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至5日,江蘇省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十二五”課題中期交流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培訓會在南京召開,近250名研究會團體會員及個人會員代表出席了會議。江蘇省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的副理事長顧榮芳、唐淑,及副秘書長吳邦俐、萬斌等出席了會議的開幕式,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虞永平教授致開幕辭。會議主要內容分為兩個部分:
一、解讀《指南》
《指南》頒布以來,廣大教師對如何理解和實踐《指南》還有一些困惑,組織大家學習和研究《指南》既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貫徹《指南》精神,也是對與《指南》精神一致的陳鶴琴思想的最好繼承。
(一)對社會領域的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導、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馮曉霞教授對社會領域做了具體解讀。馮教授從社會領域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價值、幼兒社會領域發(fā)展的目標及內涵、幼兒社會領域學習的特點及指導要點和特別注意事項四個方面對《指南》中的社會領域做了剖析。
馮教授指出,社會領域的價值在于促進幼兒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從而不斷完善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從《指南》中社會領域的目標可以了解到幼兒在某個年齡應該知道什么,會做什么和大致能夠達到的水平,也能了解到某種情感態(tài)度、能力或知識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馮教授對社會領域中的各目標做了詳細講述,并指出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社會學習的方式和特點提供教育支持,避免簡單說教特別是單一“社會課”的出現(xiàn)。
(二)對健康領域的解讀
顧榮芳教授秉持“實用、實在、落實”的原則,采取整體把握《指南》,逐條分析的方式,對健康領域的內容進行了解釋和說明。同時,她就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實施、生活中幼兒健康教育的注意點進行了現(xiàn)象分析,給一線教師以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
在對健康領域進行解讀之前,顧榮芳教授對《指南》說明中提出的“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做了具體的解析,并指出它們是值得深思并應付諸實踐的。顧教授指出,弄清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有何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以及應該采取哪些相應的教育策略,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幼兒的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要遵循健康生活的原則,健康行為的確立養(yǎng)成是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對健康領域的學習和發(fā)展目標逐一分析后,顧教授對《指南》中她認為有待商榷的地方也提出了具體建議。
(三)對藝術領域的解讀
藝術領域的解讀分為美術和音樂兩部分,分別由孔起英教授和談亦文副教授進行具體剖析。
孔起英教授從怎樣理解藝術領域中的一些觀念和如何把這些觀念轉化為我們的教育行為這兩條線索出發(fā),給幼兒園一線教師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指南》中各個目標的內涵,了解目標傳遞的理念是什么。根據(jù)這樣的理念觀察日常情境中幼兒的表現(xiàn),思考并實施支持性的教育策略。最后對實施的策略是否真的促進幼兒的學習進行反思。最后孔起英教授通過對藝術活動的3個關鍵詞“藝術興趣、藝術感受、藝術表現(xiàn)”進行深度闡釋,具體解讀了幼兒的美術活動。
談亦文副教授以審美教育的兩種趨向——教審美的教育和通過審美的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開篇,指出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主張是通過審美的教育,而不是教幼兒如何審美的教育。因為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審美性和教育性并存。談教授對幼兒音樂學習發(fā)展的目標、要求以及教育建議的內涵做了深刻解釋,并提醒廣大教師不要忘記音樂教育的核心目標和宏觀目標是為孩子的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素質教育的基礎,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最后,她就如何根據(jù)《指南》具體實施音樂活動做了詳細介紹。
(四)對科學領域的解讀
張俊副教授首先從宏觀上解釋了《指南》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的關系、《指南》的作用以及教師應怎樣利用和看待《指南》。他指出《指南》既不是《綱要》的替代,也不是《綱要》的具體化,《綱要》和《指南》所針對的對象及問題是不同的?!吨改稀返淖饔迷谟诖偈菇處?、家長乃至全社會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發(fā)展,并為幼兒園課程的評價提供依據(jù),提高教育質量。教師在利用《指南》的過程中,應領會兒童學習和發(fā)展的年齡特點,把握兒童學習和發(fā)展的內容和要求。
