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芹
【摘要】目的:觀察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的影響。方法:資料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病毒性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53例,研究組應用護理干預,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的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肢體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病毒性腦炎治療期間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并可有效提高患兒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肢體功能。
【關鍵詞】護理干預;小兒;病毒性腦炎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387-01
病毒性腦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多發(fā)于12歲以下的小兒,且治療期間易發(fā)生并發(fā)癥,這要求護理人員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以提高治療療效。本研究為觀察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的影響,選取了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病毒性患兒,在其治療期間分別應用不同護理,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病毒性患兒,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53例,研究組中男女為27:26,年齡1-9歲,平均年齡(4.3±2.1)歲,病程1-3d,平均病程(2.1±1.1)d;對照組中男女為28:25,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7±2.3)歲,病程1-5d,平均病程(2.7±1.2)d。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基線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研究組應用護理干預,具體如下:病房環(huán)境護理:病房需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做好衛(wèi)生清潔;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穩(wěn)定家屬的情緒,使家屬積極配合相關護理工作;嘔吐護理: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患兒的病情,若患兒出現(xiàn)嘔吐現(xiàn)象,則需及時做好相關的清理;生命體征的觀察:嚴密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若發(fā)生異常情況,則需及時告知相關醫(yī)師進行救治;高熱護理:護理人員需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并嚴密監(jiān)測患兒的體溫變化;驚厥護理:實時觀察并準確記錄患兒的驚厥情況,若患兒發(fā)生驚厥,則需在第一時間進行急救,且動作要輕柔,防止患兒發(fā)生骨折;飲食護理:合理安排患兒的飲食,保證其機體營養(yǎng)的正常攝入;運動康復護理:護理人員需根據(jù)患兒的病情恢復情況幫助患兒進行運動康復,以促進其機體功能的恢復。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意識、心理、頭腦高熱、驚厥、精神異常、飲食以及用藥護理等[1]。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包括頭痛、高熱、惡心、驚厥以及意識障礙等,臨床療效根據(jù)運動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肢體功能評分進行判定,以上評分均采用簡化福格-米勒(fugl-meyer)量表進行評定,評分分值0-100分,評分與功能成正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一般資料采用標準差(x±s)完成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和X2完成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應用不同護理后,研究組的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比對照組少,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詳見表1。
2.2兩組的的臨床療效
應用不同護理后,研究組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肢體功能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詳見表2。
3.討論
病毒性腦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兒科疾病,多發(fā)于12歲以下的小兒,且治療期間易發(fā)生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其治療療效[2]。目前,雖已有研究表明藥物可有效控制該疾病的臨床癥狀,但對于采取何種護理方法提高其治療療效仍存在較大爭議。本次研究通過分析選取的106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的一般資料,將其分為兩組,并分別應用不同護理,比較兩組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發(fā)現(xiàn)研究組的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均比對照組少,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分析原因在于病房環(huán)境護理可有效預防感染,并可提高患兒的舒適度,而嘔吐護理、生命體征的觀察、高熱護理以及驚厥護理,可對患兒的病情進行全面觀察,并可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從而可有效縮短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同時,也有相關研究表明小兒病毒性腦炎治療期間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其機體功能,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證實[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肢體功能均比對照組高,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分析原因在于飲食護理可加強患兒的營養(yǎng)攝入,增強其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運動康復訓練則可增強患兒的肢體功能和肌力,提高其整體運動能力,但是,經(jīng)護理干預后,患兒的各項機體功能仍未達到正常水平,這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未全面掌握護理要點,無法完全避免護理失誤和差錯,導致患兒及其家屬無法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因此,相關人員需繼續(xù)觀察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的影響,并不斷改進和完善護理方法,以提高護理水平,進而提高治療療效。
綜上所述,小兒病毒性腦炎治療期間應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并可有效提高患兒的運動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肢體功能。
參考文獻:
[1]胡春萍.護理干預對80例小兒病毒性腦炎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7):201-202.
[2]廖偉瓊,黃秀明,林潤清.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5):187-188.
[3]徐海平,洪麗娟,劉清寧,劉桂云.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治療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