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一學段的寫話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梢?,作文起始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迸d趣是一種內驅力,學生一旦對寫話產生了興趣,就為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人教版的一到二年級的教材,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插圖是文本內容的濃縮,是靜止的,是語言文字形象直觀的反映,能加深學生對課文語言材料的感悟。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觀圖比讀文更有趣,學生看著圖片,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印象更為深刻。這些精美的圖片編排,體現了低年級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及年齡特征。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弊鳛榻滩牡亩乳_發(fā)者,我們應挖掘手邊的資源,充分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說話、寫話興趣,讓插圖為說寫架設橋梁。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談談我的一些嘗試。
一、呵護起點——不由自主的表達欲望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低段學生的純真直率,往往體現在他們言行的無所顧忌、不由自主上。當打開伴著淡淡墨香的書頁時,一幅幅色彩艷麗、主題鮮明的圖畫,立刻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學生有話要說,就有話可寫,我們一定要呵護這份珍貴的表達欲望。
1.乘勢,推波助瀾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直觀生動的形象比較容易激發(fā)他們的說話寫話欲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的無拘無束的氣氛中?!睉嵍鴨ⅲl(fā),乘勢助推,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看雪》,有一幅孩子們在雪地里玩雪的主題圖。我在上這課時,用大屏幕投影出這個畫面,同學們立刻就按捺不住了,嘰嘰喳喳地說開了:“看,雪人!”“還有雪球!”“好多雪呀!”……這是最自然的展現,最真實的聲音。我微笑著用手勢示意大家安靜,鼓勵道:“看你們這么高興,說說看,你們都看到了什么?”過了一會兒,小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小紅堆了個大雪人,用胡蘿卜給雪人做鼻子,用紅辣椒給雪人做嘴巴,用兩顆桂圓核給雪人做眼睛,還用小水桶給雪人做帽子。”“我來補充。最有趣的是兩串冰糖葫蘆成了雪人的一雙手?!薄瓕W生你一言我一語,從一句到兩句,從一段到幾段,很快組成了一篇作文。我激勵道:“你們觀察得真細致,表達得真生動,不把它們寫下來那多可惜呀!”“是呀,我要把它寫下來?!迸c課文的句子“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相比,學生們筆下的語句不知精彩了多少倍!這其中,老師的推波助瀾功不可沒。
學生剛開始學習寫話,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憑借物,讓學生說話時有所依靠,有所憑借。課文插圖就是一個極好的憑借,可以讓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而這是培養(yǎng)寫話興趣的第一步。
2.點撥,柳暗花明
“看”是吸收,“說”是表達,“看”是“說”的基礎,只有看懂插圖,才能說得準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詞匯量相對較少,語言表達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生在說圖的過程中遇到瓶頸時,教師要及時點撥,引領他們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發(fā)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美麗的小路》是篇童話,共安排有兩幅主題圖。我在全校上了教研課,借助第二幅插圖進行說話、寫話訓練。畫面內容與課文文字基本吻合,學生說起看到的事物時也井然有序,不偏不倚,但都是些很淺顯的話,如:“鴨先生在清掃小路上的垃圾?!薄巴霉媚镌跐不ā!闭f不出畫面中藏著的更深層的意蘊。我就話鋒一轉,旁敲側擊:“如果你就是鴨先生,或是兔姑娘、鹿先生,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學生思索片刻,說:“鴨先生手里拿著掃帚,認真地清掃著小路上的垃圾。它在心里想:我要打掃干凈,不放過任何垃圾?!薄巴霉媚锟匆婙喯壬谇鍜咝÷飞系睦?,它就趕快跑回家拿來水壺,對鴨先生說:‘讓我來幫忙吧,找回美麗的小路,我也有責任?!?/p>
二、樹立信心——有滋有味的寫話體驗
低年級學生要想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得完整,有條理,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啟發(fā)點撥。只有這樣,學生才有信心與寫話拉起手來做朋友,學生才能在有滋有味的寫話中,愉快地扎根進習作的沃土。
1.仿寫,敢于表達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兒童學習技能的基本手段。仿寫是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尤其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提供文體規(guī)范的句式,讓他們進行仿說仿寫訓練,好比為他們的習作之路鋪上基石,給他們提供行走習作之路的扶手。在出示句式的同時,給予相應畫面的直覺補充,定能激活學生的話語思維,拓寬他們的寫話途徑,增強他們的寫話自信,從而使他們敢于表達。
《一株紫丁香》是篇詩歌,全詩共有五個小節(jié),其中第三、四小節(jié)的語言排列結構相同。在學習了第三、四小節(jié)后,我采用仿寫的形式讓學生結合插圖續(xù)寫詩句,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老師——
( )
那是我的( )
( )
學生時而看圖,時而思考,靈感的火花不斷涌現。
老師——
樹挺了挺腰板
那是我們的勇氣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鼓勵
老師——
花香陣陣撲鼻
那是我們的問候
祝您每天都開心快樂
又如學習《春雨的色彩》一文后,我讓學生看著插圖仿寫:
“( )說:‘春雨是( )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 )上,( )就( )了。春雨灑在( )上,( )也( )了?!?/p>
因為有了課文的范例,學生也用詩一樣的語言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其生動的語言,一點也不比課文遜色。
這樣的訓練,由于給了學生一定的模式,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易于動筆,有話可說。這激起了學生寫話的興趣,使他們樂于仿寫,使他們的寫話能力得到提高。正如茅盾所說:“模仿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p>
2.觀察,樂于表達
