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看黨風,黨風首先看領導干部的作風及其家風。我們黨歷來要求領導干部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搞好家風建設。在這方面,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們倡導的一代優(yōu)良家風,以及其中蘊含的治家理念,早已成為我們黨和國家有口皆碑的佳話,值得我們品味和弘揚。
毛澤東: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zhì)
毛澤東不僅嚴于律己,而且嚴于律子。他雖然對子女疼愛有加,但絕不嬌慣,而是要求他們學會“夾著尾巴做人”。在教育子女問題上,他十分喜歡《觸 說趙太后》一文。此文在深刻分析眾多諸侯王國沒有一個子孫三世保住王位的原因時,認為“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特別推薦此文,說:“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zhì)?!泵珴蓶|從歷史事件中獲得啟發(fā),提醒全黨要關(guān)心子女的教育問題。
李訥是毛澤東最小的女兒,毛澤東對她的教育格外嚴格。中學時代的李訥,讀的是實驗中學,干部子弟比較集中,但是,上了大學之后,身邊都是一些普通群眾的子弟,這對她的幫助很大,因為毛澤東一再嚴格要求她,不要特殊化,不要自以為是,不要驕傲,但她身上還是多多少少有這些東西。正好,大學有一門課講到《莊子·秋水篇》,這篇寓言記述了自高自大的河伯與虛懷若谷的北海神之間的對話。河伯在對話中,意識到了自己的狹隘和淺薄。李訥讀后,思想上很有觸動,她覺得自己挺像河伯的,應該徹底地改變這一切,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于是,她給毛澤東寫信匯報了自己讀《莊子·秋水篇》的體會。毛澤東看后,深為女兒的進步感到高興。1963年1月4日,他給李訥回信予以鼓勵。信是這樣寫的:“李訥娃:剛發(fā)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無極。你痛苦、憂傷,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憂傷,表示你認真想事,爭上游、鼓干勁,一定可以轉(zhuǎn)到翹尾巴、自以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動權(quán)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沒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這就好了,這是大學比中學的好處。中學也有兩種人,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孩子;有嬌生慣養(yǎng)的所謂干部子弟,你就吃了這個虧?,F(xiàn)在好了,干部子弟(翹尾巴的)吃不開了,尾巴翹不成了,痛苦來了,改變態(tài)度也就來了,這就好了。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毛澤東的信,誠懇、真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李訥等干部子弟的毛病。李訥在給毛澤東的復信中,再次進行自我批評,并決心痛改缺點,振奮精神。1月15日,毛澤東又給李訥回信:“信收到,極高興。大有起色,大有壯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評,大有痛苦、傷心,都是極好的。你從此站立起來了。因此我極為念你,為你祝賀。讀淺,不急,合群,開朗,多與同學們多談,交心,學人之長,克己之短,大有可為?!痹诿珴蓶|的嚴格要求下,李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無論在政治思想,還是在作風品格方面,都產(chǎn)生了不小進步。許多年后,當李訥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仍然記得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經(jīng)過這個以后,我開始在思想上覺得父親說得真是對,我要按他的教導作,精神上也比較開朗了,和大家還處得很好。我覺得父親對我的鼓勵是最好的鞭策,他從來都是嚴格要求我們,不要特殊,不要驕嬌二氣,不要自以為是,但是真正觸動我是在大學這一段。”
周恩來: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有人曾用這樣一首詩贊美周恩來的高尚品德:“無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钡拇_,周恩來在“無私”和“不矜”上,為我們展現(xiàn)了他的家風美德。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不少故鄉(xiāng)親友給身為總理的周恩來寫信,要求進京做事,在新政府里謀得一官半職。周恩來十分反感這種任人唯親的腐朽作風,認為新社會不能搞舊社會的裙帶關(guān)系。