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日以來,越南對中海油服務(wù)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沙群島海域開展正常的鉆探活動不斷進行干擾和破壞,強調(diào)鉆井平臺是在其200海里專屬經(jīng)濟區(qū)之內(nèi)。其實,鉆井平臺是在我國的西沙群島海域,距離我中建島僅17海里,而距離越南海岸卻有150海里之遙。越南近日又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揚其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quán)”有所謂“歷史法理依據(jù)”,威脅將對中國鉆井平臺“采取法律行動”。眾所周知,西沙群島歷來屬中國領(lǐng)土,是沒有爭議的,我們不妨從歷史角度看一下西沙群島的主權(quán)歸屬問題。
清代水師在西沙群島海域行使主權(quán)和管轄權(quán)
清代西沙群島海域?qū)俸D蠉u崖州協(xié)水師營管轄。據(jù)《崖州志》記載:“崖州協(xié)水師營分管洋面,東自萬州東澳港起,西至昌化縣四更沙止,共巡洋面一千里。南面直接暹羅、占城夷洋,西接儋州營洋界,東接??跔I洋界?!彼麄冄惭蟮穆肪€有兩條:一條是從海南島東部的萬州東澳港起,繞海南島沿海,到西部的昌化四更沙為止,歷程一千里;另一條是直接向南巡洋,到越南中部的占城洋面,也就是到達中國西沙群島海域。
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廣東水師副將吳陞曾親自率艦隊巡洋至與昆侖島洋面相接的七洲洋。吳陞巡視的七洲洋的位置,在與之同時代陳倫炯的《海國聞見錄》的“四??倛D”中有所記載,在瓊州與昆侖島之間,長沙和石塘之西,包括了西沙群島一帶海域。在郭嵩燾的《使西紀(jì)程》中,對七洲洋的位置描述得更加具體:“……在赤道北一十三度,過瓦蕾拉山,安南(即今越南——編者注)東南境也,海名七洲洋?!庇纱丝芍?,吳陞率艦隊巡洋是從瓊州府治附近出發(fā),到達七洲洋洋面,即今西沙群島海域。這是清政府當(dāng)時已在西沙群島一帶行使主權(quán)和管轄權(quán)的有力證據(jù)。
越南人黎貴惇在1776年任順化協(xié)鎮(zhèn),所編的《撫邊雜錄》中寫道:“黃沙渚正近海南廉州府,船人時遇北國漁舟,洋中相問,常見瓊州文昌縣正堂官。查順化公文內(nèi)稱:乾隆十八年,安南廣義府彰義縣割鐮隊安平社軍人十名,于七月往萬里長沙采拾各物,八名登岸,尋覓各物,只存兩名守船??耧L(fēng)斷捉,漂入青瀾港,伊官查實,押送回籍?!睆倪@段記載中可以了解兩點:一是越南船只時常在洋中遇到中國漁船,相互問候,且經(jīng)??吹江傊菸牟h正堂官在洋中巡視。也就是說,中國漁船一直在西沙海域進行生產(chǎn)作業(yè)。二是安南安平社軍人往萬里長沙采拾沉船遺物時,遭風(fēng)漂到海南島青瀾港,清朝官員獲悉后,經(jīng)過審訊核實,即將他們“押送回籍”。這充分顯示清朝官員在西沙群島海域內(nèi)有效行使了主權(quán)和管轄權(quán)。
近代以來中國政府重申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quán)的兩次行動
1909年4月,兩廣總督張人駿在處理完日本商人西澤吉次非法侵占中國東沙群島的事件后,考慮到中國南海疆域內(nèi)的其他島嶼,如西沙群島等,若不及早注意維護,難免又會發(fā)生類似東沙群島被侵占的糾紛。于是,他決定派員前往西沙群島復(fù)勘,并于宣統(tǒng)元年三月間,委命咨議局籌辦處總辦直隸熱河道王秉恩、補用道李哲濬,會同籌辦經(jīng)營西沙島事宜。
籌辦西沙島事務(wù)處(以下簡稱籌辦處)自成立后,即開始籌備前往西沙島應(yīng)行辦理事宜,定有“入手辦法大綱十條”。其內(nèi)容大致如下:
1、測繪各島。詳測各島經(jīng)緯線度、地勢高低、廣袤若干、面積大小等。2、勘定各島。擇其相宜,修造廠屋,并筑馬路,安活鐵軌,以資利運等等。3、采取分化研究。4、修筑鹽場試曬。聞各島潮汐漲落,每遇風(fēng)日晴朗,成鹽較易等。5、察驗土性,以備種植。6、同往查勘員役、工匠各項人等,另列清摺。7、籌辦目前應(yīng)用各項器物,另列清冊。8、同行人員,連同仆從、工匠等,共約一百余人,在路伙食,即由輪船供給等。9、酌帶木泥工匠勘定廠屋地址等。10、現(xiàn)擬請派伏波、琛航、廣金兵輪一同前去,并借海關(guān)小火輪,懸掛兵輪,以便島內(nèi)往來便捷。
