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兩個女人在吵架,一個義憤填膺:“如果當(dāng)初不是我?guī)湍憬榻B這份工作,沒準你現(xiàn)在還流落街頭。做人不能忘恩負義……”另一個不無委屈:“這些年我也沒少報答你,難不成要每天把你的好掛在嘴上、一輩子給你當(dāng)牛做馬?再說當(dāng)初也不是我逼你的……”
立刻換了臺,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一種人際關(guān)系——施恩者與受恩者的關(guān)系,我稱它為“最壞關(guān)系”。
其實,原本應(yīng)該是一種美好、溫暖的關(guān)系:一方伸出援手幫助他人,另一方獲得幫助脫離困境。卻偏偏,這樣的關(guān)系不太容易把握走向。最后,如電視劇中雙方反目成仇的并不少見??稍斐蛇@樣的后果,有時是因為受恩者忘恩負義,但有時也因為施恩的那一方,太把這樣的“恩情”當(dāng)回事。
這樣的關(guān)系生活里比比皆是。記得小時候,每次回老家過年,奶奶總要帶著全家人,去村里一戶人家送過年禮、拜年,但對方并非我們家親戚。后來知道,爺爺年少時不慎落水,那戶人家的一個長輩救了我爺爺。救命之恩,當(dāng)然要報答,因此從爺爺?shù)母篙呴_始,就有了這樣的規(guī)矩。多年后,那家長輩早已去世,爺爺也已去世,奶奶和爸爸依舊記著人家的好,定期去拜訪。對方也是和氣、善良的人家,總對我們的拜訪表示感謝并適當(dāng)回贈禮物,卻并不提當(dāng)年的舊事——如此,兩家反倒慢慢成了故交,后輩的交往里,更多便是感情了。
無疑,當(dāng)初的感恩變?yōu)楹髞淼那橐?,是因為雙方的真誠、不計較。想來,若是對方每時每刻都記著我們一家永遠欠他們情分,理所當(dāng)然要償還和回報,日后即使不反目,也不可能來往那么多年,肯定早早就避開了。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回報是一回事,低三下四是另一回事。畢竟如劇中對白,當(dāng)初,你也是愿意的。
既然是愿意的,就別拿出“討債”的姿態(tài),那姿態(tài)并不好看。對方看多了,慢慢會抵觸。我就曾遇到和劇情幾乎雷同的“施恩者”。
剛參加工作時,我弄錯了一份報表的小數(shù)點。幸好帶我的同事大姐熱心,主動幫我仔細核對了一遍,避免了一次嚴重的后果。事后我請她吃了幾次飯,也送了禮物,極盡感激之情。她卻一直把這件事掛在嘴上,想起來就提一提。尤其我因為業(yè)績出眾升為主管后,她更是時時提醒我:我現(xiàn)今的一切,都是拜她所賜。我認可她的話,可這樣時時提及,也未免讓我不知所措,恐怕一生都還不清她的恩情了。于是心里漸生負擔(dān),開始下意識躲開她。她察覺后,更是變本加厲,對所有人控訴我忘恩負義。
當(dāng)然,大多時候,幫助我們的人不會如此。有一個朋友,曾在我遇到困境時主動借給我?guī)兹f元錢,幫我渡過了難關(guān)。多年后,除了我和他,也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他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我們在一起時,他也不提,好像從來沒有發(fā)生過。而我并不曾忘記他當(dāng)年的雪中送炭,即使沒有對等的機會回報,也會用我的方式對他好。
因為他,因為那些施恩不圖報的人,我知道了幫助人怎樣的姿態(tài)才好看。因為不管我們幫助誰,幫了對方什么,在最初,一定是心甘情愿而非對方脅迫的。既如此,又何必計較是否得到回報呢?他若有心記得,就感謝他的真誠;他若忘記,也坦然接受他的記性不好。否則一旦計較起來,很容易就會陷到最壞關(guān)系里——你不快樂,他也不快樂,當(dāng)初的好感情一點點被消磨掉,直至彼此怨氣橫生。
記得別人的好,是做人的本分;忘記對人的好,是做人的智慧。施也好、受也罷,生活總是為了更快樂。提醒自己,不做“最壞關(guān)系”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