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典園林理水不僅理法巧奪天工,而且內涵豐富深邃,有著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本文分析了古典園林理水的手法和藝術特征,闡述了現(xiàn)代園林對古典園林理水的繼承,以期探索建設兼具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xiàn)代人居環(huán)境。
關鍵詞:古典園林;理水;內容;特征;繼承作為山水園林的典范,中國古典園林以其優(yōu)美的意境和特有的理念一直以來都傲視世界園林。中國的古典園林重視理水,大部分園林都以水作為組織園林的核心,所謂“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以水活”,所以,水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水被人們稱為生命之源,灌溉著世間萬物,故有水是園林之靈魂的說法。水是流動的,它的風韻與磅礴的氣勢以及天光云影都會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并且對園林的創(chuàng)作有著非比尋常的作用。水與不同元素互相映襯的造園手法為游客們制造出數不勝數的園林美景,鉆研其理法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思想與藝術價值,將會更好地指導現(xiàn)代園林的設計。
1古典園林的理水手法
(1)對水形的處理。水是流動的,雖沒有形狀之說,但它可以依賴堤岸促成水形。自然水千變萬化,水是活物,水形欲柔滑、欲回環(huán)、欲噴薄、欲多泉、欲深靜……。這些都是對水形的比喻,由此可見,我們可以通過處理堤岸等,創(chuàng)作出風格迥異的園林景觀。拙政園在處理水形方面是理水的典范,園中的水形姿態(tài)鮮明而清晰。該水體景觀高度詮釋了湖泊、河道、溪流與碧潭的碧波蕩漾和恬靜無暇。它還創(chuàng)作出了堤岸、河灣等,讓人們欣賞到了堪比大自然的水體景觀。[1]
(2)對聲、色的處理。水聲用它所特有的音律豐富了園林的意境。由于山石的突兀有序,水在不斷流動著的時候撞擊在巖石上發(fā)出的聲響猶如各種樂器相互交錯奏出的美妙音樂,令人心神向往。一些著名的樂曲就是利用琴音奏出了涓涓作聲的曼妙水聲,這些樂曲總是以山石巖壁作為鋪墊,繼而引出潺潺的水聲。聽著潺潺的流水聲,猶如細流清泉、江河激石、曲澗飛瀑都在眼前一般。水的色彩對水景的完整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水自身是沒有任何色彩的,但是他可以經過光的照射與影的倒射把美麗的景象一一呈現(xiàn)在水面上,此時所映射出來的景物的色彩,便成了水的色彩。因此,光與影的折射使水有了豐富多彩的顏色。
(3)掩、隔、破。首先,“掩”就是利用巖石與植物交錯起來把堤岸掩隱。大部分的建筑物清一色的架高前面并將它置于水面之上, 這樣可以讓水看起來是自上而下地流動,繼而使建筑物等更加的明晰。建造園林的人員一般會選擇臨水栽上花花草草, 或者種植一些竹藤,這樣乍一看去會產生一種池水沒有邊岸的視覺效果。其次,所謂的“隔”就是在園林建造時把筑堤架于水面之上,達到分隔水面的視覺效果。或者使用水叉在水面之上架起曲折的石板橋,這樣的理水手法讓人看上去水仿佛已經流動到頭,但我們卻看不到水的盡頭, 營造出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和深遠的意境。最后是“破”。建造園林時,水面有大有小,而針對后者,在理水手法上通常會采用堆積各種各樣的山石成不規(guī)則狀的堤岸,并栽種菰蒲蘆葦等綠色水生植物作為點綴,這樣一來,使原本較小的水面產生一種清幽寧靜的意境。此外, 在轉折點建造起汀步和石板小橋并伸入水面, 這樣能夠增添整個水體景觀的層次感。這些傳統(tǒng)的理水技巧章法明晰,創(chuàng)作出石水合一的藝術效果。[2]
2古典園林中的理水藝術特征
(1)師法自然,高于自然。來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最終達到水與人居環(huán)境的完美和諧是理水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古典園林的理水講究以大自然為師,自然界中的江河、瀑布、溪澗等水的形式特征各不相同,這些都是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作源泉。我國古典園林一般都通過因地制宜分隔空間的方法來打破園林空間的局限性, 使之與周圍的大自然完美融合,或者使其本身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從而表現(xiàn)自然。這就要求理水藝術需處理好景與情、虛與實、因與借、有限與無限等種種關系。例如,蘇州留園,中區(qū)開鑿水池,周圍假山、建筑圍合,一條流水從臨池假山破腹而出,恰似活水源頭,溪上橫跨石板,西處透過假山又有一景。這樣,園內的空間就與自然融合起來,盡脫矯揉造作之態(tài),意趣悠然。又如蘇州拙政園在流水旁建有水榭、橋、閣等,這些建筑體或盈于水邊,或掩映在草石之間, 呈現(xiàn)出一步一景的藝術效果。[3]
