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皮亞杰從認知的角度提倡在學校中展開合作活動,認為通過孩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更迅速的掌握知識,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討論問題,可以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判定如何才能搭成三角形,引導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測、小組合作(操作驗證、修改完善、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最終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中三邊之間的這一特殊關系?!娟P鍵詞】小組合作
交流
相互作用 心理學家多伊奇從動機的角度指出,在團體合作中合作型目標構建使團體成員之間的交往更為頻繁,他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每一名成員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員所接納,因此,使得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為積極,成就水平也提高的更快。皮亞杰則從認知的角度提倡在學校中展開合作活動,認為通過孩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更迅速的掌握知識,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討論問題,可以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教育學家認為,一個人在校的學習方式,應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內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之一。必須看到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組織教學應是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學生合作,讓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相互影響、相互啟發(fā),在學生主動參與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能力的提高,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實基礎。由是觀之,走合作學習之路,構建合作學習模式,已成了21世紀培養(yǎng)人才的要求。我在《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小組合作活動為基礎,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滲透新課師:今天我們打開課本的82頁來認識一位小朋友——小明,你們看,他在干什么?生:他去上學。師:小明從家到學校有幾條路線?(觀察后指名說)生:3條。師:小明今天想快一點去學校走哪一條路最近?(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然后指名說)生:走中間哪一條路最近。師:為什么呢?誰來說一下自己的理由?生:我量出來的這條路近。生:直走進,拐彎走遠。生:我們以前學過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是用測量的方法知道的,有的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的是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但是生活中的這些路線我們是不可能用尺子去量出他的長度的,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師:下面我們就用數(shù)學的眼光、數(shù)學知識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從小明到郵局再到學校近似于一個什么圖形呢?生:三角形。師:那中間這條路線是三角形的一條邊,走旁邊的路線實際是三角形另外兩條邊的和。根據(jù)大家的判斷,走過的三角形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條邊長。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系呢?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1、實驗一:從準備好的小棒中任意取出三根擺一個三角形,觀觀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討論結果。生:能。生:不能。師:有的同學用三根小棒擺成了一個三角形,而有的同學沒有,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們就對這兩種情況做一個深入的研究。2、實驗二:進一步研究在什么情況下能組成三角形?(1)從小棒中任意拿出三根,看觀能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把能擺成三角形和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分別填寫在表格實驗內。(小組合作完成表格)(2)匯報實驗結果(3)分析探究:師:觀察自己的實驗表格,說一說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邊有什么關系?是不是只要有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都能組成三角形?師:現(xiàn)在你們算一下任意兩邊的和與第三邊的大小關系?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一下,每個小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生: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不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小于第三邊。(4)小結: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5)是不是每一個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呢?請你們自己擺三角形來驗證一下。(6)交流驗證結果。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體現(xiàn)1、以小組活動為基礎,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學習數(shù)學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改變了“教師重講知識、學生輕聽知識”的模式,而是改為教師指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作為目的,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落實,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之內容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個內容,它是在熟悉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力求從實驗入手,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判定如何才能搭成三角形,引導學生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測、小組合作(操作驗證、修改完善、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最終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中三邊之間的這一特殊關系。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既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操作經(jīng)驗和研究方法。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合作學習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學習時,首先應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學生動口、動手,學困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是直接從好學生那獲得信息。合作學習要給所有的學生,特別是給學困生提供動腦思考、進步的機會,以使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交流有兩種情形,一是小組成員間的交流,一是小組間的交流。前者是小組成員在獨立思考獲取個人想法后在小組內闡述各自觀點,與人傾聽,對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研究。后者是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請其它小組幫助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的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得到培養(yǎng)。自然界有一種現(xiàn)象叫做“共生效應”,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長得很矮小,而眾多同類作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合作學習正是要建立這樣的“共生圈”,讓學生懂得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懂得完成任何一個目標都需要共同協(xié)作,個人與個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均是如此。目前,教學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必須充分認識到時代特點和趨勢,切實行動起來,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合作能力,能適應新世紀,適應當前我國需要的人才,讓教育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