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準高三的孩子們紛紛轉化身份,義無返顧地走向了高三這座孤閉的城里。我也難免文藝矯情,回到昔日高三教學樓旁,望著他們的笑臉,感嘆自己來路的艱辛與不易。他們結伴隨行,看不出疲憊。我也恍惚記起高三的冬天,在鋪滿霧氣的窗戶玻璃上寫下心儀大學的縮寫、寫下sodagreen的演唱會、寫下廈門,刷卷時抬起頭看,便覺得生活充滿了動力。這是一種類似小確幸的心理,是對未知未來的期待,是我們在疲憊生活里握在手中的英雄夢想。
暑假整理試卷書本時也發(fā)現了高三的另一種色彩。早操時總愛幻想暑假的清晨可以不那么趕,可以悠閑地吃完早餐然后讀一本書;語文課上翻譯古文寫詩詞鑒賞題的時候總覺得這題的標準答案太過造作,詩人一定不是這么想的;數學課上面對反反復復做過幾十遍的數學題時總愛安慰自己熬過了高考就可以自己去學新的高數啦;晚自習下課,會拉著同桌去操場上看星星看月亮然后在鈴聲響起時狂奔回班上進行下一場考試;還有晚上回家學習結束后總愛寫一張明信片,寄給遠方。
這樣的高三是不是很愜意,很文藝?其實每個人都在用著不同的方式度過相同的高三。我喜歡早讀課上對著窗外升起的太陽讀課文,喜歡自習課上安靜下來時偶爾冒出個夢想,喜歡晚自習時刷數學卷幻想遠方,喜歡總結完一份試卷帶來的滿滿成就感。這些小小的瞬間都轉化為了大大的動力,支撐我在看不見來路也看不見未來的高三奔跑。
被這些細碎美好填充的,其實是眾人眼里最黑暗的高三。機械地上學放學,周而復始的一周又一周,無數次的月考周練,刷掉的一套又一套的試卷。同桌對我那種刷掉一套試卷好像得到一份大禮包般的喜悅感覺到不可思議,她問我為何每天那么元氣十足?我想,是因為想去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是的,想去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我是個十足的吃貨,可是我在家鄉(xiāng)的這座安靜小城里只能吃到最普通的小吃,那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怎么辦?我喜歡旅行,可是現在只能跟著旅行團哼哧哼哧地趕景點,那我最想要的自助游怎么辦?我喜歡閱讀,可是現在只能局限在課本上,那我想要的自由閱讀怎么辦?我喜歡和各種人聊天,可是現在的圈子這么小,那我想要那種五湖四海皆基友的未來怎么辦?只有不斷奔跑,才可以自己獨立實現這些吧。
范范那首被熱血青年唱爛了的《最初的夢想》我還是很喜歡。那些英雄夢想就像是一個個泡泡糖,你可以看見它的色彩繽紛,可以感覺到它的香氣,就算最終實現不了又能怎樣呢?它帶給你的美好,能夠繽紛你整個季節(jié)。
去年十一月,我用了一星期準備自主招生的報名資料,寫自薦信,打印資料,學校蓋章,寄出。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忙碌著,等到EMS寄出的那一刻,覺得就算落選也值得,畢竟這個過程有很多美好。兩周后,收到筆試通知。第二天,奔赴上海參加集訓準備考試。孤身在上海呆兩周,大年三十下午奔波回家。今年三月,參加筆試前想起了在上海沒有課的晚上出去逛看見的璀璨燈火,熱愛的城市給我的高三添上了一筆最美的色彩。今年六月,高考。七月,查到錄取通知,是個離安徽很遠的南方城市,我的那些吃貨夢旅行夢終于有了自己的落腳處。八月,開始了廈門的自助旅行。
愿你們也有自己的英雄夢想,關于理想,關于愛情,可以伴隨著我們,無畏前行,在俗世里獲得平凡的幸福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