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
聽說兒子考試了,回到家,我立馬問他:“說!多少分?”“83分。”兒子低聲說。我很生氣:“這么低!你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作業(yè)有沒有完成?”兒子辯解道:“金杰才40分呢!劉小路才剛剛及格!低于80分的有20多人……”“你怎么這么不求上進!老是和落后的人比,你就不能向先進看齊?”我火了,大聲吼道。兒子趴在桌上,委屈地哭起來,嘴里仍在咕噥:“張健才75分,朱西飛比還他低兩分……”老公脾氣溫和些,拍拍兒子肩膀,重復那些說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話:“兒子呀,你老爸老媽從小成績好,從沒低于前三名,你也要爭氣啊,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你們是你們,我是我,憑什么要一樣?”兒子不服氣。老公繼續(xù)教導:“你現(xiàn)在不努力爭取一流,那以后如何做社會的一流……”
兒子天性聰明,但卻不將心思用在學習上,成績一直只處在中游,眼看小學就要畢業(yè)了,基礎(chǔ)沒打好,以后上初中,上高中,那怎么能趕上去?我和他爸都是靠學習好立足社會,也相信勤能補拙,勤奮能改變命運。兒子的不求上進讓我們非常著急。
當天晚上,我給兒子立了四條禁令:第一,不許玩電腦;第二,收繳所有玩具和實驗工具;第三,不許看課外書;第四,周末到樓下玩耍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所有的時間都要用來好好學習,在考試成績達到95分以前,絕不解令。兒子聽著這些嚴規(guī)戒律,眼淚在眼眶直打轉(zhuǎn)。委屈也好,不愿意也好,必須服從命令聽指揮,我們可是為他的未來著想。
周末,去父母家吃飯。父母家廚房里有幾扎泥蒿,透著青嫩。那是前不久姑姑從山里捎過來的,也給了我?guī)自?。一個星期,我家沒吃完的那些,全蔫了。我很驚訝,母親這邊的為何保存得如此新鮮。母親說:“你得豎著放啊,順著它生長的方向?!薄鞍??還有這回事?”看我當家庭主婦十多年,連這點常識都沒有,母親忍不住多言幾句:“你看,這紅薯,得直接放地上;這冬瓜,向著太陽的一面,要照樣向外,貼泥土的一面,仍然貼著地,這樣才能多保存一段時間?!编?,順著生長的方向!這真是重要的生活常識。
回家的路上,生性好動的兒子又是跑又是跳,還手舞足蹈,我和老公在后面不停地喊話:“慢點!”“注意車!”“有水溝!”突然想,兒子真和我們不一樣!他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科幻作文在全市獲獎;他興趣廣泛,知識面廣,被同學們稱為“百科全書”;他有好奇心,動手能力強,新買的數(shù)碼產(chǎn)品,他立馬就能玩轉(zhuǎn);他愛運動,愛結(jié)交朋友,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在廣場瘋玩一整天。他生長的方向,真的和我們不一樣!
學習成績一流,也許是我們的方向,但卻不是他的方向。既然他有自己的方向,那為何不能順著這個方向,讓他保持本有的朝氣和活力呢?
和老公商量,解除那些“戒律”,讓兒子繼續(xù)享受他成長的快樂,但卻有一個底線:作業(yè)認真完成。以后,對他的學習成績只作期望,不作硬性要求:保持中游,力爭上游。
沒有了“唯分數(shù)至上”“學習爭一流”的教鞭,兒子變得輕松自信了??凑n外書,再也不必偷偷摸摸;擺弄那些寶貝玩具和實驗工具,再也不必看媽媽的臉色;和小伙伴瘋玩,再也不擔心爸爸時不時喊話“時間到了”……當然,學習也變得主動了,因為他知道,只有先做完作業(yè)才能有玩的自由。
新一次考試,數(shù)學85分。還沒待我們作評價,兒子主動說:“還是不夠好!不過,我會努力的!”是啊,我們順了他成長的方向,他已經(jīng)自主地對自己負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