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極為高明的文章,事件的參與者鄒忌和齊王是高明的,事件的敘述者也同樣是高明的。咀嚼品味文章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這些高明之處。
鄒忌三問的高明。鄒忌早晨穿戴好后,一面照鏡子,一面問妻子自己有沒有徐公漂亮。顯然,這樣場景下的問話只是日常生活中夫妻間隨意的調侃,但鄒忌卻接連三次發(fā)問。在得到了妻子不假思索的肯定回答后,鄒忌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興奮和驕傲,而是“不自信”,這正體現(xiàn)了鄒忌遇事能夠進行客觀冷靜分析的優(yōu)秀品質。于是鄒忌轉問其妾,乍看起來,妾的回答與妻的回答并沒有什么不同,但細讀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其回答中少了“君美甚”這三個字。少了三個字,妾的話語中所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與妻子便有了本質的不同。妻子先夸贊再做比較,那是由衷的欣賞;而妾呢?直接比較,匆忙地下了結論,話語中蘊含著刻意的奉承和虛夸。于是,鄒忌再問來訪的客人。將個人的私密問題,拿來問客人,顯然是很不合情理的。這正說明了鄒忌已經從前面兩次問答中,認識到了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情感和目的,會有不同的主觀評價。或許鄒忌早就知道客人會怎么說,而事實果然如此。從“美甚”到“何能”再到“不若”,人物不同的內心思想也得到了清晰的呈現(xiàn)。鄒忌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蘊含的內在因素,所以他連續(xù)三問,了解了真實的情況,著實高明。
齊王三賞的高明。鄒忌將家居瑣事與國家大事聯(lián)系起來進行類比,勸諫齊王。齊王欣然納諫并詔令全國,設置三賞,鼓勵臣民進諫。細品這三賞的具體內容,不得不嘆服齊王的高明。三賞中考慮了不同階層的人的進諫條件:能“面刺”者,必為近臣貴族;能“上書”者,必為朝中大臣;那么平民百姓又如何進諫呢?“謗譏于市朝”,能夠在公眾場合議論,也算是進諫。這樣,不同的人都有了進諫的途徑,齊王獲取的信息便會更加全面,也就避免了受蒙蔽的情況。另外,齊王還特別強調,“謗譏”是要在公眾場合下,而不是私下不負責任地傳遞小道消息,公眾場合議論的必須是確切真實的內容?!懊娲獭薄吧蠒薄爸r譏”三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不同的進諫者可以選擇的方法和途徑。由此可見,齊王的考慮是非常細致周到的,體現(xiàn)了他誠懇的態(tài)度。另外,齊王之令只賞不罰,充分放開了言論自由,這也體現(xiàn)了齊王寬廣的胸襟和非凡的氣度。齊王三賞,足見高明。
文字運用的高明。好的文章必是語言運用得精彩。在本文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用心咀嚼品悟的精彩文字。比如,鄒忌總結妻、妾、客的不同應答后,得出了“私”“畏”“求”的結論,這便是極為精當?shù)姆治鲈u價。私,因愛而生;畏,因弱而生;求,因利而生。這不正對應了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利益關系嗎?家庭之中、君臣之間,概莫能外。再如,齊王聽了鄒忌的勸諫后,作者只用了一個“善”字表達齊王的態(tài)度。簡潔的語言,表現(xiàn)了齊王充分認同和接受鄒忌的觀點,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急于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精妙的用詞,傳神的表達,正是作者文字運用的高明所在。
閱讀文章就是在語言文字中穿行。用心穿行,潛心品悟,我們才能讀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理解,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