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
阿根廷的經濟問題已經存在很多年,《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文章以《阿根廷的寓言》為題對阿根廷這個國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醒其他國家能從阿根廷長達一個世紀的衰敗中學到什么?
一百年前,阿根廷是“未來之國”,人均GDP超過法國和德國,今日的阿根廷幾乎衰落到了極點,為什么阿根廷會在短短一個世紀內從一個世界富國變成一個多次陷入政治和經濟危機的失敗之國?為什么居然會有很多人餓死在這個曾經的“世界糧倉和肉庫”?
究其原因;一是經濟上過度依賴出口,對外資的過度依賴增加了國民經濟的脆弱性;二是政治體制虛弱,缺少杰出的政治家,也缺乏改革的意愿。由于阿根廷不能保持持久的政治穩(wěn)定,政府更迭頻繁,因此經濟政策很難具有連貫性,有時甚至是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例如,這一屆政府大幅度提高稅率,而下一屆政府卻實施了減稅政策。這些前后矛盾的經濟政策不僅影響了政府、企業(yè)和個人消費者的行為,而且還打擊了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三是國家未能正確處理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和提升產業(yè)結構的關系;四是長期的保護削弱了本國的競爭力,阿根廷在發(fā)展工業(yè)時采用了進口替代模式。這一模式的特點之一就是高筑貿易壁壘,然而,保護的成本是很高的。例如,由于企業(yè)的產品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就不必為參與國際競爭而千方百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其結果是,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增長緩慢。
雜志以垂頭喪氣的阿根廷著名足球運動員梅西遠去的背影作為封面,提醒阿根廷的興衰史應該讓其他各國引以為戒。
2月17日
在2000年到2008年共8年的兩屆任期中,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對內打擊資本寡頭、整頓經濟、推進民生改革,對外強硬捍衛(wèi)俄羅斯的外交安全利益,成為俄羅斯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但是當其在2012年再度執(zhí)政時,雖然表面上在大選中打敗了政治上的對手,卻面對著一個對他已經失去信任的分崩離析的國家。
2月7日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貝克斯菲爾德曾經只是一個普通小鎮(zhèn),但是這個地方卻突然出人意料地成長為全美房市第一熱點,它也是全美不動產市場謎團的一個縮影。當?shù)鼐用?、投機者和行業(yè)內部人士全都試圖找到答案。《金融時報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故事探究貝克斯菲爾德以及類似的不動產熱點是在走向長期繁榮抑或是在短期內面臨崩潰。
2月24日
因著美國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持續(xù)走低的現(xiàn)狀,位于芝加哥南邊的莎拉 E·古德(Sarah E.Goode)學院在一年半前結合美國職業(yè)教育需求與職業(yè)課程整合的經驗開展了一項新型教育試點項目。在校的學生都被稱為“創(chuàng)新者”,主要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這四門課程,學制也從四年延長至六年,更為不同的是,這些孩子一畢業(yè)就能拿到與學校合作的IBM公司提供的年薪不低于4萬美金的工作。
2月9日
根據(jù)一份報告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23%的已婚已孕女性的收入超過自己的丈夫;當丈夫完成家中40%的家務并且妻子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40%時,這樣家庭的離婚率是最低的;而那些經常做飯、打掃房間、洗衣服的丈夫和不做家務的丈夫比起來享受性生活的次數(shù)要少1.5倍。文章試圖探究婚姻中更加平等的婚姻關系是否反而會影響夫妻正常的性生活,并且這樣的不平衡又將對兩性關系產生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