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中旬以來,伊拉克幾乎每天都在向世界傳遞著爆炸性的消息:反政府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攻占伊第二大城市摩蘇爾等地,并迅速向首都逼近;反政府武裝占領了兩個武器庫,獲40萬件武器;“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公開槍殺了1700名伊政府軍俘虜……
“我們的軍隊呢?我們的警察呢?怎么能讓極端分子如此囂張!”伊拉克朝野幾乎同時發(fā)出對政府的指責。面臨巨大壓力的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并呼吁國際社會支持伊打擊恐怖主義。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由來
目前,在伊拉克肆虐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是個伊斯蘭“圣戰(zhàn)”組織,其成員來自多個國家。事實上,該組織在伊拉克已混跡多年,原先的名字叫“伊拉克伊斯蘭國”。2011年,“伊拉克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進入敘利亞,又在敘利亞組建了一支名為“勝利陣線”的激進組織。
2013年4月,該組織宣布將“伊拉克伊斯蘭國”和“勝利陣線”合并,改名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其中,“伊拉克”代表伊拉克,“黎凡特”則代表敘利亞及周邊地區(qū)。但敘利亞的原“勝利陣線”部分成員并不認同這一合并,依然我行我素。這些人不僅同敘利亞政府軍對抗,還同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作戰(zhàn)。實際上,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與“勝利陣線”之間也未形成真正的合并,后者擔心前者吞并自己,因此求助于“基地”組織領導人扎瓦赫里,殊不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并不買扎瓦赫里的賬,不僅“另立中央”,甚至還想取代“基地”。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自稱擁有數(shù)萬武裝人員。但一項來自美國的調查顯示,該組織在伊境內可能有5000至6000名武裝分子,在敘境內可能有6000至7000人。該組織起初多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車臣等地招募武裝分子?!澳悴挥米鎏啵诲e的薪水,包吃包住”,這就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在網上向英國人發(fā)出的招募廣告。他們還提供各類“避開官方監(jiān)視、順利進入伊拉克的方法”。如要求應征者攜帶智能手機和充電器電源轉換插頭,不要攜帶任何伊斯蘭教的經文或書籍等。
與伊拉克其它反政府武裝組織不同的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聲稱并不謀求參與所在國家的權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東地區(qū)建立政教合一的、純粹的伊斯蘭宗教國家。2014年初,“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宣布占領伊拉克安巴爾省重鎮(zhèn)費盧杰后,也打算在當?shù)貙嵭袊栏竦囊了固m教法,推行伊斯蘭化。
巴格達迪的戰(zhàn)爭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首領是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下文稱巴格達迪),一個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網絡媒體流傳著巴格達迪的兩張照片,一張是其在伊拉克南部監(jiān)獄中拍攝的,這張圖片顯示他是圓臉、橄欖色皮膚。另一張是伊拉克政府于今年1月發(fā)布的,上面的巴格達迪留著絡腮胡子,穿著西裝,不茍言笑。照片比較模糊,似乎是有人翻拍過來的。
有消息稱,巴格達迪是一個精明的戰(zhàn)略家,一個有號召力的資金募集者,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嗜血魔頭。美國曾懸賞1000萬美元緝拿他。巴格達迪在伊斯蘭武裝分子中的影響力很大,其地位甚至超過了“基地”組織頭目扎瓦赫里。英國對外情報局反恐負責人理查德·巴雷特說,巴格達迪做了很多工作——“他占領了城市,動員了大量的人員,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進行了無情的屠殺……如果你是一位狂熱分子,你肯定會選擇跟隨巴格達迪?!?/p>
