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詩歌應俯身向下,多關照現實,讓作品在時代中保持“在場”,葆有作者的“體溫”和良知。
即景:去往溫泉水庫的路上
那條少有人至的便道像無邊的寂靜裂開的一條細小的縫隙。
一條小溪,是寂靜抽出的一條干凈的絲線。陽光純凈,為孤獨鑲上明亮的金邊。
鷹在天空打坐。
它翻閱陽光、雷霆、雨水、暴風雪。
它也翻閱遼闊的蒼茫和寧靜。
山坡上的雪蓮花是小小的旅行者,在純凈之地散盡疲憊的香。向雪線之上攀援,那座雪山就是它耀眼的金冠。
幾朵白云,是鷹的側影。此刻,除了風,沒有誰比它的腳步更輕、更從容。
在青海湖,讓風吹一吹我
自億萬年的高處流淌而來。
吹拂過繁茂的魚群,吹拂過震旦紀一滴大水蔚藍色的門扉。
吹拂過億萬個黑夜與白晝,那些薄薄的、銅質的時光的書頁,悄無聲息地被翻了過去。
大風搖響野花,環(huán)佩叮咚,青海湖佩戴的瓔珞,懷抱著春風古老的頌詞。天空靜默——
蔚藍色的經卷上,鐫刻著永恒的箴言。
雪山不熄,那一盞盞神的燈盞,照亮古老的神殿。在青海湖,讓風吹一吹我。
讓風吹走我心上灰暗的塵埃和銹跡,讓風剔除我胸中陳舊的陰影和腐爛的噓嘆。
讓大風吹我,吹我雪白的骨頭里埋下的喑啞的雷霆和瘦小的火焰。
讓雷霆炸響,把火焰撥亮。
在貴德,問一滴水
在貴德,每一滴水都是神的幼獸。
它們都有著發(fā)亮的毛發(fā)、干凈的腳掌、清澈而好聽的低低的吼聲。
奔跑,騰躍,一滴水追逐著另一滴水,一條河流擁抱了另一條河流。
一滴水是另一滴水的情人。
一條河流是另一條河流的背影……
黃河岸邊,一群人從下游而來。他們水滴般雀躍,用清亮的濤聲,他們一次次試圖洗凈血液里的泥沙。
(一個孩子,清澈的眼睛看到了下游渾濁的中年、暮年……)
大河東去,每一滴水都駕長車,高舉著理想的火把。憧憬的火焰照亮每一滴水星海般干凈的眸子,和它們藍色的夢境。
多少青春的白馬車波濤般涌向了遠方。
一滴清亮的水,從貴德東向而行。在九曲環(huán)折的路上,要穿過無盡的激流、險灘,可它要怎樣才能推開身邊渾濁的泥沙。拒絕被裹挾,而守住最初的出發(fā)時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