(2)變化起伏,曲徑通幽。古典園林追求散點畫面,理水藝術一方面打破了空間的局限, 一方面也給景觀帶來更多的差異性?!扒鷱酵ㄓ摹币辉~用得最多的就是被用來形容古典園林的精致,其中的“曲”就是指水,高超的理水藝術能夠形成變化莫測、蜿蜒連綿的景致,可以說,景的“幽”必須通過水的“曲”才能實現(xiàn)。不同的空間相互遮掩,給人造成一種空間的暗示,引發(fā)無限的期待和遐想。此外,蜿蜒的流水還給景觀帶來一種韻律和節(jié)奏,或放或收,或緩或急,達到以小見大, 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例如,寄暢園對的理水手法就盡顯曲折起伏之妙,該園引二泉入園, 西面一支, 南面一支,水入園后組成各種有靜有動、有聲有色的水景。其中曲岸水口設計有大量的灣頭,站在遠處看好像有不計其數的源流,產生一種深壑藏涵的藝術效果。
(3)聚散有度,巧妙構圖。處理好水與地形、環(huán)境的關系是對理水的基本要求,在處理水流的問題上,規(guī)模較小的園林大都進行集中處理,以聚為主,將水與花草木石、亭臺樓榭相結合。規(guī)模稍大的園林多是以散為主,將水體分隔從而打破單一空間,如頤和園分隔成五個水面,拙政園分隔成三園,每園內又進行分隔??梢姡暗木凵?、分合都有其應該遵循的章法,聚是 “以小見大” ,散是 “以少勝多”。此外,要使水景處處皆圖畫,以水把園林融為一個滴水不漏的整體,就必須巧妙構圖,處理好水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例如,寄暢園圍繞流水展開, 山、云、塔、亭、榭、樹、花、鳥盡映池中,水邊的涵碧亭、知魚檻、先月榭、假山等相映成趣。
3現(xiàn)代園林對古典園林理水的繼承
對于我國的古典園林的理水藝術如果僅停留在觀賞與保護的層面上,或者采用現(xiàn)代技術一味復制,就是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浪費。我們應該在學習和繼承古人的理水藝術基礎上, 廣泛借鑒世界園林理水的技法, 運用現(xiàn)代科技和新材料塑造出充滿詩意和時代感的人居環(huán)境。在現(xiàn)代園林中,我們能夠借鑒和吸取的古典理水手法有很多。例如,以古典詩文作為藍本,將水景與古典文學結合,用以增加園區(qū)的文化底蘊,具體來說就是可以給不同的水景取諸如涵碧湖、鳴珠濺玉、疏影暗香等具有豐富內涵的詩意名稱,還可以將詩文鑿于石上闡明園林意境。在繼承以外,現(xiàn)代園林也要具有時代品質,古典園林面對的是少數富有階層,現(xiàn)代園林則要服務大眾。因此, 現(xiàn)代水景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盡量營造開放、活潑的生活氛圍。例如, 將理水應用于廣場、公園, 將人們觀景、 休息、運動融入其中。在吸收國外先進理水經驗方面,我們應做到理性對待,兼收并蓄,洋為中用。
因此,古典園林理水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現(xiàn)代意義,它所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至今仍為我們所閱讀,它的設計理念為現(xiàn)代的水景設計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現(xiàn)代園林設計中,我們應該破解古典園林的歷史局限性,古今結合,在繼承基礎上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通過藝術和科技的結合,為現(xiàn)代社會塑造出兼具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人居環(huán)境。參考文獻:
[1] 章采列.論中國園林的理水藝術[J].上海大學學報,1991(4).
[2] 闞蔚.寄暢園的理水藝術[J].現(xiàn)代園林,2008(3).
[3] 雍正華.蘇州園林的理水藝術[J].南方建筑,2000(1).作者簡介:王博(1985—),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太原工業(yè)學院設計藝術系助教,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