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一種良好的自主學習方式。通過預習,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和閱讀課文新知,明白哪些知識是自己可以獨立學習而習得的,哪些知識是自己所無法獲取的,從而讓學生學有目標。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就會重點關注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語文知識點,以增強語文學習欲望,提高學習的效率。探究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新型學習方式,是預習教學的良好載體,也是預習教學的主要方式。然而,當前的語文教學并沒有十分注重預習教學,學生的預習流于形式,停于表象。這不僅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而且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對語文課程產生消極的學習情感,得不償失。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語文預習教學的效率,我主要從任務設置、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合作探究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明晰任務,驅動探究熱情
探究是基于一定的主題或任務而開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沒有明確的主題,沒有明晰的任務,再好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也無濟于事。因此,探究性預習必須幫助學生確立明晰的任務,以驅動學生探究熱情,為學生指引探究預習的道路,提升學生的預習效能。其具體的任務應當包括會讀課文,會認、會寫生字詞,明白預習內容的大體含義,能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預習等。例如,蘇教版第九冊《伊索寓言》一課,主要是通過三則故事來說明三個深刻的道理。如果教師沒有幫助學生明確為什么要預習這一課,要預習什么,怎么預習,而是以簡單的一句話“請同學們回去預習《伊索寓言》,下節(jié)課老師會檢查你們的預習成果”來提示學生進行預習,那結果可想而知。學生根本不明白要預習什么,但迫于教師的檢查,他們便拾起傳統(tǒng)的那一招:讀一遍這三則寓言、查一下生字詞。這樣,就算完成了他們認為的艱難的預習任務了。因此,我們應當向學生明確預習的任務,以驅動學生探究和自主學習這三則寓言的熱情。具體的任務可設置為:能流利、清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讀、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詞;思考這三則寓言故事分別講了什么,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呢;請你準備幾個生活中與此相關的的故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流淌探究靈感
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監(jiān)督,也沒有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恰當?shù)念A習情境,加上幾乎所有的預習工作都是在課后、在家里完成的,學生已經(jīng)將預習看作是一種機械性的、無生機、無活力的剛性任務。預習時,走馬觀花,流于語言表層,沒有深入文本的內部,沒有理解知識的本質內涵。為了激起學生對預習的激情和活力,我們應當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個學生喜愛的情境。首先,可以在課堂教學時留出一點時間,引入一些與預習內容相關的材料,如圖片、視頻、文本材料、實物模型等。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增強預習自覺性,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預習內容。其次,教師要時常安排一些課堂時間,營造一個和諧、寧靜的環(huán)境,讓學生當堂預習,訓練他們的預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預習習慣。最后,語文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學生時間安排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形成時間的觀念,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用于預習。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十冊《鄭和遠航》時,我們可以在教上一篇課文《二泉映月》時留出一小段時間,呈現(xiàn)與《鄭和遠航》相關的能夠引起學生學習欲望的內容,如講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看與本課相關的古沉船照片等圖片資料等;也可以根據(jù)教學時間的安排,組織學生利用一小段時間進行精細的預習,以檢查和訓練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預習,讓學生在快樂的探究中完成預習任務。
三、依托合作,增強探究合力
探究雖然是個體意志主導的結果,但個人的力量、時間畢竟有限。如果沒有與人合作,那憑借一個人的才智所能完成的預習工作必然會比一個小組合作完成的預習任務來得少,效果也相對較差。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還必須結合合作學習,以增強探究預習的合力。例如,蘇教版第十冊《秦兵馬俑》一文,不僅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和旅游業(yè)等跨行業(yè)、跨學科的諸多問題,而且蘊含著較多的語文知識。如果憑借學生單個個體來完成這個繁重的預習任務,那結果必將殘缺不全。因此,在組織學生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分工合作,如有的查閱其歷史背景,有的探究其文化價值,有的查找其規(guī)模和排列等,涉及的語文知識必須靠學生獨立去完成。
總之,預習作為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行為,需要學生具有探究的意識,投入探究行動,從而對語文知識產生認知,對疑難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解答。這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參與有目的,互動有方向。要解決當前預習停留于表面或存在于虛無的不良窘境,我們教師應當堅定不移地以學生為主體,以明晰的任務驅動學生探究熱情,以和諧且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合作的優(yōu)勢增強探究的合力,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