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萬佛寺的前身石松寺亦名石嵩寺,在閩侯縣南嶼鎮(zhèn)旗山東麓的靈鳳山下,因此初名靈鳳寺。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建寺。紹興四年(1134年),寺僧天石在大巖石上破石植松,幸而成活,稱為異事,所以得名。紹興十年(1140年),寺僧立碑保護(hù)。碑曰:“住山老祖天石,上植松三本,一與寺門立名實;二與山林為標(biāo)致;三與一切人作陰涼。勿剪勿伐,永蔭此山?!北喜⒖淘姟斗ㄕ嫠伞芬皇祝骸百壬w覆巖石,歲寒傲霜雪。深根蟠伏苓,千古飽風(fēng)月?!贝吮畷?,至今仍在,已經(jīng)有近900年的歷史。
石松寺里還有許多寶貴的文物,如大殿后面有一口大石槽,長約2米、寬約1米、高約1.2米,為該寺僧徒誠從舍財而獻(xiàn),題刻有“紹興甲寅年立”字樣?!八谓B興甲寅”為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與天石植松的時間相同??梢娞焓〕质伤聲r確實頗有作為。另一口的石槽在今餐廳前面的天井里,圓形,刻桔瓣狀,直徑約1.5米。沒有紀(jì)年題刻,疑亦為宋紹興間的作品,十分珍貴。
石松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曾經(jīng)重建,明萬歷年間又經(jīng)修葺,1989年閩侯縣人民政府宣布為文物保護(hù)單位,于是“修舊如舊”,煥然一新。
石松寺所處的靈鳳山,為“翠旗名山”的開門第一山。山上有“靈鳳山”、“坐禪室”、“遠(yuǎn)山萬朵碧旋螺,靈源一爪有余波。巍然靜坐神不勞,鳥窠無端拈有毛。”等10余段的摩崖題刻。明代首輔葉向高、禮部尚書曹學(xué) 、太守林春澤、詩人徐兄弟等都曾游山賞景。曹學(xué)佺有詩贊曰:“石與松俱好,名之寺更幽。到門山雨下,面壁峽泉流。法磬隨清慮,看臺自遠(yuǎn)眸。此先無住著,才得稱心游?!保謬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