1971年,巴格達迪出生在伊拉克的薩馬拉市。根據(jù)伊政府發(fā)布的恐怖分子檔案,“他來自于一個宗教家庭,他的親人中包括牧師以及研究阿拉伯語、修辭學和邏輯學的教授”。這個檔案還顯示巴格達迪在巴格達的伊斯蘭大學也獲得了博士學位,所以他的稱呼前經常被加上博士的名頭。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期間,巴格達迪在伊拉克的東部一直扮演著遜尼派瓦哈比傳教士的角色。他信奉武力,招募了武裝人員,但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其組織也從未在公眾的視野中清晰地出現(xiàn)過。
2005年,巴格達迪被美軍俘虜,在伊拉克南部的博卡營的監(jiān)獄里度過了4年。巴格達迪的第一張照片就是那時流傳出來的。同時還有消息稱,那時巴格達迪與“基地”組織有瓜葛,并與該組織的成員一起訓練過。2010年,在“基地”組織的伊拉克領導人被殺后,巴格達迪乘機控制了伊拉克的“基地”分支。
這期間,敘利亞危機爆發(fā)。長期的內戰(zhàn)使敘利亞很多地方出現(xiàn)權力真空,這給了伊斯蘭極端組織坐大的機會,“伊拉克伊斯蘭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據(jù)有關情報機構調查,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有多達1.2萬名極端分子加入該組織。
2013年,巴格達迪推掉了“基地”組織領導人的職位,成立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自那以后,巴格達迪成功塑造了自己在該組織中的權威,他的勢力隨著該組織的發(fā)展而擴張。美國《時代》周刊2014年初宣布其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法國《世界報》將其看作“新的本·拉登”。海灣軍事分析研究所的卡拉斯基表示:“隨著扎瓦赫里勢力的衰落,一個新的、更危險,旨在建立一個國家的恐怖組織正在崛起,他們會對所有阻攔這項‘事業(yè)’的人予以消滅……”
伊政府軍為何不堪一擊
面對恐怖組織的瘋狂進攻,由美軍教官手把手訓練出來的伊拉克安全部隊卻一觸即潰。據(jù)西方媒體報道,在一次交戰(zhàn)中,800名反政府武裝竟把伊政府軍兩個師約3萬人打得落荒而逃。伊拉克軍隊在數(shù)量和裝備上都遠勝于反政府武裝,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一位伊拉克政府情報機構的高級官員向媒體透露,在反政府武裝進攻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時,前線的許多伊軍高級將領最先跑到附近的庫爾德自治區(qū)避難。軍官逃跑后,士兵無斗志,成為一盤散沙。一名逃離摩蘇爾的士兵對媒體說:“我們在戰(zhàn)斗,但頭兒卻背叛了我們。我們睡醒一看,所有的頭兒都跑了?!庇嘘P情報顯示,摩蘇爾當?shù)伛v有5.2萬名伊軍和1.2萬名警察,但其中許多人為保命向反政府武裝投降了。
伊拉克國內教派沖突已深入軍隊,導致軍內教派分化,各為其主。在伊拉克穆斯林中,什葉派占絕對多數(shù)。伊戰(zhàn)之前,遜尼派長期執(zhí)政。戰(zhàn)爭之后,什葉派上臺執(zhí)政,遜尼派不斷被“邊緣化”。由于“基地”組織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挑唆,雙方教派沖突不斷升級。在2011年美軍撤離后,伊國內教派斗爭完全失控。在軍隊中,遜尼派士兵不愿為什葉派政府戰(zhàn)斗,什葉派士兵也缺乏保衛(wèi)遜尼派地區(qū)的決心。
伊拉克軍隊“不靈”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軍隊內部貪污腐敗盛行。軍隊采購中普遍存在貪污現(xiàn)象,買到的武器裝備與補給質量很差。此外,許多就業(yè)無門的伊拉克年輕人參軍只是為混口飯吃,能領取每月約700美元的薪水。一些部隊要職甚至可以買賣。而且,一些人在入伍后只要向指揮官行賄,就能待在家中白拿錢。伊拉克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費薩爾·伊斯特巴迪說,貪腐侵蝕著伊拉克軍隊。西方國家每年對伊撥付巨額援助款,但那些本該發(fā)給士兵、用于裝備維護和購買燃油的資金常常落入個別人的腰包。一位曾在伊拉克供職的美國官員說,士兵常遭到上級惡劣的對待,導致士氣低落。所以他們在面對攻擊時,選擇的不是堅守,而是放棄。
鑒于伊拉克安全部隊缺乏戰(zhàn)斗力,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很可能會更多地依靠國內的什葉派民間武裝,來打擊反政府武裝。什葉派一些宗教領袖已公開呼吁什葉派民眾拿起武器,與恐怖分子作戰(zhàn)。