為此,他專門召集身邊親友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并定下了著名的“十條家規(guī)”: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許請客送禮;六、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七、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八、生活要艱苦樸素;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guān)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這十條家規(guī)是周恩來崇高品德風范的真實寫照。他是這樣定的,也是這樣執(zhí)行的。侄兒周爾輝的父親是烈士,周恩來將其接到北京撫養(yǎng)。當時北京辦有干部子弟學校,是專門培養(yǎng)烈士、高級干部子女的。但周恩來沒有讓周爾輝上這樣的學校,而是讓他到普通的二十六中學住校學習,還特意囑咐無論是領導談話、填寫表格,還是同學交往,千萬不要說出與他的這層關(guān)系。后來,周爾輝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1961年結(jié)婚,學院領導幫助他解決了夫妻分居的難題,把他愛人從江蘇淮安調(diào)到學院子弟小學任教。周恩來知道后批評道:“這幾年遭受自然災害,中央調(diào)整國民經(jīng)濟,北京市大量壓縮人口,國務院也正在下放、壓縮人員,你們?yōu)槭裁锤闾厥饣?,不帶頭執(zhí)行?”鄧穎超也從一邊給侄兒、侄媳做工作:“伯伯是抓壓縮城市人口工作的,他要帶頭執(zhí)行這項政策。”在周恩來夫婦的耐心說服下,侄兒、侄媳一起調(diào)回了淮安工作。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親友中有人想到大城市工作,有人想讓周恩來給安排一份較好的工作。但周恩來總是耐心說服他們,或委托秘書寫信勸告他們:“一切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在新中國的任何地方從事不同的工作,其生活都是幸福的,都是有前途的?!?/p>
劉少奇:要有為人民而學習,為人民而工作的觀點,還要取得人民對你的信任
作為父親,劉少奇也很疼愛自己的子女,但他的原則是愛而不嬌,嚴加管教,嚴格要求。1955年,劉少奇的次子劉允若在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由于和同學們相處的關(guān)系不好,要求轉(zhuǎn)學轉(zhuǎn)系。針對劉允若暴露出來的一些思想問題,劉少奇十分重視,但他并沒有遷就兒子,而是寫了一封長信,從革命利益和黨的原則出發(fā),幫助兒子分析自身問題,教育他正確對待個人愛好和國家需要的關(guān)系,徹底拋棄錯誤思想,接受組織和同學們的幫助和批評。在信中,劉少奇語重心長地教育兒子:“你現(xiàn)在正在學習技術(shù),也就是準備學會一門本領以便為祖國服務。如果你要對祖國有所貢獻的話,僅只掌握了技術(shù)還是不夠的,還要有為人民而學、為人民而工作的觀點,還要取得人民對你的信任。而要取得人民的信任,首先就要取得你的組織和你的同學們、先生們以及一切同你熟悉的人們的信任。如果熟悉你的人都不信任你,不熟悉你的人更不會信任你,人民也就不會信任你;人民不信任你,即使你學了什么本領也是沒有用的。被集體被人民拋棄了的人,是最可恥的人。你無論如何也不應成為這樣的人。你必須立即警惕,改正錯誤,否則,你是有這種危險的?!?/p>
收到劉少奇的來信,劉允若受到了一些教育,但思想問題并沒有解決,依然從心底厭惡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相反,他采取了一種消極態(tài)度,打算把身體搞垮,然后被大使館送回國。圍繞這件事,劉少奇很著急,又給兒子、給我駐蘇聯(lián)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寫了幾封信,幫助兒子解決思想問題。殷殷之情,溢于言表。針對兒子的悲觀情緒,劉少奇在信中要求他:“青年人不應該有這種情緒。生一點病,是會好的,不應該影響情緒。你所表現(xiàn)的這種情緒,必須力求轉(zhuǎn)變,必須對一切抱樂觀的態(tài)度,否則,對于你是危險的。” 為了使大使館黨組織了解劉允若的思想狀況,劉少奇還把劉允若的信和他的回信抄給大使館,并表示“如果他轉(zhuǎn)學不可能,或者沒有必要,而他又不愿繼續(xù)學習他現(xiàn)在學的專業(yè),那就請大使館黨的組織考慮是否令其退學回國的問題?!?/p>
根據(jù)劉允若后來的回憶,開始他對劉少奇的批評不以為然,僅為轉(zhuǎn)學轉(zhuǎn)系這類小事,犯不上那么上綱上線,甚至認為“搞政治的人簡直是鐵面無情?!焙髞恚胖饾u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根據(jù)國家需要,安心學習飛機制造專業(yè),最后以優(yōu)異成績學成歸國,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對他的培養(yǎng)。
朱德:我要的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不是孝子賢孫
