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一路升級,中國并不直接牽涉其中,但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仍是各方不可忽視的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期訪問歐洲期間,在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等領導人的會面中,都闡述了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
中烏經貿關系近年日趨緊密,尤其是烏克蘭前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從2010年開始執(zhí)政就積極展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目前中國是烏克蘭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俄羅斯。兩國建立了副總理級雙邊合作委員會,以促進中國對烏克蘭的大型投資項目為主要目標。
據(jù)中國商務部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2年中國在烏克蘭的投資存量為3314萬美元,但2013年接連達成克里米亞深水港項目和新疆建設兵團投資烏克蘭農地的合作意向,僅深水港一個項目的預期投資就要大于2012年時的存量。
不過,據(jù)《財經》記者求證,這兩個報道所稱投資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的項目目前仍處于初期階段。
保障中國投資者在烏克蘭的利益成為眼下的首要任務。今年2月就一度有報道稱中國向倫敦國際仲裁法院就烏克蘭未能履行30億美元農產品合同提出仲裁請求。隨后兩國政府否認了這條消息,但烏克蘭農業(yè)部長表示“多方就此合同進行了艱難的談判”。
中國在過去兩年對烏的投資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yè)項目為主,并有多個項目計劃落戶克里米亞地區(qū)。
烏國臨時政府已表示要繼續(xù)履行此前與中國簽訂的合約,而據(jù)《財經》記者了解,為保護中國在烏克蘭的投資利益,中國政府正與烏克蘭臨時政府進行磋商。3月18日,商務部發(fā)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至于克里米亞的情況,我們同樣是愿意在局勢穩(wěn)定后進一步推動有關合作?!?/p>
3月15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就美國起草的烏克蘭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內容主要是否定克里米亞獨立公投的有效性,中國基于“可能會激化各方矛盾”的理由投出了棄權票。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劉結一在投票結束之后表示,外部的干預是導致烏克蘭街頭沖突、國家陷入危機的重要原因,希望各方能在政治和法律框架下,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問題。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以來,中國的表態(tài)一直非常謹慎,一方面沒有展示出對歐美和俄羅斯任何一方的明確支持,另一方面指出烏克蘭危機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和現(xiàn)實因素,“偶然中有必然”,呼吁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建認為在此次事件中,中國正在形成自己的定位,既不是美歐的,也不完全是俄羅斯的,“這恰恰是中國的優(yōu)勢,我們無需去選邊站”。
此外,“美俄相爭,中國得利”的觀點也在部分西方學者和媒體中得到支持,如發(fā)生在東歐的烏克蘭動亂將使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zhàn)略在美國國內遭到質疑;而從比較現(xiàn)實的角度看,俄羅斯一旦受到歐盟制裁,為保證出口量,可能會以較低價格將天然氣轉賣給中國,有助于推動雙方久拖不決的天然氣合作談判。
但對中國來說,如何保障中國在烏克蘭的投資安全是眼下更為實在的考量。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對《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如今在烏克蘭還談不上政治戰(zhàn)略布局,更多還是關注雙邊的經貿利益。”
去年11月底,烏克蘭前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單方面宣布暫緩與歐盟簽訂聯(lián)系國協(xié)定,引發(fā)國內35萬民眾走上首都基輔街頭抗議。反對黨發(fā)起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投票,但在議會投票當天亞努科維奇仍按原計劃出訪中國并簽下多份商業(yè)訂單。亞努科維奇解釋,“烏克蘭國民經濟狀況取決于同中國的合作?!?/p>
事后亞努科維奇宣布通過與中國領導人簽署《中烏戰(zhàn)略伙伴關系發(fā)展規(guī)劃(2014-2018年)》等一系列協(xié)議和文件,能保障烏克蘭獲得近8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中國對此不予置評。
“不管烏克蘭最終選擇俄羅斯還是歐盟,至少在經貿層面上中國始終是烏克蘭不能放棄的合作伙伴?!睔W洲對外關系委員會亞洲和中國項目主任顧德明(Franois Godement)對《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商務部最新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中國目前是烏克蘭第二大貿易伙伴,2013年雙邊貿易額為111.2億美元,同比增長7.3%。與烏克蘭的歐盟鄰國相比,中烏經貿的數(shù)額不算大,但烏克蘭是人口和國土面積兼?zhèn)涞男率袌?,增長空間比傳統(tǒng)的西歐國家大,其消費市場需求也與中國汽車、家電等產品的定位吻合,因此這幾年進入烏克蘭的中國資本有所上升。