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在伊拉克活動多年,善于使用“離間計”,利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們。這一策略似乎屢試不爽。此外,該極端組織還通過殘忍的手段制造恐怖氣氛,恐嚇伊拉克軍隊中的遜尼派士兵,讓他們不要為什葉派政府賣命。最近,該極端組織在互聯(lián)網上公布了一段長達61分鐘的視頻,記錄了他們針對遜尼派士兵、警察和民間武裝成員的斬首行動。其中一個場景是,該組織武裝人員在深夜敲開一名遜尼派警官的家門,當這名警官開門時,武裝人員迅速將其制服,隨后在臥室內用刀砍掉他的頭顱。這段視頻流傳很廣,頗能瓦解伊拉克政府軍的士氣。
美國造成伊拉克亂局
伊拉克反政府武裝攻城略地,政府軍的作戰(zhàn)和安全防務能力被廣泛質疑,支持馬利基政府的奧巴馬政府也在國內外面臨著巨大壓力。
2003年,小布什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悍然入侵伊拉克,戰(zhàn)后美又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大搞宗派政治,致使伊拉克四分五裂,淪為地區(qū)動蕩之源和恐怖主義的新策源地。2009年奧巴馬上臺后,“脫中東,入亞洲”成為首要戰(zhàn)略任務。在給伊政府軍留下些武器彈藥后,美軍匆忙一撤了之,致使恐怖勢力重新在伊抬頭。伊拉克現(xiàn)今的亂局,美國難辭其咎。
今年6月13日,聽到從伊拉克傳來的壞消息后,美國政要們顯得一籌莫展。奧巴馬說話也有氣無力:“面對那些老練的恐怖分子,(伊拉克)軍隊不愿堅守、戰(zhàn)斗、捍衛(wèi)自身的職責,而這些恐怖分子在人數(shù)上其實并不占多數(shù)?!?/p>
美國密歇根大學歷史學教授胡安·科爾是位堅定的反對伊戰(zhàn)的人士。他說,那些發(fā)生在伊拉克的事是對小布什政府的“控訴”,小布什政府以伊拉克擁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和串通恐怖分子為由發(fā)動戰(zhàn)爭,這些說法至今查無實據(jù),而美國駐軍反而滋生極端勢力,令“基地”植根伊拉克,得以發(fā)展壯大。從這一點上來說,是美國埋下的禍根。
法新社發(fā)表評論認為,美國把薩達姆視作頭號敵人,但相較如今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卻顯得更為穩(wěn)定。美國《紐約客》作家德克斯特·菲爾金斯撰文說:“美國2003年的入侵,摧毀了伊拉克,包括它的軍隊、官僚系統(tǒng)、警察乃至能把國家凝聚在一起的一切。而后,他們又在接下來的9年時間里試圖建立一個國家,取代原先那個。2011年,這一工作尚未完成,美國人又走了。”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則稱,俄羅斯從一開始就預見到了今天的局面。“我們很久以前就警告過,美國和英國的冒險主義收不了場?!?/p>
據(jù)悉,由于奧巴馬已明確表示不會向伊拉克派遣地面部隊,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已向美方提議,請求美軍考慮空襲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據(jù)點。如發(fā)動空襲,美軍可選擇戰(zhàn)機或無人機,從美軍航母或在土耳其的空軍基地起飛,執(zhí)行此任務。美國國防部6月13日表示,“布什”號航母戰(zhàn)斗群已經部署到海灣地區(qū)。如果空襲將是一種“動態(tài)打擊”,除能打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據(jù)點,還能向這一反政府武裝傳遞信號,即美國堅決支持伊拉克政府。然而,美國有關安全事務官員認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人員分散,流動性大,空襲能否精準實施、重挫其長期戰(zhàn)斗能力,值得考慮。另外,空襲如果損毀地方基礎設施,可能反而助推反政府武裝攻勢?!罢`炸”導致平民傷亡也是美軍空襲的又一顧慮,因為駐伊美軍先前的“誤炸”已導致強烈的反美和反政府情緒。
按照白宮前官員帕拉克的說法,美方這些方案僅相當于“反恐”,“就解決目前局勢根本沒有效果”。路透社則稱,奧巴馬對伊軍事行動上的再三考慮和去年出兵敘利亞有相似之處。所以,美國“動武”的決心并不好下。
近日有報道稱,伊拉克政府在求助美國的同時,已向同為什葉派執(zhí)政的伊朗和敘利亞政府“求救”,伊朗政府表示將向伊拉克提供支持。美國也表示“不排除與伊朗合作應對伊拉克局勢”。這看起來對伊拉克都是利好消息,但觀察家認為,這幾乎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因為,伊朗的介入又會引起沙特等遜尼派執(zhí)政國家的不滿,而且美國如果與伊朗達成某種妥協(xié),必將更深地卷入中東亂局之中。這些是美國朝野和中東國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無論如何,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已于6月19日宣布向反政府武裝發(fā)起了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