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動員全國在插秧季節(jié)抓緊插秧的朝鮮,同時對外界發(fā)出強硬的警告。官方媒體《勞動新聞》發(fā)表文章指出,為抵抗美國和韓國的軍事挑釁,朝鮮相信“對核武器就拿核武器、對導彈就拿導彈……為捍衛(wèi)國家的主權與尊嚴,將會采取包括核試驗在內(nèi)的對應措施”。朝鮮何時舉行第四次核試驗的議題再次挑起美、中、日、韓的緊張神經(jīng)。
韓國自2013年下半年起,開始預測朝鮮將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但是從美韓軍演到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結(jié)束亞洲之行,韓國的一次次警告都未成為現(xiàn)實。韓國國防部長金寬鎮(zhèn)5月8日對媒體表示,他相信朝鮮在原子彈項目上已獲得進展,朝鮮已完成第四次核試驗的相關準備,只待平壤在時間上做出選擇。但是他也補充強調(diào),朝鮮非常擅于操控外界心理,不能排除朝鮮為吸引外界關注,有目的地拖延核試驗。
朝鮮是否有意拖延,外界難以證實。不過,韓國海外協(xié)力委員會委員長樸承帝對《財經(jīng)》記者指出,朝鮮核試驗可能面臨一些電腦系統(tǒng)上的問題,他預期朝鮮在5月15日-20日間能解決這個問題,即最早5月15日前進行核試驗的可能性不高。由于韓國將在6月4日舉行地方選舉,朝鮮會不會以核試驗影響選舉,值得觀察。
中國的朝鮮觀察家對此持相對保留意見。盡管沒有人懷疑朝鮮持續(xù)進行核試驗的決心,但是中國學者普遍對朝鮮是否在目前國際社會一致反對的氛圍下強行推動第四次核試驗感到懷疑。
縱觀金正恩上臺兩年以來的執(zhí)政表現(xiàn),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崔應九對《財經(jīng)》記者評價說,金正恩盡管沒有在大方向做出“出格”的舉動,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沒有章法”的行為,例如近來對韓國總統(tǒng)樸瑾惠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進行羞辱式的語言攻擊,因此外界對第四次核試驗的進行與否難以判斷。
2013年2月才進行第三次核試驗的平壤,于3月31日勞動黨第一次中央全會提出“經(jīng)濟建設和核武力建設并舉”路線(下稱“并舉路線”),其中將朝鮮擁核定義為“自衛(wèi)性防衛(wèi)手段”。在此政策下,外界相信朝鮮會持續(xù)進行核試驗,直到具備某種程度的實力。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前主任楊希雨就公開表示,“朝鮮或遲或早一定會進行第四次、第五次甚至第六次核試驗”。
由于核試驗總是帶來懲罰性的制裁措施,朝鮮在時間選擇上特別謹慎。朝鮮前幾次時點的選擇都反映出其精打細算的風格。遼寧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所所長呂超對《財經(jīng)》記者分析,朝鮮進行核試驗通常是為了鼓舞國內(nèi)士氣或?qū)箛鈮毫?,目前在兩方面都沒有這樣的需求;從頻率來看,連續(xù)兩年進行試驗,似乎也沒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借由在核實驗基地活動吸引注意、換取對話是朝鮮慣用的伎倆。
吉林社科院朝鮮韓國研究所所長張玉山也持類似看法。目前朝鮮國內(nèi)經(jīng)濟沒有進一步惡化,國外的壓力也相對緩和,從時點看并非必選之機,但不能排除朝鮮“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性。
朝鮮于2006年、2009年和2013年分別進行了三次核試驗。2006年10月9日,朝鮮勞動黨慶前一天,朝鮮通過媒體宣布成功進行第一次核試驗;2009年,先于4月5日試射人造衛(wèi)星,接著于14日退出六方會談,最后5月25日宣布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2013年2月12日,在聯(lián)合國于1月底通過2087號決議加強對朝鮮制裁后,金正日2月16日生日之前,朝鮮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
