彼得雷烏斯在6日請辭,之后克拉珀通知了白宮官員,他們又在8日上午告訴了奧巴馬總統(tǒng),彼得雷烏斯于當天晚些時候提交了辭職申請,奧巴馬9日接受了他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