派往復(fù)勘的人員,除水師提督李準(zhǔn)、廣東補用道李哲濬、署赤溪協(xié)副將吳敬榮、水師提標(biāo)左營游擊林國祥等人外,還有隨帶的測繪學(xué)生、化驗師、工程師、醫(yī)生、技術(shù)員以及工人計一百七十余人。他們于宣統(tǒng)元年四月初一日,分乘“伏波”、“琛航”、“廣金”三艘兵輪由粵省起航,四月二十二日回省。先后查勘了西沙群島的十四個島礁,并分別以兵輪的名稱以及島上的特征,將這些島礁命名為“伏波島”、“琛航島”、“甘泉島”、“珊瑚島”等等。查勘人員每到一島,則在島上立碑為記,并命木匠以木架建木屋于島上,以椰席蓋之為壁,地皆鋪椰席,豎高五丈余之白色桅桿于屋側(cè),掛清朝之黃龍旗,以示此地為中國領(lǐng)土。并將從大陸帶去的山羊、水牛雌雄各數(shù)頭放于島上。同時還令海軍測繪生繪地圖,以便返回后呈送海陸軍部及軍機處存案。
西沙群島查勘回來后,籌辦處即草擬了開發(fā)西沙群島的“辦法八條”,同時還擬定了西沙群島東西各島的名稱:東七島——樹島、北島、中島、南島、林島、石島、東島;西八島——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南極島、琛航島、廣金島、伏波島、天文島。一并呈報總督署。
李準(zhǔn)一行重申中國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quán),在國際上引起較大的反響,英國海軍水道測量部1938年出版的《中國海指南》(China Sea Pilot)就寫道:“西沙群島有兩個主要島群,即宣德群島(the Amphitrite Group)和永樂群島(the Crescent Group),還有一些小島及暗礁。1909年中國政府將其列入版圖,并經(jīng)常有船隊前往巡視?!?932年9月29日,中華民國駐法國公使致巴黎外交部的照會中亦寫道:“前清政府在1909年確實派出海軍到西沙群島考察,并向世界各國宣告其有效占領(lǐng),即在永興島升起中國國旗,鳴禮炮21響。法國政府在當(dāng)時并沒有提出抗議。”根據(jù)國際法和習(xí)慣法,擁有遠離大陸的島嶼的主要條件是最先的有效占領(lǐng),換言之,是國民最先在那里定居,從而使其國家擁有這些領(lǐng)土。海南漁民自古以來就在西沙群島定居,并建造房屋和漁船以供其需要,李準(zhǔn)此行正是以國家行為向世界重申中國擁有西沙群島的歷史事實。
中國政府采取的另一次行動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根據(jù)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的規(guī)定:“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lǐng)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币约?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quán)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nèi)?!碑?dāng)時的中國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收復(fù)了臺灣,隨后正式收復(fù)了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1946年秋,當(dāng)時的中國政府決定由海軍司令部派兵艦前往,進駐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同時還有國防部、內(nèi)政部、空軍總司令部、后勤部等派代表前往視察,廣東省政府也派員前往接受。接收人員分乘太平、永興、中建、中業(yè)四艦前往,其中太平、永興兩艦赴南沙,中建、中業(yè)兩艦赴西沙。1946年11月24日,由姚汝鈺率領(lǐng)的“永興”、“中建”兩艦抵達西沙群島的主島——永興島,在島上豎起“海軍收復(fù)西沙群島紀(jì)念碑”,碑的正面刻“南海屏藩”四個大字,并鳴炮升旗,以示接收西沙群島工作完成。12月12日,由林遵率領(lǐng)的“太平”、“中業(yè)”兩艦亦抵達南沙群島的主島,為了紀(jì)念“太平”艦接收該島,遂以“太平”為該島命名,并在島的東端立下“南沙群島太平島”的碑石,在碑旁舉行接收和升旗儀式。隨后接收人員又到了中業(yè)島、西月島和南威島,分別在島上立碑為證。在太平島設(shè)立了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于廣東省政府管轄。中國政府這次接收行動充分說明,二戰(zhàn)勝利后,中國政府立即收復(fù)了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quán)。
越南所謂的“黃沙”、“長沙”不是中國的西沙、南沙
越南外交部最早列舉的是17世紀(jì)末或18世紀(jì)初越南儒生杜伯撰寫的《纂集天南四至路圖書》。該書“廣義地區(qū)圖”的一段注釋寫道:
“海中有長沙,名擺葛鐄,約長四百里,闊二十里,卓立海中。自大占海門至沙榮,每西南風(fēng),則諸國商船內(nèi)行漂泊在此;東北風(fēng),外行亦漂泊在此,并皆饑死,貨物各置其處。阮氏每年冬季月持船十八只來此取貨,多得金銀、錢幣、銃彈等物。自大占門越海至此一日半,自沙淇門至此半日。”
