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父子文學家中,北宋的晏殊和晏幾道可謂當仁不讓,世有“二晏”之稱。與父親晏殊高居宰相,一生風光不同,晏幾道經歷了家道中落的悲涼,飽嘗世間冷暖。好在,天性孤傲的他不以官場為意,一生只癡迷于寫詞。同時代的好友黃庭堅曾說他“固人英也,其癡亦自絕人”。因為這份“癡”,他不僅在名家輩出的宋朝詞壇贏得了一席之地,而且獲得了“宋詞小令第一人”的美譽。
宰相府里的“寶二爺”
就像《紅樓夢》里的賈寶玉一樣,晏幾道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的父親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樹,其更令人稱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詞作。晏幾道出生時,晏殊已47歲,算是老來得子。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晏幾道得到了父親格外的寵愛。
晏殊自幼聰穎過人,繼承了父親優(yōu)良的文學細胞,7歲就能寫文章,14歲就參加科舉考試。不但考了,成績還很不錯,一去就拿了個進士的身份回來,把一幫寒窗苦讀卻沒考中的大哥大叔們刺激得夠嗆。雖然文學上,晏幾道給老爸晏殊增了不少面子,但他從小也沒少讓晏殊憂愁。
有一次,晏殊在家中舉辦宴會,當著滿座賓朋,他想讓年僅5歲的小兒子露一手,就叫晏幾道出來背首詩。小孩子倒是不怯場,開心地跑上來,拍著小手,張嘴就唱:“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賓客們一聽,宰相家小公子竟然愛背柳永的艷詞,個個面面相覷,哭笑不得。晏殊漲紅了臉,厲聲呵斥道:“住口!小孩子不得胡說亂唱!”小晏幾道委屈地流出了眼淚,辯解說:“我就覺得好聽嘛,為什么不能唱?”晏殊不禁喟然長嘆:“孺子不可教也!”
這也難怪,晏幾道生來就在綺羅脂粉堆中長大,珠圍翠繞,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系玉樓人,繡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詞,縱橫詩酒,斗雞走馬,樂享奢華,根本不知農桑,哪知世事艱難呢?
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幾道春風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17歲的他立刻感受到了現實社會的霜刀雪劍。當初,宰相府前總是車水馬龍,前來拜見的官員趨之若鶩,現在則“門前冷落鞍馬稀”,人情世態(tài)的巨變,真的比小孩的臉來得還快。用黃庭堅的話說,“諸公雖稱愛之,而又以小謹望之,遂陸沉于下位”,意思是:眾人雖然聲稱喜歡他,但又都小心地觀望著,不想有過多的交往,于是晏幾道逐漸被冷落。
更糟糕的事發(fā)生在熙寧七年(1074年),晏幾道的朋友鄭俠因進《流民圖》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羅織罪名,交付御史臺治罪。政敵們從鄭俠的家中搜到晏幾道的一首《與鄭介夫》(鄭俠字介夫),上面寫著:“小白長紅又滿枝,筑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這些人如獲至寶,以諷刺“新政”、反對改革為名,將晏幾道逮捕下獄。
這突然的變故讓家人措手不及,他們急忙展開營救,最后案件交到了宋神宗手里。好在宋朝的皇帝文學素養(yǎng)都不低,看罷晏幾道的詩,不僅沒有上綱上線,反而稱贊他文采好,馬上就命令釋放晏幾道。這件事雖然有驚無險,但經過這么一折騰,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況愈下。這件事對晏幾道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從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
不過,晏幾道人生的星空雖然黯淡,也并非沒有一絲光亮。元豐年間,宋神宗在宮中舉辦宴會,特別征召晏幾道侍宴。晏幾道得以一展才華,即席寫下了一首《鷓鴣天》:“碧藕花開水殿涼,萬年枝外轉紅陽。升平歌管隨天仗,祥瑞封章滿御床。金掌露,玉爐香。歲華方共圣恩長?;手萦肿噜黛殪o,十樣宮眉捧壽觴。”這首詞交由皇家歌舞樂隊演唱后,“大稱上意”,不久就授予他潁昌府(治所在今河南省許昌)許田鎮(zhèn)監(jiān)的官職。
