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如
摘要:群眾文化建設是豐富群眾業(yè)余生活,緩解群眾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的一種方式,大量的文化建設不僅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還能擴大他們的視野,工會組織在文化建設中發(fā)揮著較大的作用。本文將通過闡述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工會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來提出工會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強化對策來展開,以便讓工會組織更好地展開工作,并同時為群眾做好服務工作。
關鍵詞:工會;群眾文化建設;作用;對策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勤勞勇敢的民族,一直以來,工會作為一個組織,一直以來都是承擔起群眾與黨政機關聯(lián)系的紐帶作用,從總的方面來看,工會在發(fā)揮黨政機關的宣傳功能,引領先進時尚潮流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首先,群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而民族精神乃是一個民族保持靈魂的根本支柱所在。如果一個民族沒有精神做強大的支持,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要求,豐富著這個民族精神。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其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大力發(fā)展群眾文化。在當今世界,文化與經(jīng)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之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努力促進文化建設,特別是群眾文化建設。在當代中國,要發(fā)展先進文化,就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發(fā)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文化保證與智力支持。
再次,構建人際關系和諧需要群眾文化做堅持后盾。在現(xiàn)階段,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強調整個世界要和平共處,這一句話的實質就是要保持社會和諧與人與人和諧,群眾文化在構建人際關系和諧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通過增強群眾之間的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形成人人關愛,人人互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良好氛圍,這對發(fā)揚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2工會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宣傳作用。文化對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不僅能夠用正確的輿論引領人,而且也能在促進我國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幫助我國在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起到指導作用。在正確的精神文明的指導下,群眾不僅能夠獲得豐富的精神生活,也能進一步有利于營造出人與人和諧發(fā)展的氛圍。
(2)領導作用。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工會作為引領時尚潮流的組織,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先進的文化的前進方向,把中國民族長期以來的優(yōu)秀文化通過演出、演講或者是其他的形式在群眾面前展示,可以有助于加強工會對群眾的精神指導作用。尤其是在廣大群眾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尤其需要工會組織做堅強后盾,例如他們在企業(yè)倒閉下崗時,在生活面對重大困難時,在想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又感到有心無力時,都需要工會的支持和指導,這可以讓工會幫助他們出一出決策,想一想辦法或者培訓他們的技能,拓寬他們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3)幫扶作用。在市場經(jīng)濟的改革大潮中,一部分群眾在國有企業(yè)體制下成長,他們技能單一,謀生技能差,在新時期的市場競爭中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工會可以通過加強文化的宣傳作用,通過給他們上課,宣傳文化對工作的作用,使他們認識到在當代社會,要想獲得體面的工作,要想改變現(xiàn)狀,就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用先進的文化武裝自己,并且勇于實踐,讓群眾努力在改革中探索自己的發(fā)展方向。
3工會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強化對策
(1)加強對文化的宣傳工作。文化必須通過在群眾中宣傳才能發(fā)揮其作用,作為文化宣傳的重要組織的工會必須發(fā)揮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可以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各種文藝節(jié)目歌頌現(xiàn)代的美好生活來反映,也可以通過當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雜志來進行相應的宣傳。要積極宣傳在其中的好人好事,把文化建設作為一個大事來抓,從而讓群眾之間形成你追我趕,齊頭并進的態(tài)勢。
(2)傾聽群眾的呼聲,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作為工會就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了解每一層次群眾的需求。就是要求他們要考慮不同層次員工的需要,并為每一層次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文化節(jié)目。其次,還要考慮每個員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員工現(xiàn)在哪一層次的需要占主導地位,從而相應地為該層次需要的滿足提供條件。從縱向上看,不同層次的群眾處于不同的需求狀態(tài),例如對于年紀大的群眾可能懷念過去的歲月,而年輕的群眾則對未來生活有較好的向往。所以,工會應該盡可能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也就是說要著眼于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廣采博取,集思廣益,充分承認和展示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成果,并為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提供機會和條件。只要堅持以人為本,就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廣大的群眾參與到該項活動中來。
4結束語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直以來都是馬列主義堅持的路線所在。盡管從今天看來,群眾文化建設,從表面上看,只是群眾單方面的事情,但是就總的來看,工會作為一個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的組織,仍能發(fā)揮到一定的組織、領導和宣傳作用,通過工會組織能把群眾的思想觀,文化觀,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來。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們仍需要加強工會組織與群眾的緊密聯(lián)系,以便最大限度地使工會為人民群眾服務。參考文獻:
[1] 龔塔.工會是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實踐者與推動者[J].知識經(jīng)濟,2009(05).
[2] 潘文華.工會推進企業(yè)文化建設應發(fā)揮五大優(yōu)勢[J].中國職工教育,2009(06).
[3] 周建明,曹錦清.關于當代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