在幾十年革命歷程中,朱德始終重視家庭教育。他曾經(jīng)對孩子們說:“如果說一個革命的家庭連自己的后代都管不好,那怎么能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呢?”在長期探索如何教育子女、培養(yǎng)接班人的過程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要接班,不要接“官”。所謂接班,是接革命的班,接為人民服務的班,如果忘掉了人民,心里想的是當官,就會脫離群眾,早晚有一天要被人民打倒。要接好班就必須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實實在在地干工作。
1962年,是我國經(jīng)濟暫時困難時期。這一年的春節(jié),朱德把孩子們召集到家里,講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和革命經(jīng)歷,告誡孩子們:“革命不是為了做官,也不是為了個人的享受,不要去追逐個人的名和利。”他還經(jīng)常告誡孩子們:“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就會成為資產(chǎn)階級的少爺?!?/p>
朱德的一個外孫中學畢業(yè)后,在他的鼓勵下,到了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參加勞動生產(chǎn),被分配去養(yǎng)豬,由于力氣不夠,把豬食灑了一身,一生氣,給家里寫了一封信,要求調(diào)回北京。朱德知道后,馬上回信進行了嚴肅的教育:“干什么都是為人民服務,養(yǎng)豬也是為人民服務,怕臟、怕苦不愿養(yǎng)豬,說明沒有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就不要怕吃苦。勞動沒有貴賤高低之分。想調(diào)回來是逃兵思想?!?/p>
1974年,部隊考慮到朱德已是88歲的老人了,幾個外孫、孫子都在外地工作,身邊應該有人照顧,于是把在青島海軍當兵的小孫子朱全華調(diào)回到了北京。朱德知道后,當面對部隊的同志說:“我要的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不是孝子賢孫?!痹谥斓碌囊笙?,部隊決定把朱全華調(diào)到南京海軍某部工作。調(diào)令下來后,馬上就要過年了,朱全華想陪爺爺奶奶過完年后再去報到,朱德聽后嚴肅地對他說:“不行!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必須模范地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必須增強革命紀律性。還是到部隊去過春節(jié)吧,那里更有意思?!甭犃藸敔?shù)脑挘烊A在大年三十愉快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鄧小平:家庭和睦也是經(jīng)常要做的工作
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民族、國家、集體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同樣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注重家庭和睦和幸福。鄧小平就是這方面的典范,他曾說過:“家庭是個好東西?!?/p>
早在1961年,鄧小平在接見參加全國省、市、自治區(qū)婦聯(lián)主任會議全體同志時就提出:“勤儉建國、勤儉持家應經(jīng)常提倡,是長期要做的工作?!薄凹彝ズ湍酪彩墙?jīng)常要做的工作。要處理好的,一是夫妻關(guān)系,二是婆媳關(guān)系,三是妯娌關(guān)系,四是父母子女關(guān)系等等?!?/p>
鄧小平與夫人卓琳相伴走過了58個風云多變的春夏秋冬。夫妻恩愛,攜手白頭,心心相印,患難與共。鄧榕認為:“他們雖然表面上性格差別很大,但實際上他們有非常多的共同之處。比如說,他們兩個人都是非常真誠的人,他們都是很純粹的人,他們沒有那么多的心計,他們對生活的要求也比較簡單。實際上他們的心底,他們的內(nèi)部,有很多內(nèi)在的東西,都是非常相通的,都是很融洽的。”鄧林說:“我沒見過我爸爸媽媽吵架。我覺得我爸爸媽媽他們兩個,最重要的是互相特別信任,包括‘文革’后來被打倒,我媽媽也絕對沒有二心,一直跟著我爸爸,相濡以沫。我覺得他們兩個人的關(guān)系,應該是個典范。”
卓琳與鄧小平繼母夏伯根50多年的融洽關(guān)系就頗為世人稱道。夏伯根僅年長鄧小平五歲,是嘉陵江上貧苦船工的女兒,卓琳是富家出身有著較高學歷的知識女性,但她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尊敬、善待夏伯根,并在鄧小平過世后,奉養(yǎng)百歲高齡的夏伯根老人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著實難能可貴。
在孩子們的眼中,鄧小平既隨和親切,又有威嚴。在教育孩子方面,鄧小平總是做的多,說的少,身教重于言教。鄧林曾深情地回憶:“他們在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是非常一致的,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們教出來,讓孩子們有自立的本事?!?鄧楠說:“我父親是一個話很少的人,我們說九句,大概他能說一句話。所以他一般是聽我們說,除非我們說的話太出格了,然后他最多就說一句‘胡說八道’。”鄧榕回憶:“我覺得我的父親母親都不是屬于高談闊論的那種人,對子女的教育也不是完全表面化,或者很理論化的那種教育。我覺得他們都是用他們的一點一滴,用他們一生的(經(jīng)歷),用他們的愛心,用他們個人的為人來教育我們。我們覺得很幸福。非常非常幸運,我們真的從他們身上汲取了很多精神財富,汲取了很多的營養(yǎng),這是我們終生受益的。”