“長沙”名“擺葛鐄”,越南文意即“黃沙”。越南將中國的西沙群島命名為“黃沙”。越南以此為依據(jù),認(rèn)為阮氏每年派船到“黃沙”取貨,這個所謂的“黃沙”就是中國的西沙群島。其實,這個卓立海中、名為“擺葛鐄”的長沙,其范圍起自大占海門(今越南廣南—峴港省的大海門),止于沙茶(今越南義平省的沙兄海門)。從大占門越海至長沙的距離是一日半航程,從沙淇門(今廣義省平山縣東南的一個??冢┲灵L沙是半日航程。也就是說,這個長沙是沿著與越南中部海岸平行的方向分布,其沙頭距越南海岸稍遠一點(一日半航程,約30余公里),而沙中部卻與越南海岸靠得相當(dāng)近(半日航程,約10余公里)。這些事實說明,這個所謂的長沙就在越南中部占城附近的外羅海中,距離西沙群島還有200多公里,它不可能是中國的西沙群島。
越南外交部白皮書列舉的第二條史料是黎貴惇在1776年編纂的《撫邊雜錄》,書中寫道:“廣義府平山縣安永社居近海,海外之東北有島嶼焉……島之中有黃沙渚,長約三十余里,平坦廣大,水清澈底……”越南引用這段史料的目的,是先把“黃沙渚”說成是名為“擺葛鐄”的黃沙,然后將之與中國的西沙群島混為一談。但是,史料提到的安永社,系指永安、安海二坊。按《大南一統(tǒng)志》記載:“理山島在平山縣東海中,俗名岣嶗哩,島四面高中凹……永安、安海二坊民居焉?!边@就是說,永安、安海就在越南中部的理山島,所謂其東北的島嶼不外乎是理山島附近的一些小島。
越南外交部白皮書還拋出一張《大南一統(tǒng)全圖》,聲稱該圖所繪的黃沙、萬里長沙就是中國的西沙、南沙群島。事實上,這塊“長條地帶”的畫法并不是《大南一統(tǒng)全圖》的專利,我們只要看看英國船長約翰·沙利在1613年寫的《航海志》一書中的地圖就可發(fā)現(xiàn),兩張地圖都如出一轍?!逗胶V尽返貓D上,在這塊長條地帶的上端標(biāo)尖筆羅島、中部標(biāo)廣東群島、下端標(biāo)羊嶼??梢娺@塊長條地帶(即《大南一統(tǒng)全圖》中的黃沙、萬里長沙)包括了占婆島、廣東群島和羊嶼,也就是沿著與越南中部海岸平行的方向,分布在外羅海的一些小島和沙洲。
約翰·沙利在《航海志》中講述他在越南中部近海航行的情況時指出:在北緯16°至17°,“幸福島東經(jīng)”129°30′至130°42′之處(幸福島在今非洲西北的加拿利群島,位于現(xiàn)代西經(jīng)18°左右,當(dāng)時西方人以此作為子午線計算經(jīng)度。上述經(jīng)度折合今天格林威治東經(jīng)約111°30′至112°42′)有“眼鏡群島”(Les Lunettes),即中國的西沙群島。在“眼鏡群島”的西南方,“幸福島東經(jīng)”128°至129°(即今天格林威治東經(jīng)110°至111°),北緯16°30′至12°之處,有舊帕拉塞爾,其形狀像一只腳,腳的大拇指朝向西南。這個形狀像一只腳的所謂“舊帕拉塞爾”,就是《大南一統(tǒng)全圖》中繪在廣義前面海域名為黃沙、萬里長沙的長條地帶,它所處的位置顯然與中國的西沙群島不同,中國西沙群島位于北緯15°47′~17°08′、東經(jīng)111°10′~112°55′,而此長條地帶位于北緯12°~16°30′、東經(jīng)110°~111°,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越南外交部白皮書談的最多的是一名法國傳教士塔伯爾1837年發(fā)表的題為《交趾支那地理考釋》的論文。文中寫道:“帕拉塞爾是由一群小島、巖石和沙灘組成的迷宮,延伸到北緯11°和東經(jīng)109°10′……嘉隆皇帝認(rèn)為,增地雖小,但也擴大其領(lǐng)土。1816年,他莊嚴(yán)地在那里插上旗幟,并占有這些巖石,估計不會有任何人對之提出異議?!卑礃?biāo)出的經(jīng)緯度,帕拉塞爾指的是距離越南中部海岸不遠的某些島嶼,可能是平順地島。這可從法國人沙依諾1820年發(fā)表的文章《交趾支那見聞錄》中得到證實:“交趾支那,其國王現(xiàn)稱皇帝……幾個距海岸不遠的島嶼組成的帕拉塞爾群島。只是到了1816年,當(dāng)今皇帝才占有這一群島。”
西方史籍中記載的帕拉塞爾,其地點和范圍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19世紀(jì)20年代之前,它們通常把這塊沿著與越南中部海岸平行,分布在外羅海中,由一些小島和沙洲組成的“長條地帶”稱為“帕拉塞爾”(Pracel)。到了1817年,經(jīng)過英國船長羅斯等人對中國的海南島和西沙群島進行了一系列調(diào)查之后,西方史籍才開始把“帕拉塞爾”的范圍向北延伸,包括了中國的西沙群島,而直至19世紀(jì)后半期以后,“帕拉塞爾”才被用來專指中國的西沙群島?!芭晾麪枴彼傅攸c和范圍在時間上的差異,使越南當(dāng)局有機可乘,他們把19世紀(jì)20年代之前的舊“帕拉塞爾”與之后的“帕拉塞爾”混淆起來,以他們的黃沙、長沙來取代中國的西沙、南沙群島。