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而讓學生“樂之”尤為重要。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足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也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如何改進語文教學,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愛讀書 愛語文 培養(yǎng)興趣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泵看巫x到這個句子的時候,心底總是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這真是一種至高至美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應追尋?!焙脮甜B(yǎng)人哪。不是么?“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闭嫘南M恳晃粚W生都能愛讀書,讀好書。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愛讀書,愛語文呢?
首先,我們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通過閱讀優(yōu)秀詩文,閱讀經典著作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我相信一位出口成章且優(yōu)雅知性的教師,是斷然不會培養(yǎng)出言語粗俗,行事詭異的學生的。
其次,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而讓學生“樂之”尤為重要。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弊阋姟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也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如何改進語文教學,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讓“說”豐富學生的思維世界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的說話……”,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說”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應善于激發(fā)學生多“說”,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活躍學生思維。我在上《第一次真好》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將課本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大量去說。如有學生說:第一次滑冰、第一次騎車、第一次旅游等感受第一次的新鮮、刺激、使人回味無窮……我及時對說得好的學生給予鼓勵,使學生積極展現自我,非常活躍,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理解了課文。又如學習《春天》這篇文章時,我設計了一些語文活動,先讓同學們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品析文章,然后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說。如鑒賞式的說:我最喜歡的一個畫面、一種聲音、一種氣氛、一種感覺等;補白式的說:春天里的人、草地上的人、風中的人、雨中的人等;概括地說:充滿感情的說……在說的過程中廣泛地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學生看、聽、想、說,完成一整套思維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訓練思維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讓“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本身就是一種審美活動,朗讀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實踐朗讀決不能停留在讀準字音、讀順文句、背誦文段等環(huán)節(jié),在這些層面上要盡可能調動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讓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讀鋪設一座通向作品深層美感的橋梁。
例如,教學蒲松齡的文言文《山市》時,就要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文言文學習對初中生來說是難點,要避免講得太細太雜、字字落實。能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能流暢朗讀體會句義就行,但文中四字結構的詞不僅要讀而且要品。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口述而創(chuàng)作的,寫得非常逼真,恍若仙境,要讓學生能充分的讀。從字正腔圓的認讀到抑揚頓挫的朗讀,到情感復現的唱讀,到情感激蕩的涵詠,通過讀體會和獲得古文的美感。
在朗讀時,還可根據不同課文的需要,采取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形式,恰當的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如不同的分組方式朗讀,配樂朗讀,接力朗讀,主題朗誦會等,在朗讀過程中要對學生做出鼓勵性的評價,要讓人人都樂意去讀,讓朗讀真正成為學生再現自我、抒發(fā)情感的舞臺。
三、讓“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學生有了讀的興趣,就能通過讀大量積累知識,通過讀培養(yǎng)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讀提高語文能力。學生有了說的興趣,就能主動去看、去聽、去想、去說,說得越多,思維越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就隨之提高。有了讀和說的積累,學生的筆下便有了內容,正如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痹诖嘶A上,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寫作,做到言之有物,有感而發(fā)。如教學《第一次真好》后,學生把課堂上說的寫下來,便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學生也不會有“茶壺里裝餃子——倒不出”的苦悶了。再如《漫游語文世界》這節(jié)綜合訓練課上,教師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廣告、口語薈萃、校園風、街頭巷尾語言等在課堂上一一展現,使學生掌握了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溝通了課堂內外,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于是在寫“生活處處有語文”這篇文章時就有內容可寫。如有學生在作文中寫到:坐“的”去文化路,“的”就是出租車。還有一個學生寫到:春天看見樹上長了新芽,想在媽媽面前表現,于是說,樹上吐出新芽,自認為“吐”字運用得好,但媽媽卻說,樹爆新芽了。媽媽的“爆”字用得比她好,于是她從媽媽口中學到了語文知識等。這樣,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感受到寫作文也就是寫生活,寫作就不會感到為難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寫作激情才能得到激發(fā),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就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