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娟
多年來,在浙江農村,人們已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溫飽,而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傳統(tǒng)的文化遺存在農村積累深厚。打造一個承載的“容器”,把“提純”后的傳統(tǒng)農村文化裝進去,讓人們可以沐浴在文化之鄉(xiāng)、沉浸在精神之林,是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
茶香竹海中的臨安上田村是浙江農村文化禮堂一個精彩的樣本,村黨總支書記潘曙龍更是文化禮堂最早的建設者之一。他對此頗有心得:農村精神文明在這里找到了新的起跑點。
文化禮堂:村莊的精神文化地標
青山湖畔好村景。記者日前來到臨安市板橋鎮(zhèn)上田村,不僅感受到其秀麗的山景,更沉醉于村中文化禮堂所散發(fā)出的文化氣息。
一進村子,潘曙龍就熱情地迎上來。汽車所停位置剛好就是文化廣場前面:一座大牌坊巍然地站在那里,其后不遠處,一組徽派風格的建筑在雨后的天青色中,素凈清新。
禮堂,這個用于集會、觀看電影和演出活動的場所,在歷經輝煌而漸趨沒落之時,再次成了時代的社會潮流的記錄者。文化禮堂如今是農村自身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平臺。
潘曙龍帶記者行走廣場邊的圍廊—勵志廊,一一介紹起上墻的“好婆婆”“好媳婦”“好鄰里”等一批“最美上田人”。這些人物都是經過村民提議、村委會審議以及公示的流程推選出來的,代表了村民心目中真正的“最美”,并且引以為傲。在說明里,有這樣一行字:“他們是村莊的楷模,不管他們或留守,或遠徙,他們都是上田的財富和驕傲。他們在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和成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p>
“這些村里的‘草根英雄,無不傳遞出一種發(fā)生在村民身邊最樸素的真善美。通過展示,我們更希望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能夠更好地激勵村民?!迸耸稞堈f起了勵志廊建立與展示的初衷。
邊走邊看。
“以前村里只有中心廣場,現在又新建了村史博物館、勵志廊、天目學堂等,這些都是文化禮堂的一部分?!迸耸稞堈f,隨著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上田村文化禮堂還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色,設置了村史廊、民風廊、成就廊、書法廊以及武術廊。
為了更加貼近村民的生活,拉近文化禮堂與村民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村史廊、書法廊和武術廊的展示盡可能多地從村民日常生活中吸收素材。比如,村史廊中展示的草鞋、草鞋機,書法廊和武術廊中展示的書法作品和“十八般武藝”兵器,都是從村民家中收集而來。這樣的做法,不僅增強了村民們的主人翁意識,也使常規(guī)的展覽更接了幾分“地氣”,更易打動人心。
上田村的天目學堂也是當地文化禮堂建設的一個重要陣地?!霸谶@里,村民們接受文明禮儀培訓、學習專業(yè)制茶技術、聆聽道德模范故事?!迸耸稞埥榻B說,這里還是“春泥計劃”活動基地,每周六都舉行書法教學活動。為結合當前“我們的價值觀”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學堂內還展示了今年每個月的主題實踐活動計劃,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活動。
“以前我們沒事都是窩在家里,再不然就是打打麻將。自從村里建起了文化禮堂,我們閑了就常來這里聚聚,唱唱歌,或者練練文武操。”村民余紅霞說。
禮堂文化:讓農民“心有所寄”
尚武、習字,是上田人的兩種文化現象。
上田村自古以來受五代吳越錢氏文化、南宋劉氏文化的熏陶,村民素來有習武弄墨的傳統(tǒng),常在農耕之余強身健體、陶冶性情?,F在,上田村先后注冊成立了臨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上田書法分會和上田村國術隊,使村里的真草隸篆和十八般武藝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傳承。
上田村申報了全國書法之村,其書法分會有成員162人,其中有浙江省書協(xié)會員10名,杭州市書協(xié)會員13名,臨安市書協(xié)會員20名。國術隊有成員50余人,最小的只有8歲,最年長的80多歲。上田村的十八般武藝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申報了全國非遺項目。
一到周末或者閑暇時間,村中心廣場上,一群身著統(tǒng)一運動服的婦女練習文武操,英姿颯爽;不遠處的學堂里飄來陣陣墨香,書法愛好者的叫好聲不絕于耳。“我們潘書記書法也寫得很好呢?!贝逦瘯k公室有潘曙龍的字,好壞先不論,這講究的就是一種心境、一種氛圍。問及武術,潘曙龍說他小時候還會耍幾下,現在年紀大了很久不動了,但村里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會。
文武上田,名不虛傳。
“只有農民積極參與,并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融入文化活動,使文化形式和內容與村莊實際、村民生活密切相連,使農村文藝作品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為當地村民喜聞樂見,這樣的農村特色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農民的價值觀?!?/p>
“文化禮堂不是單純的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它應以‘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為主題。對于這句話,潘曙龍感觸很深,“文化禮堂重要的是‘精神家園建設,禮義貫穿到生、老、病、死”。
每逢有人結婚,文化禮堂都會舉行新人禮。新人與全村村民見面、誦村規(guī)、唱村歌、向父母敬茶,作孝敬承諾。新人還把各家的泥土和溪水融合在一起,撒在、澆在禮堂前的連理樹下。
提到新人禮,潘曙龍說起了幾年前的一樁憾事,有一個新媳婦嫁過來沒多久就要離婚?!拔覀兇遄〉梅稚ⅲ酝徖镒邉由?,她嫁過來我們都不認識,如果當時就有新人禮,我相信他們就不會鬧到離婚的地步。”
來自青山湖街道的媳婦楊佳去年剛結婚,她說:“這樣的儀式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和婚姻,我們將會更加珍惜。”
上田村村民金文潔是2010年結婚的,她笑指著自己的孩子說:“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后也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新人禮。”
黃金森是臨安市文化館退休職工,他做過新人禮的司儀?!靶氯藚⒓舆@樣的新人禮,內心肯定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就是上田村文化產生的影響力,傳統(tǒng)文化會教育和感染后代人?!?/p>
除了新人禮,開蒙禮、成人禮等傳統(tǒng)禮儀都在村中的文昌閣舉行?!巴ㄟ^這些禮儀,讓每個人記得自己是上田人,要遵守村訓;上田的每一個人也都是他們的家人,是他們的依靠。對于那些要走出上田求學的孩子,我們會送上文房四寶,讓他們知道,不管他們走到哪,永遠都是上田人的驕傲?!迸耸稞垵M懷期待地說?!?/p>
(本文攝影:楊菊三)
[采訪后記]
“文化禮堂不僅僅是一個活動場所,更重要的是一個精神家園?!迸耸稞堈f,在這里,村民們交流藝術、傳承文化,“在這里,村民們沒有一次爭吵,變得和和氣氣”?;蛟S這就是文化禮堂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