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高中歷史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察,在這樣的命題背景下,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程復習方法稍顯不足。本文對歷史復習策略進行了新的探討,旨在為高中歷史復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復習 策略探討
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程復習方法具有時間緊、容量大、占用時間長等眾多缺點,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歷史素養(yǎng)。而歷史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近年的考察內(nèi)容也逐漸綜合化,因此,調(diào)整復習方法,提升復習效果變得尤為重要。
1.夯實基礎,把握命題角度
高中歷史課程的復習通常分為三輪,以復習章節(jié)知識點為主的一輪復習,系統(tǒng)化知識結構的二輪復習,以及反復訓練,回歸教材的三輪復習。夯實基礎知識是高中歷史復習的最主要目的,只有將基礎夯實,才能真正提高復習效率。例如,在進行“十月革命”有關知識點的復習時,如果按照原有的知識體系提綱進行復習,收效較小,此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復習課程:先讓學生講出十月革命的意義,三個開創(chuàng),然后再根據(jù)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對疑難考點與重點進行講解,之后聯(lián)系空想社會主義,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等對考點進行橫向聯(lián)系,最后,聯(lián)系實際進行拓展性的運用,讓學生真正掌握這個知識點。
把握命題思路,可以讓歷史復習更加具有針對性。第一,明確考什么??忌闹R記憶范圍是存在一定限度的,如果硬性要求學生記住所有知識點,有些不切實際。以十月革命為例,十月革命的命題角度通常為概念的內(nèi)涵、本質(zhì)或特點入手,也會考察其條件、起因影響以及其中的歷史規(guī)律以及發(fā)展趨勢等,有時候也會以靈活的命題方式出現(xiàn),例如,對于十月革命的認識、評價等。學生了解了知識點的考察角度,也就不會在復習時茫然無措。
2.合理整合,理清復習思路
2.1確定階段,形成框架
階段性不明確是學生歷史復習的一大障礙。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存在,清晰的階段劃分有助于學生歷史框架的形成,將繁雜的歷史知識點合理歸納劃分。例如,與隋唐時期相比較而言,宋元時期的商品經(jīng)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市民階層擴大,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興盛,交子開始使用,這些都是隋唐時期不可能出現(xiàn)的景象。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jù)歷史階段劃分復習專題,幫助學生全面清晰的理解歷史脈絡。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學生也應當進行自主的知識整理,并進行整合遷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總結規(guī)律,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復習效果。
2.2梳理史實,理清線索
歷史學科所有的結論以及論點都建立在豐富詳實的史實之上,如果學生不能對所學史實擁有全面系統(tǒng)的掌握,就無法進行分析以及拓展性的思考。高中歷史課本的編寫采用的是專題式、模塊化的方式,以學生扎實掌握了初中歷史知識為前提。但是,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其初中歷史知識的掌握并不到位,這給其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復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例如史實記不清楚,事件性質(zhì)不明朗,有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朝代錯位的狀況。梳理史實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化歷史概念,準確歸位史實。
例如,教師要為學生梳理明朝的內(nèi)閣制度與現(xiàn)代的資本主義內(nèi)閣制之間的史實,幫助學生區(qū)分兩個完全不同的制度,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內(nèi)閣制是議會政治的產(chǎn)物,而明代的內(nèi)閣更多的則是皇帝的秘書廳。近年來高考題也關注了史實的梳理,例如2009年的浙江卷選擇題第16題:關于明代內(nèi)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明太祖罷黜丞相職務,設立內(nèi)閣;B.內(nèi)閣成員地位與權勢有過提高;C.內(nèi)閣正式成為統(tǒng)率六部百司的機構;D.司禮監(jiān)最終取代內(nèi)閣。
2.3歸納學法,提升能力
傳統(tǒng)高三的復習模式基本為學生課堂記錄,課下記憶背誦。學生對于歷史的感悟等是以教師對于歷史的感悟作為基礎的,很少進行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整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整體性的思考,形成自身關于歷史知識的感悟。通過對于歷史史實的辨析,對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史帶論,進行獨立思考。學法的不斷滲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從微觀走向宏觀,從知識走向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鑒別意識,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歷史背景等,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擁有感受,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這樣的復習方法也有利于將復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當然,情境的設置必須忠于歷史,不能虛構情境,歪曲歷史,否則會造成學生的歷史感缺失甚至產(chǎn)生對歷史的誤讀。
3.拓展訓練,關注社會熱點
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課本知識,也要進行必要的拓展訓練。歷史常識是歷史學習必不可少的,很多地方的高考試卷都在對歷史常識的考察進行積極嘗試。例如2009年浙江省的文綜試卷就針對隸書展開了考察。近年高考題也愈發(fā)重視史料解讀,增強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完善學生的史料意識對于提升學生的復習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策略外,高中歷史課程的復習還應當一新的史觀統(tǒng)領復習全局,以包括學生為本、重整教材、注重效率、落實細節(jié)等在內(nèi)的新的復習觀念貫穿整個復習過程。
【參考文獻】
[1]馬永松. 淺談高中歷史復習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2):91-92.
[2]季洪彥. 立足基礎 整合多元 突出實效——2012屆高三歷史沖刺復習策略[J].新高考:政史地, 2012,(7):67-68.
[3]楊偉. 高中歷史有效復習策略的分析[J]. 文理導航(下旬), 2012,(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