對于第四次試驗的時間選擇,各國正在嚴密監(jiān)視。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成立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The 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 Organization)于5月表示,該組織在全世界各地的337組設備,已經(jīng)準備好隨時偵測朝鮮的核試驗。
不同于金正日時期打造全民皆兵的“先軍政治”,金正恩提出的“并舉政策”在第三次核試驗后,開始積極反映在民生和經(jīng)濟建設上。根據(jù)朝鮮媒體今年以來的報道,由于確定了核實力,“朝鮮可以不增加國防費用,用較少的費用也繼續(xù)加強戰(zhàn)爭遏制力,同時對經(jīng)濟建設和改善民生投入很大的力量”。外界普遍認為,“并舉路線”和金日成于1962年提出“經(jīng)濟和國防建設并舉路線”為類似概念。
基于此路線,朝鮮于去年5月也制定了《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法》,希望真正實現(xiàn)2012年“打開強盛大國之門”政策的十年經(jīng)濟戰(zhàn)略,甚至實現(xiàn)到2020年把自己建成發(fā)達國家的承諾。長期關注朝鮮國內(nèi)情況的專家和團體指出,自金正恩上任以來,為爭取民眾支持,朝鮮經(jīng)濟情況未繼續(xù)惡化,能源和糧食似乎達到一定供給水平。一位派駐在平壤的國際組織人員也對《財經(jīng)》記者表示,金正恩上任以來就要求魚類供應以國內(nèi)為主,外銷為輔,因此平壤的超市普遍有充足的魚類供應。
不過,樸承帝表示,朝鮮若真認為在發(fā)展核武器的前提下能夠根本性發(fā)展經(jīng)濟,這不只是愚昧,也是不切實際的。
堅決通過擁核換取安全的朝鮮,并非不懂外界眼中“并舉路線”的矛盾。但長期在大國間博弈的朝鮮清楚,各國間有諸多矛盾可以利用。
去年夏天,朝鮮在各國對第三次核試驗的激烈反應慢慢冷卻后,分別和日本、韓國和俄羅斯展開和解交流。
樸槿惠政府選擇了在陽光政策和李明博強硬政策之間的中間路線,朝韓2013年7月開始就重新開放4月關閉的開城工業(yè)區(qū)進行談判,8月達成共識,其中包括恢復朝鮮在3月底切斷的軍事熱線。2014年初,金正恩發(fā)表了積極的新年講話,呼吁改善南北關系,南北接觸有了積極的進展,實現(xiàn)了離散家屬團聚,朝韓關系短時間獲得改善。但好景不長,樸槿惠在前東德城市德累斯頓演講時提出推動統(tǒng)一路線圖,接著邀請美國奧巴馬總統(tǒng)訪問首爾,一連串動作讓朝鮮大為光火,韓朝關系急轉(zhuǎn)直下。
在首爾期間,奧巴馬表示美國不會怯于用武力協(xié)防盟國,同時還指出,現(xiàn)在或許是考慮進一步加強禁運的時候。自此,朝鮮媒體就先后攻擊奧巴馬是“邪惡的黑猴子”、“血統(tǒng)混雜的雜種”。對接待奧巴馬的樸槿惠更不留情,先后形容她的政府為“樸槿惠流氓集團”,她本人是“下賤的從美娼婦”。這一輪語言攻擊在5月中進一步從個人升溫為國家級交鋒。韓國國防部發(fā)言人對媒體表示,朝鮮根本不是一個國家,“應該趕快消失”。平壤立即通過媒體宣稱,一定要將韓國政府殲滅。5月22日,朝鮮在延坪島附近海域,發(fā)射了至少一枚炮彈,差點擊中韓國一艘巡邏艦艇,韓方隨后進行了回擊。
在平壤,相關單位也加大清除韓國產(chǎn)品的運動,除了進一步掃蕩原本禁止觀看的韓國電視劇,韓國甜品最近也從市場上消失,深怕韓國的文化和物資影響朝鮮人的忠誠。
朝鮮在與韓國談判的同時啟動與日本的互動?;谌ツ晗掳肽甑匿亯|,今年3月中,日本和朝鮮在沈陽展開2012年11月以來的第一次談判。這次談判有了些許突破。在雙方安排下,1977年被朝鮮特工綁架的橫田惠父母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和他們的外孫女金恩敬一家人見了面。
13歲時被綁架的橫田惠后來嫁給了同樣被綁架到朝鮮的韓國人金英男。朝鮮一度堅稱橫田惠在1994年已自殺,但日本拒絕這個沒有依據(jù)的說法。2004年朝鮮還送還了宣稱是橫田惠的骨灰,日本DNA檢測后證實非橫田惠。
2002年金正日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舉辦首腦會議時,承認綁架了日本人,用以幫助朝鮮特工熟悉日本的語言和風俗。日本政府確認有17名被綁架者,但認為還有更多未確認的。熟悉日朝談判的人士對《財經(jīng)》記者介紹,朝鮮在新一輪談判中先表示,綁架問題已經(jīng)得到解決,后來又同意日本提出的相關要求。朝鮮的友善背后無可避免地帶著利益盤算——希望日本對朝鮮做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賠償。
