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磊
兒童階段是學習語言表達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在這一階段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培養(yǎng)、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學習、工作都是極其有益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采取何種方法讓所有的孩子會說、說的好呢?
一、營造環(huán)境氛圍,鼓勵學生“說”的信心
有些孩子,生活環(huán)境閉塞,所接觸的人和事極為有限,在小圈子里,他們可以從容自如,一旦離開這個圈子,便會因為膽怯、不自信而不敢大聲說話,加上個別家庭教育的不科學,在家里有意無意地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形成了不習慣說話,不敢說話的狀況。因此,作為老師,要創(chuàng)造說話的環(huán)境,賦予他們說話的機會,鼓勵他們“說”的信心。
1. 制造機會,能讓學生“說”。學生是天真活潑的,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其實都能說。因此,面對那些不愛說話的學生,老師要創(chuàng)造動嘴的機會,如教學中簡單問題的回答,文字易讀的段落閱讀等,使他們的語句由少而多,逐步會說。同時,在他們磕磕絆絆的回答中,還要多一份耐心,認真地聽他們把話講完,即使答的不是盡如人意,也要多給他們些鼓勵,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說”的興趣。
2.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多”說、“勤”說。把自己想說的、有疑問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說出來,不要有任何顧慮。一方面,教師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多說的情境,比如挖掘知識的難點、找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讓他們在熱烈的爭議中,被活躍的氣氛帶動起來,點燃“說”的熱情。另一方面,可開展豐富的活動,如課本劇表演、開展講故事、做小實驗等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話可說、想說、敢說、樂說的氛圍,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訓練。
3. 創(chuàng)造意境,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學生愿說敢說,不等于會說。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會說的能力,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會說。比如,每周抽出1~2節(jié)課或利用班會課舉行演講會,學生可以講一段話、一個故事、一件有趣的事或者是自己所見所聞,讓學生上臺大膽地說,也可以在授課當中,針對性的對那些病句、語法錯誤、表達不準確等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注重朗讀與背誦,豐富“說”的技巧
俗話說得好:“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边@正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道理所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朗讀的巨大潛能,讓學生在朗讀的訓練中,口頭語言表達得更規(guī)范,逐步把“內(nèi)化”和“運用”變成自己的語言。
1. 以讀培養(yǎng)語感,形成言語風格。誦讀訓練是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的基礎,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訓練。為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讀的作用,讓學生在“讀”中不斷規(guī)范語言,把所讀材料的理解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自身獨特的言語風格。在教學中,我常把課文按情感分成不同的閱讀類型,訓練學生的語言。在讀到《十里長街送總理》這類文章時,要悲痛、深沉;讀《鳥的天堂》時,要喜悅、贊美;讀到《豐碑》時,要讀出敬佩與后悔;讀到《狼牙山五壯士》時,要豪邁、悲壯;讀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要低沉、緩慢……
2. 以讀為點,開展豐富的說話活動,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小學生怕張嘴,主要是怕自己說不好、讀不好。因此,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多種形式地開展豐富的朗讀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口語訓練機會。比如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型的朗讀、模擬的生活課本劇表演等,促使他們聲情并茂地參與其中,撥動“說”的心弦。
3. 運用背誦積累,豐富語言,加強言談修養(yǎng)?!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樣,語言訓練不可缺少背誦,學生只要通過背誦就能較好地積累詞匯,并在進行“內(nèi)化吸收”的同時,使他們才思通暢而不枯竭。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指導學生背誦的方法,而且還要求學生背誦名篇佳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素材,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時能信手拈來、應用自如,逐步加強自身的言談修養(yǎng),達到才思敏捷的良好素質(zhì)。
三、依據(jù)學生特點,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
小學生的情感不穩(wěn)定,說話從表象到思維大都是表層的,容易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要想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我們激活思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說話成為一種心靈自由釋放活動。
1. 以激勵為主、培養(yǎng)敢說話的勇氣。緊張和害怕是人們在說話前和說話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的心理障礙,尤其是小學生,大多膽子小,常因害怕而繃緊小嘴不敢當眾說話。因此,教師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鼓勵他們。如我班有一個男孩子,上課總是低著頭,有時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張不開嘴。但有一次,他偶然間小聲回答了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連忙把他叫起來,鼓勵他“再大點聲”,他又說了一遍,“真好!”我馬上給予強有力的表揚,并帶頭鼓起掌來,那時的他,小臉紅撲撲的,完全陶醉在掌聲里。今后的日子里,經(jīng)常會看到抬著頭、舉著手、一臉的勇敢,完全沒有了以前的懦弱。
2. 多樣化教學,啟發(fā)學生主動說話。小學生自尊心強而自信心弱,尤其高年級學生總害怕因擔心說話出錯引起同學們的嗤笑和老師的批評,導致他們在課上不張口或者是被動逃避說話。因此,我們要運用多樣的方法,啟發(fā)學生開口,多給予鍛煉的機會。如,可開展“我是小記者”等活動,讓學生充當“小記者”,主動深入社會去采訪老師、同學、家長等,然后把采訪的內(nèi)容在班上講給大家聽,以堅定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豐富說話的技巧。
3. 用情趣點燃語言表達的火花。小學生單純,情感陰晴變化大。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勃發(fā)“說話”的原動力。如可在課前設置口語交際活動,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敢講,增強當眾說話的膽識和說話時的儀態(tài)風度。課中則進行“每課一得談體會”,讓學生用兩三句話來談出學后的體會或心得,哪怕是一點、兩點,都可使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說起話來信心十足,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總之,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但只要我們老師,充分利用好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任何一個機會中得到鍛煉,我們的孩子不僅“會說”,而且會說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