雖然40多歲才得到一個小小的官職,晏幾道還是很興奮。他年輕時就曾自負“錦衣才子”“少陵詩思”,抒發(fā)過“姮娥已有殷勤約,留著蟾宮第一枝”的雄心壯志。如今終于得到一展抱負的機會,他可不想錯過。此時潁昌官場上,知府韓維是晏殊的弟子,有著這層特殊的關系,再加上對自己才氣的自信,晏幾道上任伊始,就大膽給韓維獻上了自己的詞作。韓維很快給予回復,說你的那些詞作我都看了,“蓋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補不足之德”,不要辜負我作為一個“門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沒有昔日晏家門生的溫情,而是一副道學面孔,家長作派。晏幾道讀罷,如同大冬天里被人潑了一瓢冷水,全身都冷透了。
像賈寶玉般不通世事,很傻很天真的晏幾道在此番受挫后,就此放棄了對仕途的向往與努力,他一頭扎進詩詞的世界,因為那里才是他的大觀園,可以遮風避雨,安逸而舒適。
一生中的四大紅顏
晏幾道生于侯門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這使他一生都對女人有著特殊的依戀。他的每一首詞,差不多都與愛情有關,最著名的《浣溪沙》里,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寫盡了失戀人的孤單,讓人惆悵千古。特別是在經歷了家境衰落、仕途坎坷之后,晏幾道更是把全部憂愁都融進詩酒風流,沉浸于愛情的感傷中。
讀晏幾道的詞,出現最多的是蓮、鴻、蘋、云4個女子。她們是晏幾道的朋友沈廉叔和陳君龍家的歌女。晏幾道經常到這兩家去做客,在一起飲酒賦詞,每有一首新作,就交給她們即席演唱。這4個女子貌美如花,又善于表演,歌酒相和,讓人如醉如癡。
晏幾道寫給她們的詞,總是真情流露。他在《虞美人》中寫小鴻:“年年衣袖年年淚,總為今朝意。問誰同是憶花人,賺得小鴻眉黛,也低顰。”而寫小云則說:“雙星舊約年年在,笑盡人情改。有期無定是無期,說與小云新恨,也低眉?!?/p>
4個人中,晏幾道更為傾心的,似乎是小蓮和小蘋,因為她們在詞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在晏幾道的筆下,小蓮是一個活潑的女子,能歌善舞,“梅蕊新妝桂葉眉,小蓮風韻出瑤池。云隨綠水歌聲轉,雪繞紅綃舞袖垂”;她還十分頑皮,“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墻偷眼覷”,居然惱恨杏子成叢滿樹,擋住了她偷窺的視線;有時她也任性,“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欲去”,沒有酒量,卻故意搶著喝,然后借著醉意,把箏彈得如金蛇狂舞。
與小蓮相比,小蘋則要沉靜許多,第一次見面就給晏幾道留下了驚艷的印象:“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一襲繡有兩個“心”字的薄羅衫子,幽怨的琵琶聲里滿含著相思,站立在落花叢中孑然一身,歸去時像彩云飄然而逝,寫得如此美麗,怎不令人心動?著名的古曲《彩云追月》,據說便是由這首詞創(chuàng)作而來。
和這幾位歌女的相見,總是讓晏幾道歡喜無限,“小顰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可相聚匆匆,轉眼間離別又在眼前,每次高興的會面,都難免以悲傷落幕,“啼珠彈盡又成行,畢竟心情無會處”“春來還為個般愁,瘦損宮腰羅帶剩”。世間相愛的人都是如此,歡喜越多,離愁越濃。
這樣神仙般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后來好友沈廉叔早早過世,陳君龍臥病不起,蓮、鴻、蘋、云幾位歌女也都各自散去,不知所蹤。
有一次,晏幾道在一場酒宴上,意外地與其中一位歌女相逢了,他驚喜交加又無限傷感,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年的《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毕氘斈?,歌女含情脈脈殷勤勸酒,自己甘為紅顏一醉方休,如今突然相逢,還懷疑是不是在夢中。