4月12日共同通訊社亦報道稱,日本和朝鮮正試圖重新執(zhí)行2008年雙邊協(xié)議,協(xié)議內(nèi)容主要為朝鮮答應調(diào)查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被綁架的日本人,換取日本取消一些對朝鮮的禁運措施,包括重新允許朝鮮-日本間的定期包機。
朝日雙方又于5月26日-28日在瑞典舉行了政府會談。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29日宣布日朝兩國談判達成共識。在斯德哥爾摩談判中,朝鮮同意成立調(diào)查小組,調(diào)查被綁架日本人下落;日本則將解除一些對朝鮮的制裁,包括允許朝鮮船只停泊在日本港口、放松對兩國間旅游和匯款的限制。菅義偉強調(diào),這些解除的措施都是日本單獨對朝鮮施加的制裁,因此不違反美國的對朝政策。
日本認為談判得以持續(xù)進行是一個正向發(fā)展,而第四次核試驗將決定這輪交涉的持續(xù)時間。具體能達到多少談判成果,則取決于首相安倍晉三如何在解救被綁日本人和美國的對朝政策中找到平衡。
看似被孤立的金正恩政權,除了試圖和日本、韓國改善關系,對2014年以來由于烏克蘭事件受到美國和歐盟制裁的俄羅斯也表現(xiàn)積極。今年2月,當奧巴馬和歐盟成員國領袖杯葛索契冬奧會時,沒有運動員參加的朝鮮派出了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前往參加開幕式。金永南和普京進行了頗具象征意義的雙邊高層會談,為之后的俄朝交流作出鋪陳。
俄羅斯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朝韓問題研究室主任托洛拉亞(Gregory Toloraya)告訴《財經(jīng)》記者,2013年俄羅斯就感受到和朝鮮的經(jīng)濟談判有所突破。去年俄羅斯出口到朝鮮的原油比上年增加了近60%,價值3689萬美元。
3月俄羅斯遠東發(fā)展部長加盧什卡率領20人代表團到朝鮮舉行經(jīng)濟合作會談,針對雙邊貿(mào)易投資、交通、礦產(chǎn)和能源、人力交流等跨境合作進行協(xié)商。雙方同意將目前低于1億美元的雙邊直接貿(mào)易額以2020年為目標翻升10倍,而且貿(mào)易結(jié)算貨幣改為俄羅斯盧布。
4月28日-30日,俄羅斯副總理特魯特涅夫率團再度訪問平壤,除了行前取消100億歐元的蘇聯(lián)時期債務,還送上消防車和提出進一步經(jīng)濟合作方案。4月,朝鮮國家通訊社報道的俄羅斯新聞達200多則,反映雙方的交流正快速增加中。
在俄羅斯因烏克蘭局勢面對國際譴責之際,俄朝關系正快速改善中。在此情形下,托洛拉亞認為俄羅斯對朝鮮第四次核試驗的譴責將會相對緩和,只會參與聯(lián)合國的口頭譴責,不會實際執(zhí)行制裁。
張玉山指出,朝鮮在日本和俄羅斯之間周旋,為的是打破其他五國對其核試驗制裁的一致性,但由于日本的態(tài)度關乎美國的政策,俄羅斯對朝鮮擁核問題立場也不可能出現(xiàn)改變,因此朝鮮的周旋效果可能有限。至今為止,俄羅斯希望能在朝鮮境內(nèi)建立石油管道直通韓國的提議,也未獲得朝鮮積極回應。
在這一輪外交斡旋中,朝鮮和中國的往來,似乎不如先前熱絡。金正恩于去年5月派出特使崔龍海訪問北京并轉(zhuǎn)交親筆信,外界認為和金正恩希望盡快安排訪問有關。呂超指出,金正恩上任兩年多以來仍未能訪問中國是不尋常的發(fā)展。若金正恩不在核發(fā)展問題上作出一定的表態(tài),他的訪華之行可能遙遙無期。北京反對朝鮮擁核的立場,在去年第三次核試驗后更加堅定。
自第三次核試驗以來,中國就希望恢復舉行六方會談。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一直積極在華盛頓和平壤之間奔走,至今仍未看到會談舉行的可能。托洛拉亞認為在奧巴馬下臺前,美國參與六方會談的興趣也不太高。一位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專家對《財經(jīng)》記者指出,不同于伊朗或緬甸,朝鮮既沒有能源,又無法為美國帶來龐大經(jīng)濟利益,美國對和朝鮮建立正常關系從未真正感到興趣。
由于各國對利益的各自盤算,朝鮮觀察家普遍對朝鮮半島的未來局勢不表樂觀。張玉山就指出,除非發(fā)生較激烈的軍事沖突,朝鮮半島“短期內(nèi)改變格局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