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yōu)秀的書籍封面設計猶如錦上添花,為書籍披上華麗的外衣。通過對書籍封面設計語言的要素和案例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配色、不同的字體、不同的插圖、不同的材質(zhì)、不同的編排均可以展現(xiàn)書籍封面設計不同的傳達效果,在書籍設計和研究中,每一個點都能影響書籍的整體效果,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關鍵詞:書籍設計 封面設計 文字編排 圖形符號 色彩搭配 印刷技術
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人類智慧的積淀、流傳與延續(xù),書籍給予人知識和力量,是人類生活的精神食糧。杜塞爾多夫市設計學教授迪特·弗德曾這樣詮釋書與讀者的關系:書好比含情脈脈召喚你的戀人。按照他的說法,書籍設計師便是媒人,要為潛在的戀人們牽線搭橋。明治時代評論家內(nèi)田魯庵曾說過:“書籍是最高的美術?!钡请S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信息的種類也變得多種多樣,在這種情況下,書籍也許早已不再是傳播媒介的主角,所以,面對這種困境,對書籍的設計就更要有所考究。當我們冷靜地做一下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紙這種材料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一直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責任。
有句俗語說的好:“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馬靠鞍?!睍c讀者見面,能否吸引讀者的第一決定因素就取決于封面,日本著名設計師杉浦康平曾提出“封面是容顏”的設計觀念,體內(nèi)的東西必然要表露到臉上,東方的“面向”便有如此之說。讀者每次與書的邂逅或許都是從視覺感官開始的,讀者看到一本書并對其產(chǎn)生興趣,必定是書的外觀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也許能用“一見鐘情”來形容,書籍設計師的使命就在于用書的封面迅速捕捉讀者的眼球。書籍的封面設計具有系列性、定型性、模式性等設計形式。書籍的封面設計的方案確立,其表現(xiàn)形式要為書的內(nèi)容服務,簡言之,就是形式服務于內(nèi)容,就是用最生動、最形象、最感人、最易被視覺接受的表現(xiàn)形式,做出構(gòu)思新穎、切題、有感染力、視聽及觸感綜合互動的書籍封面。
首先,封面的書名文字設計要有所考究,做到說明主題并擁有視覺張力,除書名外,出版社名稱和作者名稱的文字設計都不可忽略。書籍設計師要會運用最合適的字體區(qū)別書籍所要表達的高級感或傳統(tǒng)感,親近感或柔和感,未來感或先進性,懷舊感或復古感,華麗感或裝飾性。字體設計要遵循人的視線流動軌跡,我們在閱讀時,會無意識地按一定順序來瀏覽,當文字橫向排列時,視線是從左上到右下移動;當文字豎向排列時,視線從右上到左下移動,這樣設計師就必須在有限的書籍平面空間內(nèi),遵循讀者視線軌跡為從左向右、從上向下的規(guī)律來設計文字。經(jīng)分析,書籍封面不同視域?qū)ψx者有不同的吸引力,據(jù)其吸引力大小依次為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所以書籍封面左上部和中上部可以稱為“最佳視閾”。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書籍設計師可以把書籍封面設計中最重要的點也就是書名放在最佳視閾之內(nèi),讓讀者最先注意到書籍的主題,便能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眼球,次要的信息可以根據(jù)視線流動軌跡進行排列,形成視覺舒適完美的排列。
其次,封面的插圖排版設計是封面視覺形象的主體,是封面非常大的色塊,包括插圖、繪畫、圖案符號的選擇和版式設計等,給人的第一印象最為強烈和深刻,要選擇直觀、明確、視覺沖擊力強、易引起讀者共鳴的,圖片或圖形首先必須與書籍內(nèi)容相一致,同時也應傳達某種意義,讓讀者一目了然。插圖的版式設計可分為“理解”、“提取”和“布置”三個步驟?!袄斫狻彪A段要將書籍設計的受眾是誰搞清楚,只有分清受眾,才能準確定位哪些插圖的主題與書籍最為符合;“提取”是選擇最適合該書籍的插圖要素,在選擇符合書籍主題的插圖里提取出最適合該書籍的內(nèi)容;最后的“布置”階段就是要把所選出來要素中重要的插圖或圖案放大,不重要的內(nèi)容盡量縮小。另外,留白和出血也是非常好的版式設計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追求搶眼的視覺效果。留白即設計,有的書籍封面雖然沒有鮮艷濃墨的色彩、標新立異的圖形,也可以讓讀者因為其簡單而為它駐足,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追求“虛實相生”的辯證關系,留白可以突破視覺的限制,取得以少勝多的設計意味,出血同樣可以提高視覺張力,提高書籍封面設計的視覺效果。
