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之愛
佟才錄
經(jīng)過10月懷胎,37歲的河北村婦郭立青在醫(yī)院產(chǎn)下一子。丈夫王振東給孩子取名王子寧,期盼兒子一生平順、安寧。
然而,兒子才剛過兩歲,災難就悄然而至。一天,郭立青發(fā)現(xiàn)兒子背上一個不起眼的黑痣變大了,而且越來越大,后來其他地方也開始長。夫妻倆趕緊抱上孩子去醫(yī)院做檢查。從縣醫(yī)院、市醫(yī)院,到北京的大醫(yī)院,他們跑了不少地方。最終孩子被確診為先天性黑痣病變,發(fā)生癌變的概率是千分之八。醫(yī)生建議孩子馬上做手術,否則日后癌變的幾率更大。
醫(yī)生給了兩套手術方案。第一套方案花費比較高:用美國進口的異體脫細胞真皮移植,供體不用承受太大痛苦,但每平方厘米要花費1000元。孩子身上共有1600多平方厘米的真皮需要移植,大該要花費160多萬。這對于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shù)字。第二套方案就是從父母、親人身上割皮,再移植到孩子身上。
在郭立青看來,她沒有選擇,只能自己割皮救兒子。這時,丈夫爭著要上,立刻就被她攔下了:“你要照顧我們?nèi)?,還有爺爺奶奶和父母,萬一你有個什么閃失,我們這個家就真完了!”
其實,郭立青還有第三個選擇——放棄。但她不會那么做。當她告訴兒子,做完手術就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玩耍時,兒子高興地揮起手。
兩天后,母子兩人同時被推上了手術臺。割皮手術很痛苦,醫(yī)生要從郭立青身上割下總面積近3張A4紙大小的皮膚,然后再一塊塊補在孩子身上。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割皮的痛苦,每割一刀,她就劇烈地抽搐一次,疼痛的汗水和淚水一次次浸濕了她的頭發(fā)。醫(yī)生怕她承受不了,要給她用300元一支的止疼棒,她卻說:“留給我兒子用吧,我不怕疼!”
經(jīng)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郭立青的皮膚成功移植給了兒子。而她的腹部、兩肋、臀部,已經(jīng)找不到一塊完整的皮膚了??吹阶约旱钠つw覆蓋在兒子的身體上,郭立青笑了。
然而,手術的成功,并不能減緩她術后的疼痛。每天夜里,她都疼得睡不著覺。常常是剛閉上眼睛,就突然疼醒了。她不敢側身,那樣兩肋壓著會疼;可平躺久了,兩肋的肌肉又會墜得疼。即便如此,術后第四天,郭立青還是讓醫(yī)生停了藥,因為他們承受不起每天千元的藥費。停藥后,郭立青的傷口開始硬化。醫(yī)生警告說,再這樣下去,她可能連腰都彎不下了。但郭立青說:“我不怕,只要孩子能好就行!”
令人欣慰的是,孩子術后恢復得很好,移植的皮膚都成活了,背部和腿上新長出的皮膚也幾乎和正常孩子一樣。但在他的臀部和胳膊上還有幾大塊黑痣,需要進行二次手術。這次的方案是,先從孩子頭上割皮移植生長,再用郭立青的皮膚作為保護皮層,但這可能會用光她腿部的大部分皮膚。郭立青聽了,一點沒打顫:“只要我的孩子能健康,即便用光我全身的皮膚,我也心甘情愿!”
郭立青割皮救子一事,經(jīng)過媒體報道后,感動了無數(shù)的人。現(xiàn)在,她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好心人的短信和電話,大家都稱贊她是最偉大的母親。她卻淡淡地說:“哪個母親到這份上,都會這么做的。”
切膚有多痛,就有多愛!這,就是母親!
箴言
圓規(guī)為什么能畫圈,因為它的心一直沒變。
信任不是指沒有誤會,而是總會給對方解釋清楚的機會。
如果想測試一個人的品格,就給他權力。
真情已成為稀缺資源,無論是朋友間還是夫妻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