又有一次,晏幾道意外地收到了小蓮托人輾轉捎來的書信,他喜出望外,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ㄒ茁?,月難圓,只應花月似歡緣。秦箏算有心情在,試寫離聲入舊弦?!彼嗝聪M軌蚺c小蓮見一面啊,可“花易落,月難圓”,唯有一醉,期望能夠在夢中相見。
晏幾道的戀愛對象,都不是什么高貴的淑女,而是身份低下、被人販來賣去的歌女舞伎,然而他對她們卻從沒有輕賤之心,在這一點上,他與許多文人追求情色的逢場作戲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的感情真淳、深沉,沒有摻入一絲水分??v然是萍水相逢,毫無結果,他也會把真心投進去。“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彼吹枚賵龈∪A,卻看不透愛情??墒且驗橛羞@樣的真情投入,才讓他的文字有了動人心魄的力量,就像清代文學家陳廷焯所說:“晏幾道的詞無人不愛,就勝在了情上。用情不深的人寫出來的詞,即便再雅致再有才,也打動不了人。”
一輩子不改孤傲的脾氣
好友黃庭堅曾總結晏幾道,說他有“四癡”:做官連連受阻,卻不愿意低聲下氣依傍權貴;文章自成體式,卻從不用做晉升之階;揮霍千百萬,家人饑寒交迫,卻面露傲慢之色;別人多次辜負自己卻依舊始終相信別人?!八陌V”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晏幾道孤傲耿介、不合世俗的性格。
晏幾道的人脈資源相當豐厚,北宋名臣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等,皆出自他父親的門下。就是晏家自身,也不乏出類拔萃的人物:兩個姐夫,富弼官至宰相,楊察位居禮部尚書,幾個哥哥也都在朝為官。如果他肯開口相求,請他們推薦一下,當官應該是輕而易舉的。然而,他卻不僅不依傍權貴,甚至對他們冷臉相向。
大觀元年(1107年),權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幾次派人請晏幾道寫詞。晏幾道無奈之下,寫了兩首《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曉日迎長歲歲同,太平簫鼓間歌鐘”,竟然沒有一句言及蔡京。一個絕佳的拍高官馬屁以求升官的機會就這樣流逝了。不識時務的晏幾道終其一生,也僅做到通判這類小官。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晏幾道同樣執(zhí)拗。宋詞發(fā)展到那時,已是蘇軾主導的慢詞的黃金時代,然而晏幾道卻秉承著五代十國《花間集》(收錄有溫庭筠等晚唐至五代詞人的作品,風格艷麗香軟)的傳統(tǒng),固守著小令的陣地。對此,文壇領袖蘇軾頗為不解,一次,他想通過自己的學生黃庭堅引見,登門拜訪。不料晏幾道卻斷然拒絕說:“如今在朝廷當大官的,有一半都是從我家出去的,我都沒空見他們,更何況你!”面對如此倔強的落魄公子,蘇軾也只能一笑了之。
晏幾道的生活一度十分窘迫,甚至連家人的溫飽都成了問題,可他卻安之若素,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書。據北宋張邦基的《墨莊漫錄》記載,晏幾道的書很多,每次搬家,都十分麻煩,他的妻子非常厭煩,譏諷他就像乞丐不肯丟棄乞討的飯碗。晏幾道寫下了一首《戲作示內》,幽默地告誡她說:“生計惟茲碗,搬擎豈憚勞……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這些書就是咱們家的飯碗,搬動它們怎么會覺得勞累呢?希望你也愛護它們,就像你珍惜自己的頭發(fā)一樣。
宋朝學者王灼評價晏幾道“如金陵王謝子弟,秀氣勝韻,得之天然,將不可學”,說他有六朝王、謝家族子弟的氣質,讓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確,優(yōu)越的家庭出身,特別是過人的才氣,讓晏幾道骨子里透著一種自負,甚至是狂傲之氣。這種狂妄,一方面源自性格,另一方面則與他看破官場的傾軋與黑暗有關。他說:“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勸君頻入醉鄉(xiāng)來,此是無愁無恨處”,用現代詩人葉嘉瑩的話說:“從他詩中所寫,都可見到他對官場中得失爭逐之營謀的恐懼和輕鄙?!?/p>