再次,色彩運用也是視覺語言中具有表現(xiàn)力的要素之一,色彩語言在封面設計中的作用有裝飾性、象征性、心理作用、抒情作用、聯(lián)想作用和媒介作用,色彩是書籍封面設計引人注目的主要藝術語言,能在眾書中起到奪目的作用。與構(gòu)圖、造型及其他表現(xiàn)語言相比較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和抽象性,也更能發(fā)揮其吸引讀者的魅力,同時也可以美化書籍。書籍封面用色要簡潔,色彩對人的視覺沖擊力最大,因為色彩與人們的情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書籍封面設計就是在有限的平面空間中去做文章,色彩塊面要給消費者一種美的感受。要注重色彩的對比,所謂“對比”指的是設計要素之間具有某些落差的狀態(tài),可以提高“辨識度”和“可讀性”,書籍封面的用色與底色的對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如色相上的冷與暖,彩度上的艷與灰,明度上的黑與白、濃與淡,面積的大與小、寬與窄,運動的動與靜、曲與直、平與斜,這些色彩的對比都會凸顯書籍封面的視覺張力,吸引讀者的目光。封面設計中要有協(xié)調(diào)的色彩表現(xiàn)和藝術處理,協(xié)調(diào)的配色取自于色相一致、明度一致或純度一致的配色,也有由色調(diào)而生的配色和從自然中取得協(xié)調(diào)的配色。在書籍封面設計色彩運用中,也要適當運用“個性”色彩,因為,書籍封面設計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需要百花齊放,各種藝術風格并存,因此書籍設計師要向傳統(tǒng)的視覺表現(xiàn)形式挑戰(zhàn),研究和開發(fā)新的色彩領域。色彩是人類生活中美的給予者,讀者對書籍色彩的審美品位已然越來越高。
封面設計除了藝術設計,也包括工藝設計,藝術設計與工藝設計共同組成了書籍設計。工藝設計即印刷工藝及材質(zhì)的展現(xiàn),在封面材質(zhì)表現(xiàn)格局上,除紙張外,現(xiàn)如今選用木頭、絲綢、皮革、麻織物、厚板紙、金屬材質(zhì)等日趨廣泛,書籍的材質(zhì)選擇更使信息知識具有了某種程度的不可估量的能量和吸引讀者的能力。根據(jù)杉浦康平先生的總結(jié)經(jīng)驗,以往提起裝幀,似乎畫家是主角,在文藝類書籍中尤為顯著。然而,論裝幀的主要角色,畫家并非是裝幀的專家,盡其然也不過是愛好者而已,因為他們并不熟知印刷技術。畫家只不過是提供書籍裝幀的圖,實際上,編輯還有設計、編排、文本的構(gòu)成等大量工作要做。其結(jié)果,就是畫家用畫為封面做裝飾而已。而對于這種缺乏書籍三維的整體全盤構(gòu)想的現(xiàn)狀,越來越多的人深感不滿。
對于印刷技術這項并非簡單的工作,詩人安西均曾談及這個問題:“裝幀固然是設計師本身的職業(yè)專長,但使用紙張的知識、印刷技術的知識、裝訂造冊技術的知識,還有把以上各項納入經(jīng)濟核算等一系列所需的專業(yè),對此必須要有相當?shù)慕?jīng)驗。”
此外,對于設計有關亞洲的書籍,杉浦提出:“不用白紙,即使用,也需要將留白部分全部上色?!鄙计挚灯较壬缡钦f:“印度的人們可不像日本人愛吃白飯,他們認為白飯是一種‘沒力氣的食物。所以他們不是做成黃油飯,就是做飯時放入藏紅花(屬菖蒲科多年生草木,將莖烘干后作為點心,菜肴的黃色素添加劑)使其變?yōu)辄S色。所以以亞洲為主題的書本、雜志盡量不使用白紙,除了對象是白的,或是彩照上自然的白色以外,其他的都附色,這是從印度人那學到的智慧。
優(yōu)秀的書籍封面設計猶如錦上添花,為書籍披上華麗的外衣,正如《朱熹 千字文》的封面設計采用的材質(zhì)是木板,整套書用兩層木板包著,兩層木板以上用鐵扣扣著,木板的正面以復雜的雕刻圖案為主,中間雕刻著“朱熹 千字文”幾個大字,整體給人的感覺很肅穆,與《千字文》中國的古典文學的感覺相得益彰,整體感十足。又如《西域考古圖記》的封面用殘缺的文物圖像模切嵌貼,并壓燙斯坦因探險西域的地形路線圖。函套本加附敦煌曼荼羅陽刻木雕板,木匣本則用西方文具柜卷簾形式,門簾雕曼荼羅圖像。整個形態(tài)富有弄紅的藝術情趣,有力地激起人們對西域文明的神往和關注。還有《雅 琴棋書畫》的封面設計十分有深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處處傳達著設計者的用心良苦。封面中的圖形、文字、色彩無不在點出“琴棋書畫”四個字。首先,整個封面圖案上以幾個古代學者為主,圖案又被五根“琴弦”分割著,點出了“琴”字;其二,封面的“琴棋書畫”四字以圓黑點背景點綴,就像圍棋中的黑子一樣,點出了“棋”;再者,封面中的“雅”字以中國古典的書法,點出了“書”而一開始說的圖案,看起來實則是一幅“畫”,“畫”的點出不言而喻,其中文字以中國書法和英文相結(jié)合,則是一個古典和現(xiàn)代的結(jié)合,色彩上采用的是現(xiàn)代感十足的藍色,古今結(jié)合更是完美。
通過對書籍封面設計語言的要素和案例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同的配色、不同的字體、不同的插圖、不同的材質(zhì)、不同的編排均可以展現(xiàn)書籍封面設計不同的傳達效果,在書籍設計和研究中,每一個點都能影響書籍的整體效果,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參考文獻:
[1] 呂敬人.書籍設計——書藝問道[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2] 鄧中和.書籍裝幀創(chuàng)意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3] [美]魯?shù)婪颉ぐ⑺购D?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4]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5] 余炳楠.書籍設計[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9
[6] 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7] 靳埭強.封面設計[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香港萬里機構(gòu),1999
作者簡介:
高喬,江蘇師范大學藝術設計系藝術碩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