據(jù)烏克蘭駐華使館經參處的資料顯示,聯(lián)想在烏國電腦市場占有率連年穩(wěn)居第一,華為和中興、三一重工和中聯(lián)重科在該國的市場份額也逐步擴大。因為近年來一直占據(jù)烏克蘭汽車銷售榜前幾位,吉利、江淮、力帆等中國汽車廠商去年相繼宣布將組裝生產汽車業(yè)務部分轉移至烏克蘭。
除了現(xiàn)有的國內市場,烏克蘭作為“歐盟入口”的潛力也備受關注,烏克蘭位于歐亞大陸海陸交匯之處,歐盟一直有意把烏克蘭納入自貿區(qū)范圍。一旦烏克蘭加入自貿區(qū),在烏克蘭投資意味著可以較低的人力成本打入歐盟市場,同時降低物流成本。
烏克蘭的農業(yè)潛力同樣受到了中國投資者的追捧。
北京同鑫會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世渝曾在2008年試圖并購國企烏克蘭國家農業(yè)公司。他的考量是烏克蘭擁有全球三分之一的黑土地,素有“糧倉”之稱,但存在勞動力緊缺、農業(yè)機械化程度低、對農業(yè)投資嚴重不足等問題,而中國人多地少,農耕技術和農機技術都相對成熟,正好可以和烏克蘭形成互補。
王世渝對《財經》記者回憶,當時他找了中糧集團、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集團等各大農業(yè)國企,但那時國企對“走出去”信心尚且不足,無人問津,最終并購項目只能作罷。四年后,一些大型國企的名字最終出現(xiàn)在對烏投資的農業(yè)項目中。
中烏在亞努科維奇去年12月來訪時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關于進一步深化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中提到,“優(yōu)先開展和加強農業(y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金融、高科技、航空、航天等領域務實合作,穩(wěn)步推進大型合作項目?!?/p>
2011年中國和烏克蘭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對烏克蘭的投資開始升溫,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基建和農業(yè)項目。其中所涉及的中國名字主要有三個: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機集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大洋新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洋新河)。前兩家機構的國資屬性毋庸贅述,大洋新河是近年異軍突起的中國對外投資私人企業(yè),專注投資超大型基建項目,其背景引來各種猜測。
國機集團和旗下的中國成套工程有限公司(中國成套)分別承建了克里米亞謝爾基諾燃氣電站和基輔機場輕軌“空中快車”。中國成套在其官方網站上還公布了其余六個位于烏克蘭的投資項目,范圍涉及農業(yè)、電力及地產投資。據(jù)悉,僅2012年,中國成套與烏克蘭簽署的合同總額超過30億美元。
2012年,中國成套與烏克蘭國家食品糧食集團簽署《農業(yè)領域合作通用合同》,按照合同,烏方需向中方連續(xù)供應15年、總量約8000萬噸的谷物,以換取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30億美元貸款。
國機集團另一家子公司中國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工國際)同樣涉足了烏克蘭的農業(yè)。
2012年4月18日,中工國際與烏克蘭UkrLandFarming PLC.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xié)議》,雙方共同實施新能源發(fā)電項目、糧食港口建設項目、禽畜飼養(yǎng)場項目(豬肉、牛肉和雞肉生產),以及建立拖拉機組裝廠和農機設備銷售和租賃等項目,涉及金額預估合計約為41.29億美元。中工國際當時發(fā)布公告稱,該框架協(xié)議中所涉及的實際項目金額以商務合同金額為準,存在不確定性。此后中工國際并沒有在其財報中提及該項目的進展。
相較于國機集團的項目已經在烏克蘭落地,另外兩個大型項目還仍處于初期階段。
2013年有報道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烏克蘭KSG Agro公司簽訂一項為期50年的農業(yè)計劃,最終將擴展至租用300萬公頃土地,烏克蘭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糧倉”。隨后兵團和KSG Agro對外澄清,合作尚處于論證階段,合作形式并不是兵團買入或租用烏克蘭土地,而是著眼于融資以及灌溉等農業(yè)技術方面的合作。《財經》記者就此致電KSG Agro公司,該公司拒絕提供更進一步的信息。
另外一個中國投資烏克蘭港口的項目也缺乏細節(jié)。
2013年,大洋新河高調宣布將斥資超過100億美元在克里米亞半島投資建設深水港及其配套,該公司成立于2009年,此前因投資尼加拉瓜運河引起了關注。
大洋新河宣布克里米亞項目分為兩期,第一期投入30億美元,除了港口建設和重建外,還要新建包括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yè)園在內的經濟開發(fā)區(qū),項目二期計劃投資不低于70億美元,建設包括煉油廠、液化天然氣生產基地、機場及船塢等。
2013年12月,該公司董事長王靖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大洋新河與私企基輔水利投資有限公司組成合資企業(yè),并宣布清晰的時間表:“2014年底全面開工,包括幾個港口和30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建設、所有的配套,建設時間不會超過兩年?!?/p>
實際上該項目在克里米亞遭到了以環(huán)保NGO為首的部分民眾的反對,選址至今尚未確定。2013年12月底,時任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阿納托利·莫吉廖夫(Anatoly Mogilev)稱,該項目目前有兩個可供選擇的地址,項目落實必須經過環(huán)評報告,否則將不予通過。
