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不同,在于他不僅掌握了深邃的學問,還具有人格的力量。
人文教育讓人憂心,但這已經不是大學教育所能解決的,因為這是社會性的,是大環(huán)境才能決定的。雖然有時某個小環(huán)境也很重要,比如遇到一個好的老師,就會好得多。
自古以來,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遇到一位好的導師。為什么一個有志向的青年總是夢想到某一個院校去求學?因為那里有他心目中的一位大師。大師的不同,在于他不僅掌握了深邃的學問,還具有人格的力量。他往那兒一坐,就有一種非同凡響的氣質將人吸引?;蛟S只是跟他相處很短的一段時間,他整個生命放射出來的無形能量就會作用于你,讓你久久不能忘懷。
有許多人講過類似的經歷——比如一個很瘦的小老頭,他在海內外很有影響,演講的時候坐在那兒,只一會兒工夫,一種難以言喻的氣氛就籠罩了整個廳堂。他開始講話了,語速不快,道理似乎也不費解,但就是有籠罩力、有穿透力,讓聽眾深深地沉浸其間。
現(xiàn)在不光大學里難尋這樣的人物,就是更高一級的學術場合也很難遇到。
也許我們對教育環(huán)境要求太高,但仔細想想這不過是基本的要求。大學么,總得存有一些杰出的人物??墒怯捎诟鞣N原因,我們不停地折騰,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惡果。有的大學已經沒有威信,校園里吵吵鬧鬧,再也不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場所。那里一切都平平淡淡,上上下下只對物質利益趨之若鶩。還有一些人經常發(fā)出嚇人的尖叫,不做學問,無法讓人尊重。
說到大師,他們即便仍然活著,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問題?,F(xiàn)在有的大學越來越集約化、企業(yè)化、量化標準化、行政化和衙門化——當然他們會自稱為“現(xiàn)代化”,還喜歡說“跟國際接軌”——真是荒唐之至?,F(xiàn)在已經走入了最膚淺的模仿,掌握的是一種“科學飼養(yǎng)法”,竟然在人才教育領域形成了“出品加工一條龍”。
我們的孩子經過刻苦奮斗,最后卻送到了這類地方,這怎么了得?
老牌大學如此,剛建的大學更要命,沒有大樹,簇新的大樓倒蓋了不少。有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不惜重金從四處移栽大樹,一棵樹幾十萬元,還在樹上掛吊瓶點滴營養(yǎng)液讓大樹活下來。他們只想以老樹增加這個學校的肅穆感和歷史感,但即便辛辛苦苦搞成了也無濟于事——不久還會有更多的商販在這里安營扎寨,有許多飯店旅館之類,各種車輛會響著高音喇叭擠成一團。
這與大環(huán)境的教育力、影響力是分不開的。壞的榜樣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以前之所以能培養(yǎng)出那么多讓人景仰的人物,就是因為社會風氣不同、大環(huán)境不同,再加上有大師的身影——人們都敬畏他們、羨慕他們、模仿和學習他們。他們不僅有豐厚的知識,還有知識給予的那種氣度和魅力,有風骨,是這些合在一起感召著我們。
一個環(huán)境中,當君子不得不潛伏起來,小人也就通行四方了。于是許多地方早就不是事業(yè)的競賽,直接就是“小人競賽”。卑鄙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獲取最大的利益,君子先是憤怒,然后是無言,到最后也只好潛伏起來了。
講到這里,我們心里未免有些過于沉重。
但是我們的道理歸結到哪里才好?仍然還是要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正是人類的韌性,我們一代一代都依靠這韌性生存和奮斗著。因為說到底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摘自《渤海早報》201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