會觀察是學會寫話的首要條件,低年級學生的概括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都比較弱,觀察時易被無關要素吸引,而抓不住要點,因此,教師要活用插圖這一直觀手段,教給學生具體的觀察方法,為中年級的寫作打好基礎。
(1)單幅圖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先整體后局部、先主后次、由近及遠(由遠及近)、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認真地觀察分析圖畫的方法。
在《看雪》一課,學生沉浸在自由表達之中,我在肯定的同時,提示他們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然后按觀察的順序說話。有了這樣的要求,學生在觀察圖畫時,就會有意識地尋找一定的順序,說話時就有條理了。有的學生由近到遠地觀察,有的由遠到近地觀察,也有的先看整幅圖,再按遠近的順序觀察……在有意的引導下,教師增強了學生有序觀察、有序說話的意識。
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時,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圖畫上事物之間的位置關系,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按觀察的順序說話、寫話,為有條理地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2)多幅圖的觀察。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圖畫之間、人物之間、人物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分出主次,確定重點,這樣說話、寫話時才會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如第四冊口語交際話題“我獨自在家時”由四幅圖組成,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按照圖畫排列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再引導學生議一議:“我”獨自在家時遇上了什么事?“我”是怎樣應對的?主要是在哪兩幅圖中體現出來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四幅圖的意思分主次進行串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就成形了。所以說,寫話要有條理,就得有一定的順序。
三、放飛想象——文思如泉涌的創(chuàng)作樂趣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童話王國里,低段學生是富有想象力的,他們喜歡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展開奇思妙想?!霸谧鰤舻哪挲g,讓兒童把夢做夠?!钡湍昙壥窍胂罅ε囵B(yǎng)的黃金時期,借助課本插圖,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說話、寫話能力,喚醒沉睡的寫話潛能,從而更好地激發(fā)他們說話、寫話的興趣。
1.補白,合理想象
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具有情節(jié)濃縮的特點。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我們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以老師的提問為支點,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
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自己去吧》時,我利用課文中“小鴨子對媽媽說自己想去游泳和去山那邊看看”這句話想象,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思考:為什么小鴨子要提出這樣的要求?畫面中清澈的溪水、碧綠的草坪、可愛的小鴨子給了學生想象的動力:鴨媽媽帶著小鴨子來到河邊的草地上散步,小鴨子看到小溪里的水是那么的清,就想到小溪里去玩耍,可是它不會游泳……此時學生思維的火花在不斷閃爍,想象的翅膀在自由揮動,自由表達的欲望之門已經敞開,稚嫩的筆尖下文思如泉涌。
有些課文的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留有懸念,讓學生有想象、拓展的空間。教師可以找準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把文章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在含蓄的地方寫出情感,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個動作。有時,教師還可以只提供一種情境,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
2.創(chuàng)編,大膽想象
課本中的插圖是為表現文章主題服務的,有的課文有一幅,有的課文有兩幅,有的課文有三四幅,插圖或獨立,或連續(xù)。其中,單幅、少幅插圖的課文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有時給故事接個尾巴,有時在故事中間插入他們想象的情節(jié),有時給故事來個改編……學生樂此不疲。我們要做的是“無中生有”。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課文的結尾有懸念,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看課文的第二幅插圖,旁邊的泡泡上寫著: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我們可以繼續(xù)追問:“種葫蘆的人來年再種葫蘆,能收獲葫蘆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以原文的終點作為習作的起點,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在自由表達的空間里暢所欲言,創(chuàng)意無限。
又如第二冊“語文園地四”要求學生續(xù)講故事:“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它走來……”請把上面的故事講完,再把自己講的故事畫一畫。圖畫以它獨特的色彩、直觀的形象,為學生所喜愛。他們喜歡看圖畫,收獲新知;他們喜歡畫圖畫,表情達意。
看圖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齊放,從“異”字入手。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大膽想象,想別人還沒有想到的,說別人還沒有說過的。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在我和我們班的孩子一起走過的近兩年的時間里,大部分孩子愛上了寫話,也已經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部分孩子的作品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在這塊沃土上,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也嗅到了泥土的芳香。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钡湍昙壍膶懺挘菍W生一生寫作的起點。我們作為他們的引路人,首要職責就是保護和激發(fā)他們的寫話興趣,讓學生在精美插圖的陪伴下主動寫話,樂于寫話,把寫話當做一種快樂,幫助他們架設說寫橋梁。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