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課堂應該是高效率、高收益的課堂,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最小的投入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智慧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收獲和啟迪。所 以 衡 量 一 堂 課 效 率 的 高 低 ,不 但 要 看 學 生 是 否 掌 握 了,而 且 要 看 學 生 是 怎 樣 掌 握 的 ,是 教 師 灌 輸 的,還 是 學 生 自 學 掌 握 的,這 兩 者 有 著 本 質 的 區(qū) 別??傊?,打造高效課堂是一場持久戰(zhàn)。要想贏得勝利,決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既要有“三心”:愛心、耐心和恒心;又要做到“二益”,即有益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有益于學校長遠的發(fā)展。
【關鍵詞】先教后練 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 高效課堂
最近幾年,我負責主持了甘肅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下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的研究,通過對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跟蹤觀察和隨訪,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不論使用何種教學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是“先學后教”和“先教后練”。并且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目前大部分教師都在使用“先教后練”的方法上課。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師有一個基本假設:今天是新授課,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我要從最基本概念開始講起。例如:有一位教師在講數(shù)學例題時,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講例題,講完了就出幾道題讓學生練,上完了課學生也沒有翻開書。我就問這位教師為什么不讓學生看書?他說書上例題每一步都很清楚,連答案都有,學生看會了就不認真聽講了,有的學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難以深入。這 位 教 師 的 回 答 讓我 陷 入沉 思,什么是“會”?學生看明白了不一定會,能夠寫出來、能夠給別人講明白才是“會”。難道學生真的是一無所知嗎?教師讓學生自己看書了嗎,如果教師沒給學生自學的機會,怎么就知道學生自己看不懂?
由此引發(fā)了我的思考:怎樣才算高效課堂?從理論上講,高效課堂應該是高效率、高收益的課堂,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最小的投入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智慧等方面得到最大的收獲和啟迪。所以衡量一堂課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學生是否掌握了,而且要看學生是怎樣掌握的?是教師灌輸?shù)?,還是學生自學掌握的,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在理解高效課堂真正的含義之后,我又在思考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從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fā),遵從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提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先學是在課堂上學,老師開講前,學生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自我實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后教指在先學的基礎上就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相互實踐、相互探究、相互學習。課堂上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放手給學生自學②學生不會的小組討論學③老師需要解決的是那些共性的、有規(guī)律的問題。做到“不學不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學相長”,從而打造一個師生共生、共學、共贏的課堂。“先學”的實質就是讓教師盡量少講或不講,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最大的好處是暴露了學生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讓教師最早最準確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從而進行二次備課、三次備課?!昂蠼獭钡膶嵸|就是引導學生由實踐上升為理論認識,學生自學能解決的問題就要讓學生自學,不會的可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實在不會的教師再加以點撥。教師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讓學生學會與會學,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課堂中學生回答錯了不要緊,教師可以糾正,就“怕”學生不發(fā)言,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學與說的機會,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怕’趕出教室。通過我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不敢發(fā)言的最主要原因不是題目有難度,而是課堂上缺乏一種安全信任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無論課上課下都要尊重學生,不嘲笑挖苦學生,對學生坦誠相待,持之以恒。當堂訓練即在課堂上為達成目標所做的訓練。集中有序的課上訓練,效果遠大于課后作業(yè),所以切記:前忙萬忙,一定要做到當堂訓練。 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進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的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yè)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從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目標實現(xiàn)的問題。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果是因為教師對課標和課本學習研究不足,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第三、教師備課中,要加強備學生。不少教師在備課時,教學內容準備的近乎完美,而在備學生方面卻有待改善和提高。教師只有研究透徹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了解自己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真正的面對全體學生,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效率。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注意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要有價值,有啟發(fā)性,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五、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以免學生還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要有具體的時間限制和目標要求,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閱讀與交流,這樣課堂有效性會大打折扣。而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所預備
總之,打造高效課堂是一場持久戰(zhàn)。要想贏得勝利,決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要有“三心”:愛心、耐心和恒心;要做到“二益”,即有益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有益于學校長遠的發(fā)展。我總結為:“三心”之道促高效;“二益”之中求發(fā)展。最后送給大家兩句話,與各位同仁共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浪淘沙,歷練時代英才。我們在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潛能的同時,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惟其如此,才能與時俱進,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21世紀創(chuàng)新型人才開創(chuàng)和諧共贏的局面!
課題批號BY[2014]G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