鄧小平從不插手兄弟姐妹工作待遇方面的事情,他更看重一個人的品格和奮斗,他會為他們?nèi)〉玫拿恳粋€進步而感到高興。弟弟鄧墾說:“關(guān)心嘛,當然很關(guān)心了,不過具體事很少。待遇問題啊,從來沒有哪個關(guān)心過我的待遇問題,他也不應該管這個事,我也沒跟他講這個事情,我沒有這個印象”?!皩嵤虑笫恰薄盁o私無畏”,這是鄧小平八十壽辰,兄弟姐妹趕來為他祝壽時,他書贈給弟妹們的。
陳云:處處從黨的利益出發(fā),為了維護黨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陳云對子女的教育有兩個原則:一是讀好書;二是做好人。他對子女從不溺愛,從不以權(quán)為子女謀取任何私利。相反,倒經(jīng)常教誨他們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獻。他的夫人于若木曾經(jīng)說過:“我們家的家風有一個特點,就是以普通勞動者自居,以普通的機關(guān)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p>
在陳云看來,孩子既是家庭成員,也是革命隊伍的一分子。因而,不論是自家兒女,還是其他烈士遺孤,他總是用更加嚴格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千萬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要“處處從黨的利益出發(fā),為了維護黨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1949年6月19日,革命勝利前夕,陳云在給家鄉(xiāng)戰(zhàn)友的兒子陸愷悌的信中特別強調(diào):“我以父兄的責任,還要叮囑你一件事,而且你可以把這一段信上所說的抄給霓云(即廖霓云,陳云的表弟),要他也注意,就是你和霓云千萬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鄉(xiāng)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軌違法行動,這是決不允許的。你們必須記得共產(chǎn)黨人在國家法律面前是與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革命黨人的行動僅僅是為人民服務,決不想有任何酬報,誰要想有酬報,誰就沒有當共產(chǎn)黨員的資格。我與你父親既不是功臣,你們更不是功臣子弟。這一點你們要切記切記。”
陳云的女兒陳偉華回憶,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后,她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82年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央國家機關(guān)工作。“當時,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比較低,師范學校招生困難。父親了解這些情況后,專門為此向有關(guān)部門提出,要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待遇,切實解決他們的住房等實際困難,‘使教師成為最受人尊重最令人羨慕的職業(yè)之一’。為了給社會起帶頭作用,他有意讓我‘歸隊’,到學校當一名教員。恰巧我也難舍三尺講臺,留戀師生情意,還想回到教學第一線,這樣,我于1985年回到了自己的母?!睅煷笈街?,成為一名歷史教師?!标愒浦篮?,非常高興,專門把她叫到身邊,鼓勵她好好工作,當一名好教師。
1983年春節(jié),陳云惦記著革命烈士的后人,特邀請瞿秋白、蔡和森、羅亦農(nóng)、趙世炎、張?zhí)住⒐恋攘沂康淖优剿淖√幘蹠?,其間講了一大段意味深長的話:“你們是革命的后代,是黨的兒女。你們應該像自己的父輩那樣,處處從黨的利益出發(fā),為了維護黨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你們中間有的是科學技術(shù)人員,有的是新聞工作者,有的是教師,有的是干部,都在不同的崗位為黨和人民工作著。我看到你們的健康成長,非常高興?,F(xiàn)在,我們黨和國家的形勢都很好,你們要和周圍的同志一道,愛護這個好的形勢,發(fā)展這個好的形勢,為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繼續(xù)貢獻自己的力量?!?/p>
“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睂τ邳h的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家風問題絕非區(qū)區(qū)小事,而是事關(guān)黨的事業(yè)的大事。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更需要我們樹立和保持良好的家風。只有家風正、家規(guī)嚴,才能黨風正、黨規(guī)嚴,進而才能形成風清氣正、和諧向上的社會氛圍和精神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