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強調讓政治課回歸生活,倡導生活化的政治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發(fā)展,還能讓其品味到政治理論的精妙,從而指導實際生活。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學;生活
俗話說:“理論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樹常青”。學生的學習只有置身于真實背景中,用理論指導實踐,對學生來說才有意義,而這里的真實背景就是學生的實際生活。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倡導讓政治課回歸生活,實現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就印證了這個道理,充分說明了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讓“生活化”理念貫穿整個政治課堂教學中,讓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廣大高中政治教師為之探索和奮斗的目標。筆者對此問題做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改變傳統備課觀念。從熟悉的生活背景著手引入教學知識
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教育過程中,只有當外部的教育因素觸及內在的精神需求時,才能使受教育者處于一種積極的接受狀態(tài),從而產生良性的內化過程。正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受教育者的最好刺激則是其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實際需要著手,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去準備教學,這樣,政治課堂才會有吸引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的參與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生活是一個大舞臺,教師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養(yǎng)成多聽、多看、多記的習慣,因為生活中的時事及熱點問題都是學生所熟知的,引導學生用這些熟悉的生活素材去理解抽象的道理將會形象、生動、便于理解,也會促使學生主動探求,深入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筆者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備課中,就設計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前分組調查。①本市居民的消費觀念和他們的消費狀況;②當前市場上新產品的供求狀況;③銀行信貸消費的有無與信貸消費情況;④班內同學的消費情況和消費心理。有了這些調查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從而讓學生在對自己第一手資料的分析中理解“什么是正確消費觀”、“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等問題。這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使他們在更深層次上理解黨和政府擴大內需方針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還比如,筆者在講授“價值規(guī)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時,就選取了近年來本地中秋節(jié)前后月餅的價格變化以及情人節(jié)玫瑰花價格等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進行引入。這樣學生內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發(fā)起來,進而主動分析供求和價格之間的關系。他們在教學中體會到了經濟常識就在身邊,學習效果自然也好。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政治課堂中融入生活情景教學和探究教學
政治教學生活化就要求教師改革傳統的授課方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增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合理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探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在情景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營造一種“亦課堂亦生活”的課堂氣氛。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用生活的實例展現出來,讓學生們親自感受某一事件并獲得相應的認知。例如,在講授“簽訂勞動合同,維護自身權益”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活動,讓同學們來模擬簽訂勞動合同書。學生通過查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資料,對簽訂合同的流程與注意事項等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介紹勞動合同的格式、簽訂程序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白行書寫勞動合同書。待學生完成后,師生可以一起來評價大家的“作品”,并評選出最規(guī)范的勞動合同書供大家學習。
而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為學生設置問題,啟發(fā)他們思考與探究,從而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探究。這樣不僅可以深入的習得科學知識,同時也增強了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了“價值規(guī)律”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就可以結合當前“食用油漲價”的事件,讓學生去超市調查食用油市場,看看不同品牌、不同包裝的食用油在市場上價格的不同,從而反思其價格差距的深層次原因。通過調查,學生們針對這一經濟現象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就會對價值規(guī)律有一個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三、重視學生的課后踐行。增強學生對生活感受的體驗性
學習的目的不在于解釋生活,而在于改變生活,踐行生活,體驗生活,這才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關鍵所在。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就為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讓學生真正自主感悟、踐行生活,教師可讓學生言簡意賅地談談本堂課的學習收獲與探究啟示,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什么樣的新認識和新收獲,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的成長。可見,學生踐行環(huán)節(jié)主要實現的是新課程“知行統一”方面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這一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調查本地某河流水質變差的原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再把學生的生活經驗遷移到對教材知識的學習上來。同時,通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樹立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兩型社會”的生活理念。
總之,政治教學生活化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政治課生命力的重要體現。在“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課堂變成了學生探索知識、體驗生活的窗口,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才會有所收獲,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小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5,(13)。
[2]劉煥林,教學中如何發(fā)揮“生活”的作用[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9)。
[3]黃立杰,教學之源在生活——談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雜志,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