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越南外交部白皮書以偷梁換柱、張冠李戴的手法,將其黃沙、長沙說成是中國的西沙、南沙,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歪曲史料記載的原意。如《纂集天南四至路圖書》中“廣義地區(qū)圖”的注釋,明確說明稱為“擺葛鐄”的“長沙”是在大占海門至沙榮一帶,距離大占門為一日半航程,距離沙淇門僅半日航程。這個“長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分布在越南中部沿海的一些島嶼,但是越南某些學(xué)者卻稱“擺葛鐄”是越南文字實行拉丁化前的“字喃”,意即“黃沙”,而“黃沙”又是他們現(xiàn)在對中國西沙群島的稱呼,遂武斷地把黃沙與西沙劃上等號。二是混淆地圖上的同名異地。如《大南一統(tǒng)全圖》把繪在越南中部沿海的一塊“長條地帶”寫上黃沙和萬里長沙,越南某些學(xué)者則將這兩個地名與現(xiàn)在稱中國西沙、南沙群島為“黃沙”、“長沙”聯(lián)系起來,大肆渲染這張地圖的“精心與準(zhǔn)確”,仿佛抓到了一個“確鑿證據(jù)”。殊不知這塊長條地帶無論從形狀,或者是從所處的經(jīng)緯度來看,都與中國的西沙、南沙群島毫無相似之處。三是鉆了同一地名所指的地點、范圍可隨時間變化的空子。如西方史籍中記載的“帕拉塞爾”,在19世紀(jì)20年代之前,通常指的是位于越南中部沿海的“長條地帶”。到20年代以后,其范圍才向北延伸,包括了中國的西沙群島,而一直至19世紀(jì)后半期以后,才被用來專指中國的西沙群島。越南某些學(xué)者就利用這種時間上的差異,大量引用西方史籍中有關(guān)19世紀(jì)20年代前“帕拉塞爾”的記載,企圖將之與中國的西沙群島混淆起來。
越南政府曾多次公開承認(rèn)過西沙和南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
自1954至1975年,越南政府曾多次公開承認(rèn)過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其中最突出的有三次:
(1)1956年6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接見中國駐越南大使館臨時代辦李志民時表示:“根據(jù)越南方面的資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yīng)當(dāng)屬于中國領(lǐng)土?!碑?dāng)時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亞洲司代司長黎祿進一步介紹了越南方面的材料,指出:“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早在宋朝時就已經(jīng)屬于中國了?!?/p>
(2)1958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fā)布領(lǐng)海聲明,指出:“這項規(guī)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lǐng)土,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它屬于中國的島嶼?!蓖?月14日,越南政府總理范文同照會中國總理周恩來,鄭重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承認(rèn)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58年9月4日關(guān)于領(lǐng)海決定的聲明。”“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尊重這項決定?!狈段耐恼諘宄乇砻?,越南政府承認(rèn)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中國領(lǐng)土。
(3)1965年5月9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發(fā)表聲明,指出:“美國總統(tǒng)約翰遜把整個越南和越南海岸以外寬約100海里的附近海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西沙群島的一部分領(lǐng)海規(guī)定為美國武裝力量的作戰(zhàn)區(qū)域”,這是“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及其鄰國安全的直接威脅”。在這里越南政府再次明確承認(rèn)了西沙群島是中國的領(lǐng)土。
(作者為廈門大學(xué)南海研究院教授、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