針對《指南》將科學領域分為科學探究和數(shù)學認知兩大獨立的部分,張俊教授指出,科學教育的核心在于探究。旨在培養(yǎng)幼兒實證的思維方式:數(shù)學教育的核心理念可概括為:為理解而教,為應用而教,旨在培養(yǎng)幼兒抽象化的思維方式。之后,張教授根據(jù)幼兒的年齡段,對科學探究和數(shù)學認知的學習發(fā)展目標做了逐一解讀。
(五)對語言領域的解讀
參與《指南》修訂的張金梅副教授站在幼兒教師的角度,從三個問題人手對語言領域進行了解讀。
第一個問題是,幼兒如何學習語言?張教授從幼兒角度及幼兒語言目標的框架來思考這一問題。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自主發(fā)現(xiàn)一些語法規(guī)則,并創(chuàng)造性地去使用這些規(guī)則,從而呈現(xiàn)他的學習。幼兒生活在一個含有自己、教師、家長和同伴的語言環(huán)境里。在這個環(huán)境中,幼兒通過傾聽與表達獲得口頭語言,通過閱讀與書寫獲得書面語言,這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框架。第二個問題是,《指南》目標框架說明了什么?針對這一問題,張教授指出該目標框架既關注了幼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類不同符號系統(tǒng)的學習與發(fā)展,也關注了語言的理解與表達。第三個問題是,語言學習究竟需要什么?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自由、互動、接納、豐富、支持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可通過幼兒的幼兒園一日生活、主題課程、語言教育活動等多途徑獲得,從而實現(xiàn)回歸生活的語言教育。
二、“十二五”課題中期專題交流
(一)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研究
在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專題中,幼兒園教師、理論研究者之間展開了平等而深入的對話,涉及到了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課程的理念。孔起英教授在觀摩南京市瑞金路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時,深刻地闡述了課程的整合理念:兒童發(fā)展的整合,課程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整合。第二,課程與生活。有研究者提出,幼兒園課程應是生活化的,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幼兒是自己生活的決定者。第三,課程與教學。大家一致同意,幼兒園應在反思自己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園所的課程資源,開發(fā)出具有園所特色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相信孩子的智慧。給孩子更多自由空間和自主機會。第四,課程評價。《指南》可以成為課程評價的重要標準。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研究
幼兒園繪本閱讀主要關注了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繪本閱讀研究的基礎。幼兒園繪本閱讀研究的基礎是語言教學的基本問題。第二,繪本與兒童。大家在繪本閱讀應體現(xiàn)兒童的發(fā)展、兒童本位方面達成共識。第三,繪本閱讀與評價。繪本閱讀要在尊重繪本本身價值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难由?,但延伸的適宜度存在著分歧。對于缺少幼兒閱讀能力評價標準的現(xiàn)狀,華希穎博士認為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應該共同努力。第四,兒童語言發(fā)展與教學。有研究者提出,兒童語言表達是逐步發(fā)展的過程,需要慢慢培養(yǎng),還應注意家長語言的影響。華希穎博士提出,要恰當拓寬兒童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重視幼兒的議論和說明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幼兒園藝術教育研究
幼兒園藝術教育研究專題的討論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研究的理論導向??灼鹩⒔淌谔岢隽搜芯康睦碚搶騿栴},她認為幼兒藝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讓幼兒對藝術活動感興趣并且愿意嘗試,最終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第二,藝術創(chuàng)造與技能。某幼兒園教師認為,幼兒應先熟練掌握基本技能然后進行創(chuàng)造。一位教育研究者則表達了不同的想法,認為幼兒的藝術創(chuàng)造是具有個體特點的初步創(chuàng)造,可以淡化技能。第三,藝術的教與學。王海英教授提出,教師應更多地讓幼兒去體驗,并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硯椭變簡拘炎陨眢w驗。第四,藝術教育評價。一位幼兒園教師談到有些家長把技能作為評價幼兒舞蹈和繪畫的主要標準??灼鹩⒔淌谡J為評價的基本立場是兒童的發(fā)展,家長的評價標準不一定專業(yè)。
(四)幼兒園游戲研究
幼兒園游戲研究專題討論,重點強調了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唐淑教授提醒幼兒園要明確研究的核心目標,應有更多的案例,不太適合運用對比研究。第二,兒童的自主性。唐淑教授希望幼兒園能夠淡化教學性、強調游戲性,更多地創(chuàng)設條件和環(huán)境讓兒童自主選擇。第三,游戲材料。黃進教授提出,游戲材料研究應關注如何適宜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幼兒需要,促進其多元智能發(fā)展。第四,師生關系。黃老師贊揚了無錫某幼兒園的教師,他們從關注游戲材料到關注孩子,向孩子學習,注意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