旨在促進中烏經濟貿易往來的民間組織“克里米亞-中國協(xié)會”負責人根納季·波塔片科(Gennady Potapenko)曾在今年2月底的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企業(yè)和克里米亞只是簽署了備忘錄,還沒有港口建設項目,也沒有買地。”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經參處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對《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尚未在克里米亞地區(qū)有任何投資。大洋新河拒絕對上述消息作出回應。
今年2月底王靖以信威通信產業(yè)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身份會見了烏克蘭駐華大使焦明·奧列格,雙方成立了信威與烏克蘭使館聯(lián)合工作組以維持溝通。北京信威及其子公司自2012年起陸續(xù)與烏克蘭方面簽訂了約24億元的移動寬帶系統(tǒng)軟件及核心網銷售合同。目前尚不知該工作組是否會涉及克里米亞港口項目。
焦明·奧列格近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多次表示,烏克蘭新政府一上臺即對中方正式表態(tài),一定會履行已經簽署的所有協(xié)議。
除了港口之外,中國還有意在克里米亞投資更多的基建項目。
2013年9月3日, 中國-烏克蘭基礎設施建設四方合作諒解備忘錄在烏魯木齊簽訂,參與方包括烏克蘭SUESTA有限責任公司、兵團建工集團、中國烏克蘭國際工程協(xié)作協(xié)會有限公司、中國海外經濟合作公司。備忘錄中包括多項在克里米亞的基建項目,如建設總長度約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生產各類船舶及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平臺的造船廠,幫助恢復、建設水利滴灌系統(tǒng)等。當時各方計劃在該備忘錄基礎上訂立相應正式協(xié)議。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陳玉榮對《財經》記者表示,在烏克蘭前總統(tǒng)尤先科任內的2005年-2010年,中烏關系發(fā)展基本停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緊張,國內政治局勢不穩(wěn)定,導致中國對烏投資意愿不高。2009年一年,中國對烏克蘭投資只有3萬美元,降至歷史低點
2010年亞努科維奇上任后不久即出訪中國,希望大力推動兩國關系,加上那時烏克蘭仍處在歐洲金融風暴的漩渦之中,迫切需要中國的投資,因此一系列大型對烏投資項目意向都在此后簽訂。
但由于大型項目的論證需要較長時間,加上烏克蘭的主權信用評級一直在下滑,導致以主權擔保貸款風險較大。在目前“中方融資-烏克蘭提供主權擔保-中方執(zhí)行”的投資模式下,部分中國“大項目”的資金至今難以落實。
根據(jù)世界銀行最新的世界投資環(huán)境排名,烏克蘭在185個國家和地區(qū)之中排名137位,自2005年的“橙色革命”以來一直未見起色。中國商務部在2013年度《對外投資合作國別指南》中將烏克蘭形容為“國內政府部門貪腐嚴重,工作效率低,灰色經濟盛行,對吸引外資缺乏鼓勵措施”。如今再加上政治動蕩的局面,即使烏克蘭擁有上述土地和市場優(yōu)勢,預計中國對烏投資會暫時陷入停滯狀態(tài)。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任清對《財經》記者表示,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投資爭端,包括因為地區(qū)動蕩或政權更迭等原因產生的投資爭端,在歷史上曾經主要依靠投資者母國的外交保護解決。
“但目前外交保護已經越來越少地被使用:一是因為一些西方國家濫用外交保護權,引起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反對;二是因為投資者個體的利益與其母國的國家整體利益不一定完全一致,母國不僅會考慮某一個投資項目的損失,還需要考慮雙邊關系等其他因素。投資者現(xiàn)在更多的是利用法律手段來解決投資爭端。即如果爭端不能通過協(xié)商解決,則選擇在當?shù)胤ㄔ浩鹪V或者訴諸國際仲裁?!?/p>
具體到克里米亞,中國與俄羅斯訂有雙邊投資保護協(xié)定,如果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中方在克里米亞地區(qū)的投資將受到該協(xié)定的保護。如果有投資項目因為戰(zhàn)亂等原因遭受損失、被征收或者遭受其他不公正的待遇,投資者可以將爭端提交“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進行仲裁。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對政治動蕩地區(qū)做足調查已經是一門“必修課”。“即使和某位高官或某個政府部門搞好關系,但如果整個政府和議會更換,風險依然難以避免。投資的時候可以考慮拉一些當?shù)胤浅S杏绊懙钠髽I(yè)作為投資伙伴,或者做一些民意調查,如果項目有民意支持,安全系數(shù)相對較高?!比吻灞硎?。
除此之外,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世行下屬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也可以幫助規(guī)避一部分風險。這兩家機構都提供針對政治風險的保險產品。其中MIGA承保的風險包括征收險、貨幣匯兌險、政府違約險、戰(zhàn)爭和內亂險等。
一位在烏克蘭有商業(yè)投資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正在牽頭與烏克蘭臨時政府交涉。
商務部發(fā)言人沈丹陽在3月1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相信烏克蘭的局勢只是暫時的,中方愿與烏方繼續(xù)保持緊密的互利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