因為看破,便不以為意。正是有了這份不侍權貴的磊落與清狂,晏幾道的癡才顯得如此可愛。
畢生心血《小山詞》
元祐四年(1089年),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到潁昌當知府,接替了韓維的職位。他是晏幾道的“粉絲”,上任后極力攛掇他將詞作結集出版。晏幾道以前寫的詞,多是一些即席之作,寫完就交給歌女歌唱。所以他的詞都是用來聽的,就像現在的流行音樂,它的流傳,是通過音樂完成的。晏幾道也想有所整理,以免誤傳,于是,《小山詞》誕生了。
晏幾道為《小山詞》寫了一篇自序,解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叔原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詞不足以析酲(音同成)解慍,試續(xù)南部諸賢緒馀,作五、七字語,期以自娛?!彼麤]有把創(chuàng)作拔高到教誨世人的高度,而是簡單地歸結為兩個字:“自娛”。黃庭堅為《小山詞》寫了序言。他對晏幾道的詞作只專注于愛情離愁這樣的小圈子感到疑惑,晏幾道回答說:“我盤跚勃窣(音同蘇),猶獲罪于諸公,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币馑际牵見A著尾巴做人,那些人還加罪于我呢,要是把胸中想說的話都講出來,那等于是在對著他們的臉啐唾沫!他醉心于小令的創(chuàng)作,是對自身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社會現實的逃避。
關于《小山詞》的創(chuàng)作風格,南宋藏書家陳振孫以為:“叔原詞在諸名勝中,獨可追逼花間,高處或過之?!闭J為晏幾道的水平幾乎超過了當年溫庭筠這批花間派詞人。民國學者陳匪石則認為“由是以上稽李煜、馮延巳,而至于韋莊、溫庭筠,薪盡火傳,淵源易溯”,即晏幾道的文學傳承應該向前追溯,不但包括花間派,還可以追溯到以李煜為代表的南唐詞。這種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小山詞》形似花間,其實神通南唐,這也是晏幾道在自序中所言“續(xù)南部諸賢余緒”的本意。這是因為,小山詞與李煜的南唐詞一樣,都是從坎坷的人生中蛻化出來的,意有所喻,情有所感。小山詞與花間詞的區(qū)別,有人喻之為“花間詞如披金戴玉之貴婦,小山詞如天生麗質之少女”,后者有一種“華貴而不膚淺,沉郁而不枯寂”的內在氣質。
作為父子詞人,世人難免要將父親晏殊的《珠玉詞》和兒子晏幾道的《小山詞》作一番比較。葉嘉瑩以為小晏詞意境“實在遠較乃父為狹隘而淺薄?!爆F代詞學大師龍榆生則說:“《小山詞》從《珠玉詞》出,而成就不同,體貌各具。珠玉比花中牡丹,小山其文杏乎?”父子詞風相近,而韻味各有不同。大晏的詞,雍容富麗,風流蘊藉,雖是閑語,卻別有種人生寬闊的深閎意境;小晏的詞,哀愁感傷,都是從自己的切膚之痛中來的,所以“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說到底,這種差別是由各自的人生境遇造成的。
《小山詞》在文學史上無疑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陳匪石在《宋詞舉》中說:“至于北宋小令,近承五季,慢詞蕃衍,其風始微,晏殊、歐陽修、張先,固雅負盛名,而砥柱中流,斷非幾道莫屬?!币蚨缎∩皆~》在出版后,得到了歷代詞家和學者的重視。南宋初,李清照已將晏幾道列為“宋初小令四大家”之首。宋以后各家詞選本,《小山詞》總是必不可少的。元代楊朝英編《樂府新編陽春白雪》中錄有當時傳唱最廣的“宋金十大名曲”,晏幾道的《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高居排行榜第三位,足見影響之久遠。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年過古稀的晏幾道安然辭世。他走了,而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詞》卻流傳千年,歷久而彌新。
當年黃庭堅曾在《寄懷叔原》詩中說:“云間晏公子,風月光如何?猶作狂時語,鄰家乞侍兒?!标處椎辣蛔u為“云間”之人,他從未失去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