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執(zhí)行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給我國小學的語文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因此為了能夠進一步地對教育機制進行優(yōu)化,轉變現在年輕人冷漠的態(tài)度,小學的語文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生命意識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生命意識,豐富學生的生活。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在小學語文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點培養(yǎng)的建議,對相關的小學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教育 語文學習 生命意識
每一個具有生命意識的個體在對生活進行理解的時候,不但包括了珍惜自己的生命意識,同樣也包括了珍惜他人的生命意識,因此尊重生命意識、關愛生命意識不但是人類進行生存的重要意義,同樣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了人類對正義等追求,是人類文明的終極意義所在。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對不同學生的生活經歷都給予適當的關注,提高生命教育的深度,促進學生生命意識的全面提高。
一、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生命意識教育的欠缺由來已久,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學的語文教師只有充分的認識到這些原因,才能夠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提升對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水平。
(一)教師對生命意識的理解有誤區(qū)
在傳統的生命教育之中,教師更多的是注重對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培養(yǎng),并不是將生命本身的分量放在教育的核心,這就使得小學生普遍不會認為活著就是幸福,使得他們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有時甚至是因為老師的一個眼神或者是父母的一句批評。
(二)社會生命意識淡薄
造成社會整體的生命意識淡薄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傳統文化觀念中生命意識的缺失對兒童造成的影響,此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一些消極和落后的思想也對我國的少年兒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社會的其他方面也會對少兒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恐怖玩具就會對我國小學生的生命意識產生一定的侵蝕,格斗游戲會降低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不利于對學生健康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社會上的情感氛圍也是影響小學生生命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對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的教育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制約,因此長期以來教師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人文關懷的培養(yǎng),沒有將學生真正地引入到生命的領域,沒有重視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理性的探索。由于少年兒童缺乏了對生命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缺乏了對生命過程的思考,因此他們難以體會到生命的樂趣,難以真正地體會到生命的意義。這就造成了一些學生不尊重其他人生命的現象。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建議
(一)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由于語文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因此基本的要素就是進行語言的教學,其中包括了對教材中單詞和句子的講解,這些素材并不是簡單的文本意義的拼湊,而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很多的詩歌,每一首詩歌都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哲理,蘊含著生命的本質。雖然語言描述得十分得簡潔,但是卻可以表達出十分生動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對于生活的激情,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
(二)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當前造成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生命意識培養(yǎng)的缺失主要原因就是人性的缺乏,針對當前這種教育的現狀,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刻的加以認識,從而努力地構建起對話的平臺,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生命的價值以及生命的意義。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可以說是生命的平等對話,這一個過程是教師同學生以及作品之間的一次對話。因此教師通過對教材中優(yōu)秀的文章的教學和講解,可以進一步地鼓勵學生來展現自己,從而實現一體化的對話模式。
此外,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可以說是學生對生活進行關注和感受的一個過程,充分的體現出了生命教育的價值,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發(fā)現進行生命意識培養(yǎng)的素材,從而塑造學生堅強和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激發(fā)出學生的生命意識。
(三)提升學生的生命精神
精神生命的核心和本質就是進行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可以為人類的未來帶來無限的可能,因此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人和生命的本身進行清醒的認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健康和自由的成長。促進學生精神生命的全面提升,促進他們內在本質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的語文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還要對學生的精神生活加以重視和關注,積極地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生命的意義,不但要傳授給學生語文的基本知識,還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寶貴和價值。
此外教師應該給學生關心和愛護,使得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在愛下成長,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不同學生的優(yōu)勢,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用真誠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尊重學生是感受,充分的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深入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內心世界,使得語文知識能夠流動起來,提升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水平,促進培養(yǎng)方式的豐富和多樣。
結語:
綜上所述,現在的少年兒童是孤獨的,他們在心靈上比較空虛,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寶貴,所以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進行一定的反思,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廣泛地培養(yǎng)起學生的生命意識。由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同生命教育的學科最為接近,因此語文教育肩負著生命教育的使命,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生命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春東.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途徑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07).
[2]余忠偉.生命教育:語文教學的另一視角[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2).
[3]范金剛,丁芳芳.深挖教材資源,創(chuàng)新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20).
[4]蔡明杰,徐小惠.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探析[J].小學時代(教師版). 2009(07).
[5]莊亞楠.關于中小學生命教育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