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應麟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一切景語皆情語?!惫诺湓姼璨煌夂鯇懢昂褪闱椋b賞詩歌自然也圍繞著詩歌的景和詩歌的情。
平時做古典詩歌鑒賞題時,經(jīng)常見到這樣一類問題:(一)你認為這首詩寫景優(yōu)勝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二)這首詩在寫景方面有哪些特點;(三)這首詩是如何描寫春色的;(四)試從“靜”“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等等。以上問題問法不同,但都是要求對詩歌寫景特色做賞析,可從以下角度鑒賞詩歌的寫景特色:
一、從描寫景物的角度賞析
不同詩歌寫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間順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繪,有的則從人物感覺的角度去描寫景物。在鑒賞詩歌時,讀出這些角度,就能讀懂詩歌寫景的特色。
(一)空間角度。
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高低、上下、內(nèi)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
如,周德清的《〔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边@首散曲一句一景:一二句寫萬里長江宛如平鋪著的一條白色綢帶,淮山點點愈加青翠,是遠景;三四句寫幾片江帆疾飛如箭,千尺山泉直瀉如電,是近景。接下來由地面到天空:由前四句關(guān)于長江、淮山、江帆、山泉等地面景物的描寫轉(zhuǎn)到后三句的晚云、新月、塞鴻等天空景物的描寫。
(二)色彩角度。
詩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就收到詩中有畫的效果,鑒賞時可以從景物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景特色。
如,王維的《田園樂》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詩,紅綠相映,色彩分明,讓人聯(lián)想到一夜春雨過后鮮艷的桃花盛開,碧綠的柳絲籠罩在若有若無的水煙之中的迷人景象。
(三)感覺角度。
詩歌中作者寫景,往往從自身的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去寫,這就要求在賞析時,把詩人所見、所聞、所感的內(nèi)容品析到位。
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钡谝痪涓械健棒勒砝洹闭f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皬鸵姶皯裘鳌?,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耙股钪┲?,時聞折竹聲?!边@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寫出雪夜的寧靜。
二、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
詩人寫景時,除安排順序外,總要運用一些表現(xiàn)手法。最常見的,如,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這些手法在鑒賞詩歌時需要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如,元代倪瓚的小令《小桃紅 秋江》:“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眼底離愁數(shù)行雁。雪晴天,綠蘋紅蓼參差見。吳歌蕩槳,一聲哀怨,驚起白鷗眠。”這首小令,頭兩句寫出江面水影浩白如絹,屬靜景描寫,最后三句“吳歌蕩槳,一聲哀怨,驚起白鷗眠”,則顯出動景,首尾動靜呼應,和諧統(tǒng)一。這首小令描繪了意境幽遠的秋水景色,讀來如同欣賞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
三、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
寫景詩句中會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夸張、設問、反問等。這些修辭,不僅能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作者的感情,也能使詩歌語句整齊,體現(xiàn)音樂美。
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比木鋵懗踉律?,涼露下降,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珍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
當然,欣賞詩歌寫景的角度還有其他方面。無論從哪種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詩中描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二是作者運用哪些表達技巧寫景的,這些技巧的效果怎樣;三是作者借這些景物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方面都必須具體闡述,才能規(guī)范恰當?shù)鼗卮饐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