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菁菁
分析了高等師范??茖W校英語教學實踐的現狀,提出了明確幼專生學習目標、確定英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載體、強化幼專生英語實踐能力、完善教師的培訓機制和教材編寫等切實可行的幼專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幼專生 英語實踐能力 策略
知識源于實踐,能力也來自實踐,素質的培養(yǎng)更離不開實踐。實踐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性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性不同于實用性或功利性或應用性,實踐性是指在英語教育教學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多的通過實踐的方式加以吸收和體驗,這樣學出來的效果會更好,它是相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只注重書本書面的學習而言的。
由于高校擴招和高考生源的減少,高等師范??茖W校(以下簡稱高師,下同)新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普遍薄弱,高師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簡稱幼專生,下同)英語基礎不扎實的問題尤為明顯。加之,幼專生大都重視藝體類課程的學習,忽視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所以,對幼專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
一、高師英語教學實踐的現狀和問題
1.高師教育系統(tǒng)內部對英語重要性認識不足
由于高師學校的特點是培養(yǎng)各類師范人才,學校的重心大都放在專業(yè)課上。但是目前,很多高師教育系統(tǒng)內部對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英語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閑科、副科,在課程的設置和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學課時被部分壓縮,忽視了英語教學,使英語教學無法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要求,培養(yǎng)出來的高師人才不夠全面,英語水平低。
2.現行高師教材不適合學生需要
現在大多數高師學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基本為本科教材,少見針對高師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而寫的相應教材。由于高職高專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照比本科學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本科教材使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不能滿足高師學生的需要。
二、幼專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1.明確幼專生學習目標
高師院校不同于一般的學歷教育,必須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知識應為培養(yǎng)實踐能力服務。作為高師教育基礎課程之一的英語,教學應充分體現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大方向。
教學目標的確定,對于教師研究如何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實踐能力的策略起到導向的作用。學習目標的明確,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即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兒童英語教學能力。因此對他們來說,英語的教學目的不是為了升學考試,而是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能實際應用。
2.確定英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載體
英語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運用英語語言工具和所從事工作的專業(yè)知識的實踐活動能力。因此,英語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積累、運用必須有機結合,不可彼此分裂,這樣才可以解決學生英語技能和專業(yè)技能脫節(jié)的問題,如有的學生英語基本技能不錯,但一涉及專業(yè)知識卻常常表達不出來;而有的學生專業(yè)知識豐富,卻在交際過程中因為英語基本技能不過硬而“失語”。要解決這個問題,確定英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載體顯得尤為重要。
3.強化幼專生英語實踐能力
幼專的英語課堂主要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中心展開,突出“講練結合”,通過精心安排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地進行實踐能力的培訓。同時,教師可配以案例教學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發(fā)現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角色扮演法把幼兒園活動搬進課堂,在課堂上鍛煉學生實踐授課能力。教師也通過項目教學法為學生布置英語模擬教學、英語游戲設計等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關的活動,還可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積極到幼兒園進行實踐活動,參加與專業(yè)相關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4.完善教師的培訓機制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不必多說,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更需要一流的教師;開展實踐型教育更需要實踐型教師。因此,教師就要擁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主要能夠通過做報告、課外指導、教學示范等形式有效的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也與社會相關聯(lián)。因此,教師除了對專業(yè)理論的講授,更可以身體力行,以身示范,給學生以指導和啟發(fā)。
教師有責任把學生向實踐引導,培養(yǎng)學生勇于參與勇于嘗試的習慣。目前,隨著實踐教學的要求日益顯著,加強實踐教師隊伍則顯得更為重要,提高教師素質迫在眉睫,但大多學校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及經歷,只會一些理論的和書本的講授,缺乏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沒有實踐教學的專業(yè)訓練,實踐教師數量不足,梯隊結構不合理,都成為制約實踐教學體系腳力的關鍵。要解決這一問題,學校首先要激勵教師轉型或學習,對在職教師加快培訓,盡量培養(yǎng)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實踐教師隊伍。同時還可外聘一些有經驗的外部人員來學校兼職,既可以培訓學生也可以培訓老師,形成以在職老師為主,兼職老師為輔的健全的實踐教師梯隊。
5.教材編寫
教材是培養(yǎng)人才最直接、最全面、最關鍵的要素。教材內容既要有學生在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以“必需”和“夠用”為度,其廣度和深度要適中,要有職業(yè)導向性。注重教材的基礎性要求在確定教材內容時注重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融入了新的幼專教學理論的教材對于促進高師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因此國家外語教育主管部門應組織專家根據外語教學的最新發(fā)展理論,編寫出一些能體現系統(tǒng)性、認知性、實踐性、操作性及文化性的高質量的適合幼專教學的教材,推動高師教學在質上的飛躍。
三、結語
總之,英語教師應當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建立一個可行的學生活動平臺,通過各種有效的英語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幼專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婭璇.淺談技校學生英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教學實踐,2008.
\[3\]孟麗君.提高幼專學生英語綜合實踐能力的策略\[J\].華章,2011.
\[4\]辛丹.大學專業(yè)英語實踐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